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知识问答问:什么是感觉统合?答: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口、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嗅、味、触等)进行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那些复杂而高级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逻辑和思维能力等。
问: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有哪些?1.视觉统合失调。
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对于单纯的文字有阅读困难,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目常会抄错等等视觉上的错误,并且容易产生疲劳,出现写错误字、算错数、记错题和看书“串行”的现象。
另外,在生活中还常常丢三拉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
2.听觉统合失调。
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听不懂老师、家长的话,也不清楚老师布置的任务,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以为那与己无关。
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和他说过多遍的事他也会轻易忘掉。
时间长了,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孩子也会在心理上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厌学逃学。
3.平衡失调。
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在重力感、方向感和距离感上都有问题。
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写字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偏旁颠倒;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会害怕上下楼梯、好动而笨拙,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
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则会使他们缺乏自信心,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4.触觉过敏。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他们害怕触摸,有时正常接触也会被孩子认为是“打”了他。
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受惊、办事瞻前顾后、脾气大、爱咬手指,怕剃头、怕打针,且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时老是做小动作,显得心不在焉。
家长总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
由于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的紊乱状态,其学习与生活质量必然会不断下降。
5.本体统合失调。
由于各方面协调差,孩子可能运动时笨拙,如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很累;呼吸和语言的协调也差,唱歌时常常发音不准,在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甚至会口吃等。
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孤僻、害羞、固执、挑食、咬手指、笨拙、缺乏自信、爱挑衅打架、发脾气。
上学后则常有学习成绩差、不完成作业或拒绝看书等学习方面的困难。
问:感觉综合失调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先天不足。
有的职业母亲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姿势不佳等,都会影响到胎位,进而影响胎儿平衡的学习;有的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会引起胎盘微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觉发育不正常。
前面提到的憧憧,母亲是个经理,工作紧张、压力大,怀着憧憧7个月时还在工作,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就感染了还是胎儿的憧憧。
2.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0-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
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3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傲任性的性格。
如果到了3岁还舍不得让孩子进幼儿园,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
如前文中的茜茜,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工作也十分忙碌,孩子家住高楼,一个人跟年逾花甲的奶奶过。
因此她的生活十分机械与单调,平时除了上幼儿园,就是回家看看电视,想要外出找小伙伴玩,奶奶怕出事又不许。
这种封闭的生活自然使得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很少,感觉统合不协调也就在所难免。
3.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
当新生儿在接触母亲温暖的怀抱,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吸吮母亲甜蜜的乳汁时,躺在晃来晃去的摇篮中时,他们便感知大千世界的光亮、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等刺激;婴儿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时,幼儿在戏耍打闹“过家家”时,感觉统合功能就在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着。
然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宠爱有加,生怕孩子摔跤,该学爬时不让爬,该学步时还不让走,还老早就给孩子买好了童车。
另外,现在儿童玩具铺天盖地,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孩子也没机会玩了。
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结果到上学时,就容易发生抄写漏字,速度慢等情况,这是由于眼、手协调能力差,大脑无法有效地驾驭身体各部分,常常发生错误的判断与行为的缘故。
4.父母教育方式的偏差。
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不会使用筷子,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
而在"智能"培养上,有的家长则过分注重孩子视觉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开发,让孩子学钢琴、画画、外语等。
这使孩子的负担过于沉重,压制了孩子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体验,抑制了孩子爱玩耍的天性,助长了孩子日后的厌学心理。
