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年段“随文识字”方法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讲座稿

低年段“随文识字”方法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讲座稿

低年段“随文识字”方法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讲座稿一、识字写字的误区识字与写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重点,首先我们要明白“教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的识字与写字提出如下要求:再来思考“怎么教”。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我们重点看到第2点: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之所以要特别指出这一点,是因为部分老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上存在一些误区,有些老师不管是一类生字还是二类生字都要求学生写,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一年级的孩子抄写生字这一项作业每天晚上就要花费几个小时,家长苦不堪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有的老师没有领会课标精神,急于求成,人为的加重学生负担;二是受期末考试的影响,期末考试试卷是由教研室组织统一命题,而低年级试卷中第一题几乎都是看拼音写词语,曾经大量出现要求写二类生字,有的二类生字比例甚至达到了一半,这也是导致很多老师要求学生抄写二类生字的原因,要考试的内容当然得教了。

所以我觉得教研室的出题方向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老师们。

所以老师们,我们不要去随意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小学六年每一个年段教材编排是螺旋上升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要认真去研读课程标准,弄清每个年级、每个年段承载的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少走弯路。

二、识字写字的基本原则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和部编版教材相较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低年级识字量增加了许多,而识字量的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

一直以来,课标强调的识字写字的基本原则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那么从认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来看,“多认少写”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之下,提前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

老师们要知道,识字写字能力和技术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

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基本无关,有时甚至由于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其更易识记;但写字不同,写字则与笔画的多少相关,因此,就提出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也就是要求认读的二类生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要求要写的一类生字不但要认,还要会正确规范地书写。

举例:好,我们看到一年级下册《夜色》这课,里面有不少生字,其中有一个“窗”户的“窗”字,这个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大家说难度大不大(大)。

有个老师上这篇课文时,需要用几个课时,听课的教研专家就问她,你为什么不用一个课时就把她上完?这位老师说,真的不行。

(为什么不行?)你看,生字这么多,这里有12个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这7个都是要求会写的字,我两个课时都很困难。

(为什么两个课时都会很困难?)她说因为这12个字都要分析,每个二类生字都花2分钟去分析的话,你想想得花多少时间。

其实如果对“窗”字没有具体的了解的话,你讲多少学生还是记不住,为什么?讲了跟没讲是一样的,那么既然讲了跟没讲都是一样的,就可以不讲,但老师说,教参里有,能不讲吗?其实教参里是这么说的:要求认识的字,只要能够在语境中认识、能够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不要求书写,也不需要对字形作过细的分析。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复现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可以将生字组成学生理解的常用词语或句子,使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像这么复杂的字学生只要看到它,认得它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在讲的过程中要注意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一些无效的劳动省掉,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所以我想说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要落到实处,而不是这12个二类生字与7个一类生字平均用力。

三、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识字教学中,以下三方面问题突出:一是脱离文本的集中识字多,教师通常是把生字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以生字专题的形式集中进行识字教学,在这个固定的环节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对于有没有记住后面就不再管它了,这种机械的识字方法脱离了生活实际和语境,学生识记不牢;二是识字方法简单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三是学生主体学习突出不够,一般是老师去灌输讲解识字方法,往往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少有自主识字的时间和空间,导致识字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今天我重点想跟大家交流一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

四、什么是“随文识字什么是“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是识字方法的一种,是指随课文分散识字,它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情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表达、生活实际等结合在一起,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识字,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五、随文识字策略如何进行随文识字?1.增强随文识字的情趣性课标对低年段识字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它强调的是识字兴趣,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增强识字的情趣性,多角度拓展识字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们通常用得最多的识字方法是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除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活识字、图片识字、猜谜识字、编故事识字、实物识字、情境识字等,提高识字质量。

还可以通过开火车等活动或游戏巩固识字。

如上午x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识字方法: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识记词语“停机坪”“摇篮”;结合具体语境用肢体动作演示识记“躺、展、蹲”;结合课文情境在理解中识记“透明”“亮晶晶”。

还比如我们工作室上学期xxx老师的课例《影子》,不管是课前、还是课中、课后,都体现了情趣性,导入环节的手影游戏,识字过程中的方位游戏,巩固环节的邮递员送信、方位课中操,识字情趣贯穿始终,识字过程伴随着快乐的体验,学生的识字兴趣明显提高,他们乐于识字,兴高采烈地去学去记,整个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了,识字方法的拓展更有利于帮助孩子今后自主认识更多的生字词,它能使学生的识字角度变广,思维更加开阔。

2.调动学生随文识字的主体性部编版新教材对低年段识字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就要求课堂上老师更加关注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要在读书、识字等环节给足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体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由老师讲。

例如xxx老师《荷叶圆圆》:让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要求: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画出读不好的字,问问同桌。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又提出要求:在这四个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个朋友,请找到它所在的那一段,自己大声读两遍,然后大声读给你的同桌听一遍,如果你读得好,同桌给你竖一个大拇指,如果哪里读错了,请你的同桌帮你纠正。

这样,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识字,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体验识字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3.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复现部编版新教材对低年段识字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复现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

低年级的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刚刚会读会认的生字,可能过了几分钟后就又忘了。

那么怎样牢固地记住生字词呢?那就是让它们反复出现,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复现。

这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三线明星,她只要有机会露脸,就会出来,我们就看了一次看了两次就认得他了,我们的生字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回生二回熟,见面见得次数多了就认识了,我们可以反复复现,而不是过多地去分析它的字形,不是去大量机械地抄写,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效率,提高识字的效率。

如x老师的《蜘蛛开店》,在第一课时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在今天的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时仍不断地在各个环节复现生字词语进行认读巩固并学会运用。

4.以随文识字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与语言的建构随文识字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儿童随时可以受到课文中规范化语言的熏陶。

刚学过的生字新词就在课文中出现,学习课文,既巩固了生字新词的识记,又进一步领会了生字新词的运用,这就使得“随文识字”实现了识字教学的双重目的:在阅读中识记汉字;通过识字帮助阅读。

例如xxx老师《蜘蛛开店》中教学“寂寞”“匆忙”这两个词语,老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识记这两个词语,又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运用;在复述故事内容时,抓住黑板上的重点词语进行复述,不但再一次巩固了生字词,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提升与语言的建构能力。

六、“随文识字”基本程序一般来说,随文识字其基本程序为:(1)寓识于读,随文正音: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寓解于境,随文解义: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了解字义。

(3)描仿入体,随文记形:多种形式,复习巩固识字。

以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来谈谈基本的教学步骤:(出示课文内容)(一)寓识于读,随文正音通过朗读,读通全篇的文字,然后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进一步确定字音,再通过朗读来巩固字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

请小朋友跟于老师一起写课题。

注意"稻"的笔顺。

师: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不难看出,以上4条学习目标,1、2、4条都与识字有关。

目标真正体现了识读的结合,音、义、形的融合,识字、阅读一体化。

我们再来看具体的操作。

师: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

(出示投影片)这一课的生字一共10个。

险吵杂拥拼跟谁欺负纷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生:我认识"拼"。

师:这个"拼"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生: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书上有一个词是"拼音"。

生:我还认识"杂"。

师:(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生:认识,这个字读"fēn"。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生: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

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师:我发现有同学已经读第二遍课文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