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第2章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冷藏库、高温炉窑,应考虑热传导引起地基土因低温
而冻胀或因高温而干缩。
18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相邻建筑物影响: 新基础底面不宜超过原有
基础的埋深;
新基础底面低于原有基础,
H
要求满足一定间距,两基 础间保持一定净距约为基 础底面高差1-2倍。 不能满足以上条件时,进 行支护,严格控制水平位 移。
2.3.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p1 0 pu p 0 0.02b

p1
pu
p

p-s线有明显比例界限时
(密砂、硬土) fak=p1
极限荷载能确定,且 pu<2.0p1时, 取fak=0.5pu

s
s
按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中、高压缩性土的缓变 型曲线,取s/b=0.01~ 0.015时对应荷载作为fak
基底低于潜水面时,要考虑基坑排水、支护和地下水水质 问题; 若遇承压水时,应验算基坑的稳定性; 桥墩基础应埋置在最大冲刷线下一定深度。

24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地基冻融条件
冻土
多年冻土(冻结时间2年) 季节性冻土 冻土危害:冻胀和融陷 发生冻胀的条件: 内因 外因 (1)土的条件 (2)温度条件 (3)水力条件 一般是细颗粒土 低于冻结温度
2.1 概


无筋扩展基础(或刚性基础) 适用低矮(<6层),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建筑;
砌筑材料:由素混凝土、砖、毛石、灰土和三合土等;
受力特点:抗压性能好、而抗弯抗剪性能差,刚性大,挠
曲变形小;
结构特点:稳定性好、施工方便、可承受较大荷载; 自重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不适于浅埋。
构造要求:满足台阶的容许宽高比或刚性角的要求。
pu—地基极限承载力
A'—与土接触的有效基底面积
A —基底面积
33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3.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规范规定甲级必须进行 该法优点:成果可靠 该法缺点:费时、耗资
图2.11
载荷试验示意图(堆载)
34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3.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35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水分的迁移和补充(冰夹层)
25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地基冻融条件

考虑冻融条件,基底置于标准冻深以下 对季节性冻土的设计冻深:公式2-3
26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地基冻融条件
基底下允许一定厚度冻土层时,基础最小埋深dmin
dmin zd hmax
式中 hmax— 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 zd — 设计冻深
(a)低压缩性土;(b)高压缩性土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符合要 36 求后,取该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其他原位测试方法——标准贯入试验
方法:(1)钻孔,贯入器放入孔底; (2)63.5kg重锤以76cm高度自由下落将贯入器击入土 中15cm;
(3)记录继续打入30cm的锤击数N′
1﹕1.50 1﹕1.50
— —
灰土基础
体积比为3﹕7或2﹕8的灰 土,其最小干密度:粉土 1.55 t/m3;粉质粘土:1.50 t/m3;粘土:1.45 t/m3 体积比为1﹕2﹕4~ 1﹕3﹕6(石灰﹕砂﹕骨料 ),每层约需铺220mm, 夯至150mm
三合土基础
1﹕1.50
1﹕1.20

7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地基冻融条件
17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建筑结构条件
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荷载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设有地下室等建筑物的基础,基础埋深要求能为其提
供足够的空间。
地下有管道时,基础埋深应低于管道深度,以防影响
管道维修使用。
承受风力、地震力等水平力的高层建筑,埋深应满足
稳定性,提供足够的抗拔力。
2.3.3 按地基规范承载力公式确定


GB50007(建规)推荐的公式 条件:荷载偏心距e<0.033b(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
f a M bg b M d g m d M cCk
fa —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Mb、Md、Mc—承载力系数,由jk查规范表; b —基础底面宽度; jk、ck—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范围内土的内摩擦角 及粘聚力标准值; g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水下取浮重度; gm—基础埋深范围内各层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2.1.2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或柔性基础)
适用宽基浅埋
材料:钢筋混凝土; 受力特点:抗弯、抗剪性能良好、有挠曲变形; 结构特点:底板高度小(经济),适应地基承载力
低的地基条件。
与刚性基础区别:有配筋,不完全依赖砼去承担弯
曲应力。
10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1.2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质量要求 pk≤100 C15混凝土 1﹕1.00
100< pk≤200 1﹕1.00
200< pk≤300 1﹕1.25
毛石混凝土 基础 砖基础
毛石基础
C15混凝土 砖不低于MU10,M15砂浆
M15砂浆
1﹕1.00 1﹕1.50
1﹕1.25 1﹕1.25
1﹕1.25 1﹕1.50
1﹕1.50 1﹕1.50
计算步骤:按规范确定标准Zo—冻土分类(P243)— 查表得影响系数 —计算设计冻深—查表确定hmax— 计算dmin
27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3 地基承载力

定义: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能力

三个问题 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及基本验算 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的因素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2.1 概


设计内容:
1. 选择基础材料、构造类型; 2. 选择基础埋深,根据基础埋深,确定承载力;
3. 根据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验算变形、稳定性;
如有软弱下卧层要进行验算;
4. 基础内力分析,截面计算,确定基础高度,材料强
度(砼标号、截面尺寸、配筋)。 5. 出施工图。
4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选择基础深度的原则
安全可靠前提下,尽量 浅埋
一般要求:最小埋深
持 力 层
0.5米(岩石地基除 外),且基顶低于室外 地面0.1米。



图2.5 基础埋置深度示意
16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2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应考虑因素:
建筑结构条件
场地环境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28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3 地基承载力—基本验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
pk f a pk max 1.2 f a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底平均压力
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9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3 地基承载力—基本验算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要求:
p [ fa ] pk max rR [ f a ]
p—基底平均压应力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pmax—基底最大压应力 rR—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抗力系数
30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3 地基承载力
影响因素:
地基土的成因与堆积年代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下水 上部结构情况
11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1.2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根据经验,初选时基础的高度一般大于或等于b/8。 当地基软弱或承受差异荷载时,为增强基础的整体
性和抗弯能力,可采用带肋基础。肋部纵向筋和箍筋 按经验确定。
12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1.2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标贯试验 得标贯击 数N′
N N '
修正后得标准贯 入击数N,查表 得承载力标准值
37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其他原位测试—按静力触探试验
比贯入阻力:
Q Qc Q f ps A A
根据比贯入阻力查经验 表格或由经验公式计算
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图2.14 静力触探示意图
38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础边缘距土坡边缘要有一定距离。
21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对于坡高H≤8m,坡角β≤45°,且b≤3m,a≥2.5m 时,基础埋深d应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以认为已满足 稳定要求:
条形基础 矩形基础
a 3.5b d / tan
a 2.5b d / tan
d
图2.7 土坡坡顶处基础的埋深
砌体承重墙体及挡土墙、涵洞下常采用的基础形式
图2.3
墙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13
(a)无肋;(b)有肋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1.2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建筑物中的柱、桥梁中的墩常用基础形式
图2.4 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a)台阶型;(b)锥台型;(c)杯口型
14
2.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2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深的定义
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 面的距离。
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
算起;
填方区自填土面算起; 若填土在上部结构施
持 力 层
工后完成,则应自天然 地面算起。
图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