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报告3000字为便于市场各方了解证券资产评估市场情况,引导资产评估机构规范执业,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20XX年度证券资产评估市场进行分析,形成本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为证券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情况、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所涉资产评估情况、商誉减值测试所涉资产评估情况、证券资产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一、证券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情况截至20XX年底,全国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证券评估机构)共计69家,占全行业资产评估机构数量的2%,证券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师共计5,646人,占全行业资产评估师总数的16%。
20XX年度证券评估机构收入总额60.65亿元,较20XX年增长10%,占全行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40%,其中,证券业务收入10.44亿元,占证券评估机构收入总额的17%。
(一)证券评估机构总量稳定分布集中截至20XX年底,全国证券评估机构69家,与20XX年保持一致,分布于19个省、市(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
其中,在北京注册的证券评估机构有35家,占总数逾半;上海7家,位居第二;广东(不含深圳)、江苏和深圳各3家;浙江(不含宁波)、福建(不含厦门)、大连、天津各2家;安徽、湖北、宁波、山东、青岛、陕西、四川、厦门、新疆和重庆各1家。
整体而言,机构注册地集中度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深圳等地注册的证券评估机构较多,而其他省市较少。
(二)资产评估师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XX年底,69家证券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师共计5,646人,较去年同比增长6.35%,平均每家约82人。
资产评估师人数在100人以上的证券评估机构有16家,占证券评估机构总数的23.19%,50人至100人的有32家,占证券评估机构总数的46.38%,50人以下的有21家,占机构总数的30.43%。
(三)证券评估机构业务收入稳定增长20XX年全国69家证券评估机构业务收入总额为60.65亿元,同比增长10.00%。
其中,评估业务收入为53.73亿元,证券业务收入为10.44亿元。
评估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的机构有6家,较20XX年增加1家,其中4家注册地在北京,2家注册地在上海。
从行业收入集中度来看,收入总额、评估业务收入、证券业务收入排名前五的证券评估机构占全部69家机构的比例分别为26.88%、30.07%、44.56%。
(四)监管持续从严行政处罚方面,20XX年证监会共对4家证券评估机构及其资产评估师进行了4家次、11人次的行政处罚,处罚机构数量及人次均是20XX年的两倍左右。
行政处罚共没收业务收入466.34万元,罚款金额666.34万元,较20XX年分别增长294.20%、24.18%。
行政监管措施方面,20XX年证监会共对12家证券评估机构及其资产评估师采取了15家次、24人次的行政监管措施。
其中收到警示函措施的证券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分别为14家次、22人次,收到监管谈话措施的证券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分别为1家次、2人次。
二、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所涉资产评估情况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XX年度共有325宗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较20XX年(384宗)减少15.36%。
其中,重组实施完成的有154宗,正在推进中的(含已通过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停牌筹划、答复反馈意见、过户等)有97宗,重组失败的有74宗。
(一)资产评估承做机构业务集中度高20XX年实施完成的154宗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涉及289项资产评估项目,其中,置入资产评估项目222项,由33家资产评估机构承做;置出资产评估项目67项,由21家资产评估机构承做。
全国69家证券评估机构中,未承做重大资产重组评估业务的有29家,承做1至3项的有23家,承做4至10项的有13家,承做10项以上的有4家。
就承做项目集中度而言,承做10项以上的4家证券评估机构的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数量的58%以上。
(二)置入资产评估以收益法为主且增值大1、评估方法以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组合为主289项具体评估中,同时使用两种评估方法的项目为219项,占比75.78%,使用一种评估方法的项目为69项,占比23.88%,一项为无偿转让未涉及评估。
考虑到置入资产和置出资产特点不同,评估方法按照置入资产和置出资产两个口径分别进行统计。
置入资产中,使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组合进行评估的项目为144项,占比64.86%;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组合进行评估的项目为34项,占比15.32%;使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组合进行评估的项目为3项,占比1.35%。
置出资产中,使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组合进行评估的项目为30项,占比44.78%;仅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评估的项目为28项,占比41.79%;无偿转让未涉及评估的项目仅1项,占比1.49%。
2、收益法和资产基础法组合评估结果的平均差异率最高在置入资产同时使用收益法和资产基础法评估的项目中,两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率的平均值为207.26%;同时使用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的项目中,两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率的平均值为45.57%;同时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的项目中,两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率的平均值为4.47%。
在置出资产同时使用收益法和资产基础法的项目中,两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率的平均值为77.25%;同时使用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的项目中,两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率的平均值为65.94%;同时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的项目中,两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率的平均值为18.46%。
