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高一级王拴礼
一、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
因此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厚实的基础,新课的引入会比较容易和顺畅。
学生要面对的新的学习问题是,角的概念推广了,原先学
生所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
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象限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
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引导学生把这个定义推
广到任意角,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
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象限符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通过共同探究,发现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个特例,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在具体的定义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应该按照概念的体系将之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揭示彼此之
间的关系,认识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概念的同化与精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
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并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单位圆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研究范围
是锐角;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
以上
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学生的
主体作用。
具体而言要做到:明确研究范围的变化,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揭示由此带来的
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单位圆在坐标系中进行研究,要先将锐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置于坐标系中,帮助学生利用坐标系借助单位圆重新认识锐角三角函数,这样做激活
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且用新的视角认识已有知识经验,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的
研究内容做好铺垫。
1
a
n d
e i r
b e
e g
o o
d f。
,它与原点的距离.过的长度为X ,线段的长度为y .则:
MP ;
O
单位圆: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称为单位圆.
n d
l l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说明:(1)当时,的终边在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π
π()2k k α=
+∈Z αy 都等于,所以无意义,除此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上述三个值都是唯
0tan y
x
α=α一确定的实数.
(2)当是锐角时,此定义与初中定义相同;当不是锐角时,也能够找出三角函
αα求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OC=
,,所以点的坐标是。
根据定义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