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0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0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会阴部及两侧腹股沟进行常规备皮
2、药物过敏试验抽取造影剂原液2毫升静脉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书中所用造影剂都是高纯度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机率很低。

3、排便训练手术前1-2天进行床上排尿训练,以防术中或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发生排尿困难。

4、练习术中需要配合得动作:主要是呼吸和咳嗽的训练
5、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可在术前一天晚上使用镇静药
6、饮食护理:术前4-6小时禁食水,但正常服药
7、遵医嘱行相关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术前六项、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
8、术前针:安定、苯海拉明肌注
二、术后护理
1、穿刺肢体护理:
(1)穿刺局部:本手术是穿刺动脉拔除动脉鞘管后压迫20分钟左右,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用一公斤沙袋压迫6小时,需要观察伤口处有无出血,如包扎的敷料有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

(2)肢体制动时间:如只做造影穿刺侧肢体须制动12小时,如放支架需制动24小时。

(3)血运:温度 :有无明显发凉皮温过低现象。

颜色:皮肤颜色是否紫绀。

感觉:有无局部疼痛麻木。

触觉:触摸足背搏动情况,是弱还是无及时松绑。

(4)饮水和饮食:病人回房后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排泄。

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得过多过饱。

不宜喝奶制品或生冷食物,待可下床活动后再如常进食。

(5)病情观察:患者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听取患者主诉。

做术后心电图并给与24小时心电血压监护。

三、活动指导
1、术后制动病人的“运动”以利于病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侧制动时非手术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

术侧下肢在取出沙袋压迫后可进行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

活动原则是保
持术肢伸直。

2、解除制动后的运动: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

术后一周内避免抬重物防止穿刺部位出血,一周后恢复日常生活和轻体力活动
四、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血肿:是股动脉穿刺部位最多见的并发症可能由于血液从血管鞘周围漏出或拔管后压迫股动脉不适当血液外漏所致。

有些血肿则与病人过早移动下肢或沙袋移位有关。

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出血应重新包扎。

局部血肿形成的血斑会在二周左右完全消失。

2、术后再梗塞:术后并发急性血管闭塞,冠脉内血栓形成,术后须加强抗凝治疗。

3、血管迷走反射:拔除鞘管时各种原因都会刺激大脑的神经中枢,通过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导致血压下降脉搏减慢。

病人感到胸闷、心悸、大汗、恶心,医学上称为发生了迷走反射。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但通过积极配合医生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

首先医生拔除鞘管时会局部注射麻药,病人不会感到疼痛,其次术后适量饮水补液,嘱患者不要过分紧张忧虑,感到恶心头晕时及时告诉医生及时给予阿托品等药物治疗避免迷走反射的发生。

4、栓塞:栓子可来源于导管或导丝表面的血栓或因操作不当致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

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双下肢足背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的改变。

下床活动后肢体有无疼痛或跛行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腰酸腹胀:多数由于术后平卧,术侧下肢伸直24小时的体位所致。

应告知病人起床活动后会自然消失,可适当活动另侧肢体,还可适当按摩腰背部以减轻症状。

5、尿潴留:因病人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术前应训练病人床上排便作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导尿。

五、术后用药:常规给予抗凝治疗,目的是预防术后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巩固治疗效果并防治术后狭窄。

因此抗凝治疗对术后病人非常重要。

常用药有阿司匹林、玻立维、低分子肝素另外还同时给予降脂药、扩冠药。

注意有无出血现象。

六、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目的是观察术后疗效并尽早发现、处理新发生的症状和新发生的疾病。

门诊随访时间应安排在出院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4-6个月、1年,其后每半年随访一次,遇有特殊或紧急情况随时与医生联系。

以便尽早恰当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