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记寺头村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马松明马松明,男,现年53岁,中共党员,东寺头乡寺头村支部书记兼村级人民调委会主任,作为一名普通的调解员,他工作积极主动,立足本职,尽责尽力。
只要群众需要,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还居民一片安宁。
多年来,他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类民事和预防矛盾激化及民转刑案件纠纷多达30余起。
一、依法办事,合法合情合理处理案件记协商解决,同时他还主动到交通部门咨询解决这次交通事故的最佳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这次案件,最后交通部门希望两家协商解决这次交通事故,最后在他三番五次的说和下,最终两家同意以15万元的赔偿解决此次交通事故。
二、以情动人,调解成就有情人寺头村的村民申某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他利用自己在村上的好口碑又当起了媒人,说和了与本村一个姑娘的婚事,双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巧的是男方的父亲又不幸得了癌症,花去了用来为儿子娶媳妇的彩礼,女方坚持要6.6万元的彩礼,一时双方陷入了僵局,作为媒人的他义无反顾的当起了和事佬,经过他的苦口婆心的劝和,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典礼。
就在迎娶新娘的当天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女方父母不让新娘上花轿,就在这时还是他在中间调解,最后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最终他撮合成了这一对有情人。
三、基层调解,始终不渝做好调解工作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一级班子上来。
作为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的马松明,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在岗6年来,他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5余起,在调解工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马松明工作在寺头村,但作为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员的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
像芝麻大的小纠纷,马松明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
马松明说,在农村,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处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激化。
因此,老百姓的事无小事。
在他的调解记录档案中,记载调解的小纠纷就占绝大部分。
因为人民调解工作成绩突出,马松明也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肯定。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这是马松明追求的目标。
“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这位年已53岁,6年如一日地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的人民调解员、共产党员马松明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诚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和事佬”。
马松明同志在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他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平凡工作中为农村稳定与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篇二: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我叫xxxx,男,现年32岁,中共党员,现担任xxx镇xxx村副主任主任,同时兼任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负责维护村治安稳定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一年来,我坚持把群众的事情放在首位,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事前下功夫了解情况,事后跟踪回访调解结果落实情况,发现一起,解决一起。
全年共成功调解大小矛盾纠纷20余起,为维护我村的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学习调解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了《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合同法》、《婚姻法》以及人民调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我的业务本领有了较大提升,逐渐成为一个能够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
2010年5月,我了解到我村群众刘某在一次同他人争执过程中被打伤后,刘打算回家后召集人手进行报复。
得知这一情况,我主动上门给他做工作,分析利害关系,并积极为他申请法律援助,劝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通过我耐心的劝说,他终于放弃了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的念头,将对方起诉到法院,并且获得了胜诉,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避免了一场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建立排查队伍,完善调解网络我组织村班子成员选出调解经验丰富、办事公正的村民组长每月定期走访各组了解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层层调解网络,确保了我村大事小情能够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处理措施。
三、严格工作程序,健全调解制度为使调解工作能顺利开展,圆满结束,结果能得到较好执行,我在调解开始前下足功夫,深入了解矛盾的产生原因,调解过程中同当事人积极沟通,力求结果使双方满意,调解结束后1个月内及时回访结果执行情况,做到调解有始有终。
四、重视预防工作,坚持调防结合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仅靠调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在调解工作中,我始终努力带领村调委会成员把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认真摸索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采取得力措施,防范到位,抓早抓小抓源头,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发现矛盾纠纷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化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坚持调防结合,标本兼治。