以前的小孩玩耍就是玩耍,游戏就是游戏,可是现在的孩子就连做个游戏、玩个玩具都要益智型的,要能够培养某方面的能力,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自然而可贵的童趣。
问:感统失调的危害性有哪些?儿童感统失调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教育:·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自信心不足等问:感统失调的现象是普遍的,长大后就好了?答: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者占30%以上,失调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但不是长大以后就不存在了,而是失调的形式有所改变,普遍的情况则让人认为是正常的,但学习能力落后和反社会行为则更加严重。
爱尔丝博士认为人生命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为0—12岁。
在这个阶段感官本身仍在成长中,因此这段时期,所有感觉统合的游戏,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进行矫治,这些孩子将因一连串严重的挫折,造成情绪上或习惯上害怕学习和拒绝学习的态度,可能影响他一辈子的生活。
问:看了感统失调现象后说,你们这是对有病的孩子吧?答:很多人误解感觉统合,好象是针对特殊问题的儿童,其实是不正确的。
感觉统合失常,一般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也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一般的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感觉统合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
爱尔丝博士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
问:感统训练的时间、效果、程度?答:感觉统合问题的改善,是要靠时间和耐心的。
效果和程度:因人而异、跟孩子的年龄、配合程度、感统失调的程度有直接关系。
一般的训练在一个周期能感觉到见效,要在3个月以后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但是自闭症的孩子一般的6个月才能见效,训练时间为2—4年。
所有的训练有明显效果后还需要做一个巩固的阶段。
问:这些玩具幼儿园都有,根本不是器材?答:感觉统合采用的是快乐学习的方式,主要以游戏为主。
很多家长会认为这和幼儿园里玩的游戏异曲同工,感统训练是由专业的老师指导使用各种器材,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刺激身体各部分机能,使其更加完善,而绝非像象有些家长认为的孩子只是随便的玩。
问:训练场地太小了?答:训练室主要是通过器材做感统训练,而且在同一时间内参加训练的孩子不会很多,所以不需要太大的场地。
问:为什么有的孩子训练一段时间后失调的表现更加突出?答:在感觉统合完善的过程中,孩子的一些感统失调的表现可能会更加突出,那都是孩子对自身的一个自我完善。
例如孩子多动、多话、胆小、焦躁都是属于自我治疗,只有在环境不正确的互动下,挫折可能会更多,需要大人做系统的帮助。
问:如何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症?一般来说,70%的孩子在3岁以前就可以完成感觉统合的过程,在身体、大脑、感觉(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器官)之间建立起协调的关系。
建议家长在孩子还未学会走路时,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自在的爬行,锻炼其手脚协调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受伤,或因住宅面积小而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早早的买了童车,将孩子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剥夺了孩子自由自在的爬行以探索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感觉综合能力的良好机会,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家长还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玩耍交流,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不要因工作、家务繁忙将孩子喂饱了了事。
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感觉系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孩子的动作、性格的发展。
家长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高楼与孤独,给孩子找几个同龄的小伙伴,让孩子在与别人的交流与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用溺爱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
因为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有积极性,而且也在其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比如,孩子遇到一些小小困难向家长求助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想个好办法”,自己动手;孩子在吃零食时,家长就可以通过“零食”向孩子发问,让孩子与外界事物、季节、地理等产生联想;同样,在孩子玩耍时,家长也可以这么做。
因为,想象正是孩子的感觉与外部事物进行碰撞的中介物,其中产生的“火花”就是新的信息,新的刺激,从而使自己的感觉统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家长还尽可能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剥夺孩子的游戏、填满孩子的生活、增加孩子的压力。
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使孩子健康、充满活力,而且能调整、刺激与提高孩子的本体统合能力。
更有意义的是,本体统合能力的提高,对纠正孩子其它统合能力的失调起到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轻微感觉综合失调的孩子,家长也不必太着急,只要您的孩子还没有超过7岁,您还是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感觉统合过程,解决失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
专家们认为,家长和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还给孩子游戏的权利。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运用美国学者创立的“运动游戏疗法”来帮助这些孩子。
“运动游戏疗法”又称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用游戏治“病”的方法,该疗法通过一些特制的器具,如滑板、滑梯、平衡木、滚筒、独脚凳等,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设立一系列游戏方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孩子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功能,帮助孩子找回失落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迟缓、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