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设计基础讲稿

产品设计基础讲稿

产品设计基础第1章产品设计概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基本了解产品与产品设计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产品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及产品与其他人造物的关系;初步认识“产品—人—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初步树立系统的设计观。

1.1认识产品1.1.1产品的概念及特征(1)产品的概念:产品设计中所指的“产品”,不是针对整个产品概念而言,它是一种狭义的产品概念,是仅从工业设计的范畴来界定的一种产品概念。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产品一般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有目的的状态下,使用特定的工具、设备、材料等,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加工生产出来的批量物品的通称。

(2)产品的特征:1)产品是具有一定功能和形态的人造物体。

2)产品一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产生并存在着。

3)产品是人类创造性的思维劳动与大工业化的生产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

1.1.2产品的产生与发展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涵盖了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器物和装饰品开始,人类最早期的产品便诞生了。

沿着这一条产品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将产品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既人类原始社会的产品、手工艺时期的产品和工业革命以后的产品。

(1)人类原始社会产品的主要特征:1)主要是指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这一历史时期人类使用过的器物,它们只是具备了产品的某些雏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2)采用石、木、骨等天然材料,经过打制、磨削加工制成各种工具。

3)在原始社会后期,原始的先民已能有意识的塑造一定的形体,使之适应于某种生产或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功能性与形式感的统一。

4)由于生存的压力,这些产品尽管在技术上都是极为简单的,但在实际使用时却非常有效。

5)由于这些器物的出现和存在,促使人类产生了对更多产品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渴望。

(2)手工业时期产品的主要特征:1)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各种新的生活用品和工具也不断被创造出来,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产品大都是功能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和各种工具。

3)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劳动,一般以个人或小作坊为生产单位,设计者和生产者往往是一个人,生产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丰富的个性特征,装饰成为体现设计风格和提高产品身价的重要手段。

4)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建立了一种信任感,生产者有一种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的责任心,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3)工业革命以后产品的主要特征:1)在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的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设计逐渐被单独的分离出来,人们一时还无法找到一种适合于机械生产的审美形式,因此,与手工制品相比,许多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外观丑陋、做工粗糙。

,即便是到工业革命后期,人们也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设计方式。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是工业设计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阶段之后走向成熟的年代,在这期间设计流派纷呈,杰出人物辈出,从而推动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是产品及产品设计飞速发展的阶段,战后的经济复苏为产品和产品设计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产品和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设计也最终成为区别同类产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1.1.3产品与商品的关系产品与商品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看是否被推向市场,走向市场被摆放在货架上的产品既为商品。

产品在被摆上货架之前必须有一个商品化的过程,产品的商品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在产品较为明显的地方设计商标或品牌;产品的背面留有产品指标参数和生产厂家的铭牌;为产品设计合理的包装和使用说明书;设计和策划产品宣传广告及销售和展示的方式、途径等。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却十分重要,它能使产品很顺利地转化成商品并最终被消费者接受,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这样被体现出来了1.1.4产品与艺术品的关系艺术品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而获得的具有一定造型艺术的作品,通常包括绘画、雕塑和一些手工艺品,它与产品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艺术品注重审美价值而产品注重实用价值;艺术品是用来欣赏的而产品是拿来使用的。

虽然产品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

在产品设计中会经常借鉴一些艺术品创作的手法,如在手表、手机等产品设计中,运用镶嵌钻石、宝石等方法来提升产品的观赏性和艺术品质或者借鉴其纹样、肌理等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等。

1.1.5产品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产品一样是最典型的人造物,因此与产品的关系极为紧密,具有与产品相同的构成要素及与产品同样重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质。

建筑与产品较为明显的不同除了体量的差距外,就是建筑通过形态创造空间,而产品通过形态改变空间,产品设计的许多方法和设计风格都受到建筑设计的巨大影响。

1.2产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一件产品通常情况下都由功能、结构、机构、材料、形态和色彩五种要素构成。

产品设计的实质就是寻求这五种要素最佳的组成形式,并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这种形式得以实现。

因此,在做设计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这五种要素进行讨论。

1.2.1产品与功能(1)产品功能的概念产品的功能通常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效能或能发挥的某种有利作用。

(2)产品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部分,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产品的使用功能。

产品的功能是一个产品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一个产品如果没任何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在评价产品的价值时,常常以功能内涵是否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标准。

既在设计中要赋予一个产品的功能时,既不能因为功能的缺失而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也不能一味的增加功能,把功能作为设计的亮点和卖点造成功能过剩。

