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制梁场生产期间制梁台座、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
电子准仪、两米条码尺均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合格。

3.技术要求
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若高差值之差在1mm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稳定。

制存梁台座各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
制梁台座: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

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存梁台座:有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则判定沉降已稳定。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4.1梁场水准监测网的建立;
4.2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标的埋设;
4.3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标的埋设;
4.4生产期间制梁台座的沉降观测;
4.5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
4.6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检查工作基点完好情况,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

5.2施工工艺
5.2.1水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假如高差值之差在1mm 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

5.2.2存梁台座观沉降观测
(1)观测点布设
在存梁台座设置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存梁台座地基端部10cm 处,见图5-1。

图5-1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2)观测周期
每个存梁台座在首次存梁前进行观测并记录标高,落梁后立即观测,1h 、2h 各观测一次、第2天观测两次,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各观测一次;之后3天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汇总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3)沉降评定
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 ,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 ,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则判定沉降已稳定,可停止连续观测。

每30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5.2.3制梁台座观沉降观测
在制梁台座设置 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制梁梁台座肋墙端部30cm ,顺桥向中心线左右各2.1M 处,见图5-2。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制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5-2 制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1)观测周期
每个制梁台座在浇筑首孔箱梁前进行首次观测并记录标高,制梁后按照1d、3d、5d、7d、10d观测的频率进行观测,并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2)沉降评定
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

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5.2.4双层存梁沉降观测
台座都按双层存梁的要求进行设计。

如进行双层存梁,按单层存梁的观测周期进行,直至沉降稳定后按照7天一次的频次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5.2.5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对前10片梁逐片观测,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进行观测,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片观测。

对进行徐变观测的梁,在梁场内严禁双层存梁。

(1)观测点布置
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详见图5-3、图5-4。

图5-3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线
中心线
简支梁
图5-4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2)观测方法
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观测点1、2、3、4构成一个闭合环。

置镜两次,在四个监测点交叉处置镜(标记点,每次均固定置镜点),每两个点间按照后前前后(奇数站)或前-后-后-前(偶数站)顺序观测,单程观测,采用一把水准尺观测。

(3)观测数量
对生产的前10片梁必须作徐变监测;对原材料有变化或配合比有变化的第一片梁也必须进行徐变监测,并要对变化后的前10片梁再挑选1~2片梁进行徐变监测;对浇筑时间超标且不稳定的,要相应地加大徐变监测量。

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片观测。

当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后,按每30片梁徐变监测1片进行。

监测频次严格按细则的规定执行。

(4)观测频次
自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砟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测梁体的竖向变形。

预应力张拉前为变形起始点,变形观测阶段及频次详见表
5-1。

表5-1 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表
注:测梁体竖向徐变时,应同时记录梁体、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5)梁体徐变量计算
对于梁体的徐变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梁体徐变变形应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观测计算,由于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是梁体徐变变形量。

6.劳动组织
梁场设置沉降观测组。

组长1人,测量员2人。

7.材料要求
无。

8.设备机具配置
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一台,两米条码尺一对。

9.质量控制及检验
(1)测量过程中,必须记录所有测量数据,当天的天气状况,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同时所有参与测量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做好测量记录的存档工作。

(2)测量记录定期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找出经常出现和偶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均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并存档。

(3)现场测量之前必须要经过计算复核,测量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同时向部门主管领导汇报。

(4)如发现制梁台座有不均匀沉降量大于2mm时,要对模板的底板反拱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若沉降量过大,可采取注浆方式加固制梁台座基础。

(5)存梁台座若有不均匀沉降大于2mm时,必须把存放于台座之上的梁吊起,在台座垫石顶加垫钢板,使四个垫石顶的相对标高之差不大于2mm后,再将梁存放到台座上。

若沉降量过大,可采取注浆方式加固存梁台座基础。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须佩戴安全帽,防止碰伤。

10.2环保要求
测量时不得随意破坏梁体混凝土,测量完成后检查仪器设备完好情况,认真清点仪器数量,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卫生。

附表1. 沉降观测手簿封面
附表2. 沉降观测手簿副封面
附表3. 沉降变形观测外业情况记录表
附表4.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附表5. 梁体徐变上拱观测汇总表
附表6.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
附表7. 制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
附表8. 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附表9. 测量人员管理台帐附表
附表10. 测量仪器管理台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