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煤矿井下所有采掘活动区域。

第二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有害气体的总称。

第三条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检查标准执行《矿井瓦斯检查标准》(Q/JM J 1.0014-2013)、《矿井瓦斯检查地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5-2013)和《矿井瓦斯检查地点检查范围划分及检测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6-2013)。

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检查标准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规程》规定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百分比计算。

《规程》还规定: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第五条采掘活动区域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检查方式有比长式检测管测定法和便携式检测仪测定法。

可用便携式检测
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应使用便携仪检查。

可用比长式检测管法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NO2、H2S、SO2、NH3和H2等。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H2S和H2等。

井下气体的采样执行《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 1.0176-2015)。

自然发火矿井监测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火区密闭内等地点)的气体检查执行《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Q/JM J 1.0179-2015)。

第三章检查范围、方式和周期要求
第六条自然发火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标准执行《晋煤集团“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防灭火”章节的有关要求。

其他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主要回风巷、盘区回风巷及综掘、综采工作面的回风风流、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前、揭不明巷道或空巷工作面、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

(二)检查方式:密闭采空区、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采用井下气体取样和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气体采样符合《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1.0176-2015》要求;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等其余地点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或便携式检测仪直接测定。

(三)检查周期:抽采管路每周至少检查1次。

要求检查的其他地点每班至少应检测一次。

第七条进行采空区穿层钻孔或探放水钻孔施工时,施工钻孔地点下风侧0.5m-1m处应每班检查CO和H2S气体,且在钻孔下风侧0.5m-1m处悬挂CO、H2S便携仪实时检测。

第八条NO2、SO2、H2S和NH3等气体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综采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掘进工作面
回风、盘区回风巷、总回风巷、采空区密闭墙前等地点。

(二)检查方式:NO2采用比长式氮氧化物检测管检查;SO2采用比长式氮二氧化硫检测管检查;H2S采用比长式硫化氢检测管或硫化氢便携式报警仪检查;NH3采用比长式氨气检测管检查。

(三)检查周期:NO2、SO2、和NH3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H2S至少每月检查一次。

第九条H2的检查要求:
(一)检测范围:井下电机车充电硐室。

(二)检测方式:采用便携式检测仪或比长式氢气检测管检查。

(三)检查周期:充电硐室内氢气应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第十条每班记录一次探放水和穿层钻孔施工地点有毒有害气体的最大浓度,并汇报通风调度。

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结果及时做好记录。

第四章检查规范要求
第十一条采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查时,应检查设备的完好性,仪器检验周期、测量误差等参数在规定期限范围,确保设备能正常适用。

第十二条采用比长式检测管进行检测时,应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检查:
(一)采样器的气密性检查:取1支未开封的检测管,将采样器进气口塞紧,操作采样器进行采样并开始计时,然后根据吸入的气体体积和采样时间计算泄漏速度,每分钟的泄漏量小于其容积的3%为合格。

(二)检测管的外观检查:发现有管尖断裂、药剂松动、掺混、变色、分度线不清和指示粉与隔离层界面与零点标线不重合,或检测管超出有效期时不得使用。

(三)采样器和检测管必须是具有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
证的单位生产的产品,且必须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安全标志(MA)。

第十三条CO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检查时,应选定检测管的测量范围(一般选用5-50PPM,有必要时选取其他量程检测管),在检查前,在检测地点把检测管两端切开,用检测器抽取100ml 气样,用短胶管把检测管下端与检测器出气口连接,使气样以200s的时间匀速通过检测管,CO与指示胶起变色反应,由变色环上端指出的数字即可读出CO的浓度。

其他检测操作方法符合《MT 187.1-86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测定方法》第十四条H2S的检测操作方法符合《MT 277-1994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硫化氢测定方法(检测管法)》、NH3的检测操作方法符合《MT 278-1994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氨气测定方法(检测管法)》、NO2的检测操作方法符合《MT 279-1994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氮氧化物测定方法(检测管法)》、SO2的检测操作方法符合《MT 280-1994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测定方法(检测管法)》,具体标准见附录。

第十五条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采样。

监测有害气体时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地点。

第五章管理要求
第十六条各单位要建立和健全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有关规定和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健全专业机构,制定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分工巡回检查制度和异常情况的汇报制度、有毒有害气体应急预案;规范有毒有害气体检查设备的保管、维修、调校及检测流程,做好比长式检测管、便携仪检测报警仪的维护保养工作;配足检查人员,建立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各级岗位责任制,定期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查内容进行培训。

第十七条井下现场作业人员或有毒有害气体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出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或发现井下
异常气味时,应立即向调度室、通风部门值班汇报,受影响区域范围作业地点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撤出危险区域至新鲜风流处,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至《煤矿安全规程》允许浓度以下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十八条当井下出现有毒有害气体时,通风队要及时处理。

当现场处理确有困难时,应组织撤离作业人员,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对于作业场所存在H2S、SO2等有害气体的地点,应当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在采用通风措施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时,应当采用集中抽取净化、化学吸收等措施降低H2S、S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确保人员安全。

第二十条掘进巷道揭露采空区空期间,作业前必须由瓦斯检查工检查瓦斯、有毒有害气体情况,检查时必须由回风口向工作面逐步进行检查。

只有经过检查,确认采空区内的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等无危险后,方可进行采掘活动。

第二十一条各种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表在测定结束的2日内报通风部主任工程师审核。

第二十二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查结果要及时做好记录,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牌版上,并将当日检查结果汇报通风调度,检查记录做到“三对口”。

第二十三条有毒有害气体检查台帐要经矿通风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归档整理备查。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四条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应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严禁弄虚作假,凡违反本制度要求的,一经发现,以瓦斯检查中的漏检、假检进行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