1.2.2产品与结构(1)产品结构的概念所谓产品结构是指用来支撑产品或承受产品重量的一种构成形式。

(2)产品与结构的相互关系产品需要不同的结构形式构成一个框架来安装不同的机构和零部件,并以此实现各种功能,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强度保障产品的稳定。

大多数产品的结构都隐藏在外壳内,但有些产品则不同,如自行车,它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完全外露的,车架既是结构又是车身造型。

产品的结构通常是由若干个部分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等多种形式连接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

1.2.3产品与机构(1)产品机构的概念机器中传递运动或转变运动形式的部分称为机构。

机构通常是由若干个零部件按照特定的组合形式结合在一起,或者输出机械能,或者做出有用的机械功。

(2)产品与机构的相互关系机构与产品的功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产品有什么功能,就一定会有一个机构帮助完成。

如果这种对应关系反映在产品和使用者之间,就表现为产品的所有功能都在操作界面的相应位置表现出来,通过按键、开关、操纵杆等操纵器传递着不同的功能信息,且每个操纵器后面都对应着一个机构,使用者操纵任何一个,对应的机构就会完成相应的动作,实现各种功能1.2.4产品与材料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材料的认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了解常用材料的本质属性和工艺特点,并了解这些常用材料一般用来制作产品的哪些部分。

(2)了解常用材料的表面质感和固有色泽及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

(3)了解常用材料的市场价格,建立初步的材料成本控制意识。

只有较好地认识到了以上三点内容,在做设计时我们才能做到:(1)选择材料有正确的方向,如要设计一个装食品的容器,我们就会从那些无毒、无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中选择。

(2)能较好地控制产品表面材料的质感,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如产品的表面需要亮光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需要亚光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需要上色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等。

(3)自觉养成材料成本控制的好习惯,澄清材料用得越好设计就越到位的错误观念。

在企业实际的产品开发项目中,对材料成本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做到恰到好处才是最到位。

1.2.5产品与形态(1)产品形态的概念形态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形状和由此形状所产生的内在的势态。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形态是指产品外在的“形状”和内在“神态”的有机结合,就像形容中国画一样,要做到“形神兼备”。

(2)产品与形态的相互关系我们在进行产品形态塑造时,并不能像雕塑家那样随心所欲、海阔天空,一方面我们事先会做一些有关产品形态的调研和分析,能了解一些消费者对形态的基本的心理预期;另一方面结合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几个问题,无论是实现功能的机构,还是支撑产品的结构,它们都要具备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设计时如果抛开这些去谈产品的形态,无异于水中花、镜中月,没有丝毫的价值和意义。

在产品设计中对形态塑造的方法十分简单,既“分割”和“积聚”。

“分割”在形态表现上可以认为是“失去”或“分离”,在体量上表现为“减少”。

“积聚”在形态表现上可以认为是“组合”或“合成”,在体量上表现为“增加”。

1.2.6产品与色彩产品的色彩是指产品外观材料表现出来的颜色,色彩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1)材料的固有色,如木材、玻璃、石材、金属等材料表面的自然色泽及有色的塑料、橡胶等。

(2)通过表面镀涂工艺处理后产生的色彩和特殊质感,如喷漆形成的各种色彩,电镀形成的金属色泽等。

在实施色彩计划过程中要将商品化思想贯彻始终,用以指导产品色彩的选定。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符合企业形象的色彩应用。

(2)同一产品形态,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形成产品纵向系列。

(3)不同产品成套配色,使用统一色彩与统一的装饰性细节,使各产品之间产生某种联系,形成横向系列。

(4)以色彩区分模块,体现产品的组合性能和功能分区。

(5)以优秀的设计作品为参考进行配色。

(6)关注流行色。

(7)对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色彩喜好分析。

(8)恰当、及时运用季节感的色彩。

在用色时应明确色彩是为产品的形态服务的,它要突出和加强形态,使形态更加富于表情,更加完美。

因此,色彩与形态不能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而应该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具体的设计方法可参考以下几点:(1)加强:用色彩加强形态的体积效果,如在产品的不同面上用不同的冷暖色处理,就会增强它的体积效果并能区分开主次立面。

(2)丰富:用色彩丰富形态,以求加强效果。

对形态比较单一的形象,可以利用不同形状的色块来改变造型效果,使形态增加欣赏趣味和时尚美感。

(3)归纳:用色彩归纳、整理和概括形态,使形象单纯。

如遇产品造型十分复杂,为了谋求整体的统一,可以将色彩复杂的形体概括为整体性很强的单纯色彩关系,以求收到单纯、明快和大方的效果。

(4)对比:对于很小的形态,为了增加其感人的强度,可以运用强烈的色相对比和冷暖对比,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