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青李沧政发〔2007〕35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我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突破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就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统领工作全局,围绕把李沧建设成现代化青岛核心区域的目标,以规划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以现代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区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布局、惠民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两区一心”战略的实施为契机,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拓展空间布局,优化行业布局。
通过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档次和水平,带动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等的共同发展,逐步提高服务经济的比重和水平。
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5%;二三产业比重由“十五”时期的75:25调整为60:40;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9.5%。
二、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根据青岛市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区总体发展战略和服务业发展优势,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现代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中介服务业。
(一)现代商贸流通业。
围绕做强做大青岛北部商贸中心的目标,以“四圈”为辐射源,实现服务业优化升级。
继续加快三级商业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引进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名牌直销店等现代业态。
进一步完善李村市级商圈的业态布局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商务商贸、金融保险、餐饮娱乐业,提升商圈功能和层次。
积极推进原公检法办公大楼、青岛监狱、面粉七厂和风机厂等旧地的搬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金融、餐饮娱乐企业入驻商圈。
引导和鼓励骨干商贸企业,加快连锁经营步伐,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经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培育沧口、东李和苏家商圈区级商业中心。
沧口商圈,做好青岛第二火车站周边区域和沧口飞机场原址的商业总体规划设计与论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服务于游客的大中型超市、餐饮、住宿业,建设突出青岛特色的小商品街。
东李商圈,充分发挥毗邻308国道和青银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全力建设鞋帽、服装、高档家具、文化产品专业规模市场,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半岛城市群的专业消费市场群。
苏家商圈,以中央居住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构建集商务、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务区。
推进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
支持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及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
使社区居民在步行10—15分钟的时间内,即可满足生活购物等日常消费需求。
继续开展创建“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活动,力争到2010年,构建起方便、快捷、功能完备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以“四线”为纽带,拓宽青岛北部商贸中心的空间容量。
完成李村大集、李村河两岸改造以及大村河两侧商业业态的规划设计,建设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景观区。
改造升级振华路—京口路—九水路沿线,打造贯通“四大商圈”的商业走廊。
同时发展一批以休闲、餐饮、娱乐、文化等为代表的新型商业特色街。
到2010年底培育、发展9条市内知名的特色街。
2007年重点做好宝龙城市广场、三星数码、沃尔玛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完成向阳路、少山路特色街改造设计方案。
年内培育建设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三处。
(二)房地产业。
积极配合全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将我区房地产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强化房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统筹联动,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强劲动力。
着重发展与其相关的房产交易、咨询、房产评估等现代服务业,拓展增值领域,逐步形成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之势。
鼓励本土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品质。
引导房地产企业在赢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能力,以管理求效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快速有序地推进中央居住区建设。
坚持新区建设与基础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相配套的原则,将住宅与商业、物流融为一体。
到2010年,东部逐渐形成产业相对聚集、资源配置相对合理、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城市环境较为优美的核心居住区。
2007年开始新建居民小区的商业服务设施将按照2—3万人,设置商业网点面积5000—10000平方米。
(三)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培育物流市场,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
研究制定我区中长期物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加快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用5-8年的时间把李沧区建设成为以公路和铁路物流为主,以海运、航空物流为辅多类型的,以服务于工业物流、商贸业配送等多功能的,以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的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物流体系。
到2010年实现年交易额达到96亿元。
培育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
以润泰石化物流等大项目为依托,在李沧西部建设服务于二产的工业物流集中区;以青岛第二火车站、跨海大桥建设为契机,在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李沧段以西建设服务于铁路、海运、空运的物流仓储基地;充分利用三零八国道、重庆中路和青银高速的交通优势,建设设备先进、管理现代、服务规范的现代化物流园区。
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李沧。
到2010年力争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四)旅游业。
依托青岛旅游大市场,整合区域现有资源,做大购物、节会、健身旅游。
全力推进青岛第二客运站建设,打造青岛北部游客集散中心。
积极推动娱乐休闲业等规范、有序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全力争取世界园艺博览会落户,实现旅游业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以“建设生态旅游基地”为总体目标,不断挖掘本区资源优势,积极推介两条旅游线路、重点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三大特色旅游(休闲度假游、购物旅游、节会旅游),把李沧区建设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游客集散基地,为青岛市的大旅游做好配套服务。
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拓展建设规模。
在明真观等地方通过举办庙会,民俗文化活动等形式,不断充实文化旅游内容,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建设区博物馆,将我区可移动文物进行集中收藏并向社会公众展示,展现我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积极宣传推介我区旅游资源,提高我区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鼓励、指导各旅游景区点充分利用我区旅游文化网等现代网络技术和宣传媒体,积极发布旅游信息,加强与市内外旅行社的合作和交流,推销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要通过商贸、文化等交流活动,宣传李沧旅游特色,推介李沧旅游品牌。
充分利用青岛举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机会,结合奥帆赛宣传,加大我区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促进我区旅游产品的推销,增加来我区旅游观光的游客人数。
2007年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金融业。
围绕青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部署,结合李沧实际,积极引进金融机构落户我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到我区设立分行或代表处。
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
鼓励大企业集团在条件成熟时申请设立财务公司,真正营造一个激活地方金融业的氛围;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和培育良好的区域经济秩序,提高行政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努力为区域金融业营造良好的投融资发展环境;引导规范民间投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贷担保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大力发展为金融业提供服务的证券资信评估、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保险代理、经纪等中介服务组织。
到2010年,全区基本建立起诚实守信、资金流动畅通、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围绕中心商圈的改造建设,在书院路、古镇路、京口路区域规划建设金融、保险业聚集区,形成青岛北部的金融中心。
(六)创意产业。
积极培育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
围绕旅游、制造业、服装、信息、文化传媒等产业,加大工业设计、成套装备研发、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开发、旅游品设计、广告设计等行业的发展和集聚。
结合都市工业园和旧城改造,利用闲置厂房积极发展创意产业。
积极引进创意产业,整合李沧区现有的优势资源,逐步规划建立一批功能定位合理、产品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园区。
形成集创业、策划、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于一体的创意经济产业链。
吸引设计、策划、制作、管理等著名公司和专业人才。
培养高层次创意产业人才,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扶持重点项目建设,保护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努力把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我区优势产业。
(七)信息服务业。
积极配合全市信息服务的发展,建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研发中心。
加快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
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态。
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八)会展业。
结合重大节庆,通过网络、招商手册等媒介,加大李沧区投资环境的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外商到我区考察、投资、发展。
积极参与组织和承办有关展会,推动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
(九)中介服务业。
以建设“诚信李沧”为目标,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导向,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
规范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劳动力等中介服务业,提高执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推动各类中介机构与政府脱钩。
抓好基础性工作,加快行业发展。
三、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强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提出服务业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意见,负责服务业相关考核工作,统筹协调全区服务业规划发展。
(二)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1、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从2007年起,服务业引导资金数额确定为上年度全区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主要用于扶持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奖励服务业先进和服务业名牌,扶持服务业重大课题研究等。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增加对服务业项目贷款,重点支持信誉好、效益好的服务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