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性指标

毒性指标

LD50
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LD50及相应置信区间是由剂量-反应模型得出的最常用的统计量。

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指在预定时间之内,如96h,导致50%被暴露个体死亡的剂量。

ED50:
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量,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量。

意义:药物的ED50越小,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ED50的计算方法
回归法
简单几率单位法
寇氏法
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 50,致死中浓度/半致死浓度/半数致死浓度)表示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m 。

半数致死浓度是衡量存在于水中的毒物对水生动物和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对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毒物的致死效应与受试动物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

如果用LC50表示水中毒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必须在LC50前标明暴露时间,如24小时LC50、48小时LC50和96小时LC50等。

如果用LC50表示空气中毒物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一般是指受试动物吸入毒物2小时或4小时后的试验结果,可不注明吸入时间,但有时也可写明时间参数。

例如LCt50是指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浓度和吸入时间的乘积,时间(t)一般用分钟表示。

在环境毒理学中
1经口服,腹腔、静脉或皮下注入,皮肤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量以LD50表示; 2以吸入的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浓度以LC50表示。

但空气中的物理因素(如核辐射)引起哺乳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用LD50表示。

4计算方法
计算毒物对水生动物的LC50常用直线内插法,即根据不同暴露时间,以及在等对数间距的各个试验浓度下测试动物的死亡率,求出不同暴露时间的LC50值。

计算时必须有使受试动物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各种试验浓度。

根据毒物或废水试验浓度和受试动物的死亡率用半对数纸作图,在死亡率50%处划一垂线至浓度坐标,即可求出不同暴露时间内的LC50。

增加试验次数和适当缩小试验浓度间距,可提高LC50值的精确度。

运用图解法(Litchfield and Wilcoxon法),可计算出LC50值的可信限,从而估算出与受试动物同类的动物死亡50%的毒物浓度范围。

计算毒物对哺乳动物的LD50和LC50,较为简便、精确的方法是图解法。

由于染毒方式不同,动物的中毒反应往往有很大差异。

为便于对吸入染毒和其他方式染毒引起的动物急性中毒进行比较,可按一定的换算公式将染毒浓度换算成吸入的毒物剂量。

意义作用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
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

水生动物的种类不同,对毒物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异。

如镉对金鱼的96小时LC50为2.13毫克/升,而对一种端足类动物则为0.085毫克/升。

同一种毒物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同一种动物的毒性也不同。

如镍对刚孵化出的鲤鱼苗的96小时LC50为6.10毫克/升,而对体长为4~5厘米的鲤鱼鱼种则为35.0毫克/升。

因此,目前国内外用于研究污染物对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的动物,除鱼类以外,还有浮游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水生昆虫和蠕虫等。

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量、硬度、盐度等环境因素对污染物的毒性也有明显影响,因此报告某种毒物毒性时要有环境因素的记录。

影响毒物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的因素很多,而且情况比对水生动物复杂。

如纯度为95%以上的八氟异丁烯分别给小鼠吸入染毒和腹腔注入染毒,其试验结果前者的LC50为2ppm,后者LC50在500毫克/升以上。

经换算并进行比较,前者属于剧毒类,而后者属于中等毒类。

此外,毒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受试动物种类、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以及诸如气温、气压、湿度、季节等环境因素也与LC50或LD50有密切关系。

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化学物质对水生动物的LC50值有以下用途:①对可能进入水体的化学物质进行毒性过筛,以控制剧毒物质的生产和应用;②根据LC50值并运用应用系数推算出安全浓度,为制订水质标准提供依据;③检查废水处理效果,为制订废水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④作为污染源监测和水污染生物评价的依据。

由于新的化学制品不断增多,广泛进行水生动物的慢性毒性试验受到许多限制,评定毒物安全浓度的简易生物测试法还不完善,因此LC50仍然是控制水污染必不可少的生物学参数。

哺乳动物毒理学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根据人类的经验和从动物实验获得的化学物质LD50和LC50值,可以估计化学物质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

根据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中国一般将化学物质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等五个等级。

尽管目前对毒性分级的方法、标准以及毒性等级的用语还不统一,但在新的化学制品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测定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的LD50和LC50,进行毒性分级,对于保护人类环境和预防职业性中毒都有重大意义。

IC50half maximal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 of a substance (50% IC, or IC50).
是指被抑制一半时抑制剂的浓度,这里的反应可以是酶催化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等。

在凋亡方面,可以理解为一定浓度的某种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50%,该浓度称为50%抑制浓度,即凋亡细胞与全部细胞数之比等于50%时所对应的浓度,IC50值可以用来衡量药物诱导凋亡的能力,即诱导能力越强,该数值越低,当然也可以反向说明某种细胞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半抑制浓度(或称半抑制率),即IC50。

在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标准曲线是一个S型曲线。

ICELISA中,不添加抑制物质的对照孔的OD值为B0,添加了抑制物质的孔的OD 值为B
B/B0% 就叫做结合率,在结合率为50%时所对应的抑制物质的浓度就叫做IC50。

一般IC50的数值越小,说明你的抗体的特异性能越强!
最小检测限为试剂盒标准曲线的最小的浓度,小于最小浓度或大于最大浓度,即不
在曲线范围内的都不准确,大于最大浓度可以稀释后测。

IC50为50%抑制浓度即B/B0=50%时所对应的浓度,半数抑制是用来衡量抗体灵敏度的半数抑制越低,说明抗体的灵敏度越高。

通常来说,试剂盒最大和最小量程应该是该抗体用来检测标准品的检测限,检测限分最大和最小检测限。

检测下限一般为理论值,是根据标准曲线算出来的理论上可以检测到的最小的值;
定量限为实际检测时可以定量的最低的值;
而最大检测限就是实际操作中抑制率达到100%时的药物浓度。

检测下限(LOD)对应的OD值:OD(LOD) =B0-3SD
定量限(LOQ)对应的OD值:OD(LOQ)= B0-10S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