3、置入资产和置出资产评估结论主要采用收益法、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置入资产涉及的222项评估中,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有111项,占比50.00%,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有101项,占比45.50%,采用市场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有10项,占比4.50%。
置出资产涉及的67项评估中,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为36项,占比53.73%;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为26项,占比38.81%;采用市场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为4项,占比5.97%;无偿转让未涉及评估的为1项,占比1.49%。
4、置入资产以收益法、置出资产以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平均增值率最高置入资产评估结论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的平均增值率为572.98%,采用市场法评估结果的平均增值率为185.31%,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的平均增值率为146.62%(扣除5项异常数据)。
置出资产评估结论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的平均增值率为145.19%(扣除1项异常数据);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的平均增值率为134.94%;采用市场法评估结果平均增值率为91.41%。
5、评估结论与交易价格的关系20XX年已完成的154宗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有153宗披露了评估情况。
其中,直接以评估结论作为交易定价的为39宗,占比25.49%;差异率绝对值在2%以内(不含零)的为75宗,占比49.02%;差异率绝对值在2%至10%以内的为27宗,占比17.65%,差异率绝对值超过10%的仅12宗。
总体来看,交易定价与评估结论的差异绝对值在10%以内的占比超过92%,反映了资产评估值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定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三)热点行业向化学制品、计算机制造业转变20XX年度完成的154宗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289项评估项目中,置入资产涉及最多的两个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轻资产型的互联网、广播电视业等占比相较于20XX年下降明显。
(四)汽车、电气机械类跨界并购重组评估项目增加20XX年度完成的154宗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剔除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及借壳上市类的跨行业并购,置入资产和上市公司属于不同行业的跨界并购有23宗,涉及具体评估50项。
跨界并购置入资产的热点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
50项评估中同时使用两种评估方法的项目有34项,占比为68%。
跨界并购重组中评估结论采用收益法、资产基础法、市场法评估结果的比例分别为36%、56%、8%。
(五)高估值项目评估结论主要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以置入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超过10倍为筛选指标,对20XX年实施完成的并购重组项目的高估值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涉及高估值的并购重组项目共为17宗,涉及具体评估对象24项。
24项评估中同时使用两种评估方法的项目为20项,占比83.33%。
其中,17项使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3项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
20项评估中评估结论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的为16项,占比80%,另有4项采用资产基础法,占比20%。
(六)业绩承诺实现度低且完成率随承诺所属年度增加而降低历年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以20XX年为业绩承诺期的有307宗,其中涉及高估值的57宗。
20XX年未实现盈利承诺的为125宗,占比约41%;高估值项目中未实现盈利承诺的项目约占53%,明显高于总体样本的未实现盈利承诺比例。
20XX年主要涉及第1至3年的业绩承诺,涉及的项目占全部重大资产重组利润承诺项目的87%。
随着承诺所属年份的增加,承诺完成率逐年降低,承诺期第3年的完成率仅为54%,第4年及以上的仅为32%。
三、商誉减值测试所涉资产评估情况截至20XX年底,上市公司商誉余额为1.31万亿元,分布在2,048家上市公司,共有885家上市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合计金额为1,667.64亿元。
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133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报告,其中,127项由上市公司委托,6项为非上市公司委托;121项为资产评估报告,12项为估值报告。
(一)评估范围确定差异较大133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业务中,评估范围包含商誉的72项,占比54.14%,评估范围不包含商誉的61项,占比45.86%。
(二)评估对象账面价值披露口径不一133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业务中,评估对象的账面价值有61项以合并报表口径为基础披露,占比45.87%;71项以标的企业报表为基础披露,占比53.38%,1项未披露任何账面价值信息,占比0.75%。
(三)评估价值类型多样133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业务中,其评估价值类型包括可回收价值、可收回金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市场价值、在用价值等七种,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定义的可回收价值、可收回金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合计占比77.44%。
(四)评估方法以收益法为主133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业务中,评估方法主要为收益法、资产基础法、市场法、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等,其中,采用收益法单一方法评估的为106项,占比79.70%;采用两种方法评估的为14项,占比10.53%。
(五)折现率分布区间较大结合上市公司年度报告,133项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业务中,93项披露了折现率具体数据,税前折现率处于[13%,16%)区间的占比为56.99%,处于[10%,13%)区间的占比为24.73%,16%以上的占比为17.20%,折现率低于10%的仅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