以上是我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所做出的一点成绩。
虽有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实际行动为我村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xxxx2010年12月10日篇三: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用心弹奏和谐曲——武汉市十佳首席人民调解员马天红先进事迹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然而,马天红却不信这个邪,偏偏就爱管别人的家务事。
在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1.8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余人的土地上,谁家有了难心事、邻里发生了纠纷、夫妻打架闹离婚,都少不了她春风化雨般的调解、撮合,使一起起“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化为“风平浪静”,使一对对决定分道扬镳的夫妻又重归于好,使一家家老死不相往来的亲人又重新团聚??几年来,她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6起,调解成功256起,调解成功率为100%;接待来访1255人次,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6面,感谢信2封,以她那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为维护北湖辖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及街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先后被评为“武汉市首届‘十佳’首席人民调解员”、“江汉区先进工作者”、“北湖街先进工作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并以个人名字命名成立了“马天红调解工作室”.事业心迸发调解工作激情有激情的人必然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必然迸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斗志,必然彰显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必然弘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2007年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之初,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远远达不到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
因此,她不分昼夜给自己充电,认真学习法律、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撰写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工作日志,学习已成为她每天的必备功课,哪怕再晚再累,她都要坚持,哪怕天寒地冻,她都不退缩,她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工作中,她努力将学习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努力做到善于思考、善于疏理、善于总结。
“七字诀”已成为她做人民调解的工作指南:即牢记一个“勤”字,克服一个“畏”字,不忘一个“访”字,紧扣一个“法”字、讲清一个“理”字、突出一个“情”字、围绕一个“和”字。
“五心”已成为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即“信心、耐心、细心、热心、爱心”。
2010年12月的一天,已经休息的她凌晨1:30接到求助电话,街辖一对老年夫妻吵得不可开交,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
为了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安宁,马天红顾不上许多,赶紧穿上大衣,深夜独自一人冒着凛冽的寒风,直奔当事人家中,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平息了一场家庭纠纷,社区恢复了宁静,当她回到家时,天空已泛出鱼肚白。
区委书记李强在江汉区局调研人民调解工作时,对她的敬业精神予以高度赞赏。
责任心筑牢第一道防线曾经有位名人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对于马天红来说,人民调解工作,稳定是第一责任,调解是第一防线。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筑牢第一防线,履行第一责任,把矛盾调解在基层,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决不让一起矛盾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2009年端午节第一天,北湖街辖区一租户因电热水器漏电,洗澡时不幸触电身亡,死者家属连夜召集汉川亲友180余人陆续赶往北湖,将死者遗体冰棺停放在业主房屋门口,并搭起蓬子,拉出打持久战的架势,个个怒气冲天,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马天红大喊一声:“这是一场意外事件,难道你们这样做能让死者安息吗,要想解决问题,你们都不能乱来。
”简短而有力的话语暂时震慑了在场人员。
随即她组织双方当事人坐下来,在法、理、情上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终于经过35个小时,56轮的艰难磋商,成功解决了这起因意外死亡引起的赔偿纠纷。
她从《工作就是责任》一书中感悟到:“我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为党和政府分忧,给人民群众解难;我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认真地履行好我的职责,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受到他人的尊敬。
”辖区周某,丈夫患胃癌晚期,因担心丈夫去世后住房得不到保障,曾要求婆婆分割财产未果,多次采取割腕、服安眠药、跳楼等过急行为,为解决其家庭矛盾纠纷,马天红不分白天晚上,先后走访周某婆婆及三个兄妹40余次,经过历时2个多月的调解,最终,满意的接受了调解方案,从而使周某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了感谢马天红,特意定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了马天红。
她对工作的责任,换来了群众的肯定和尊重。
当地居民都说“马姐待人真诚细心,她提出的调解方案,我们心服口服。
爱心架起一座连心桥“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调解案件,而是一个个质朴的百姓人,我们要用爱心,架设好这座连心桥。
”在马天红眼里,群众的利益无小事。
今年3月,马天红接待某酒店一女员工要求解除与该酒店的劳务关系,并补交其工作期间的社保费用。
在受理申请后,马天红多方进行调查,了解情况,诚邀双方当事人坐下来协商解决。
酒店方认为:社保是员工不愿交的,现在工作也不愿做,还说要补偿2万元钱,不能接受。
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双方不肯让步。
马天红多次到酒店负责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他们分析法律程序处理这件事的利与弊,同时,指出了酒店方的过错,经过做大量的工作,酒店方被马天红执着的精神所打动,同意一次性补偿这一女员工13000元,终于圆满解决了这起劳务纠纷,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以此促进了酒店规范用工待遇,完善了管理措施,推进企业长远发展。
事后,这名当事人专程到办公室感谢马天红,紧紧抓住她的手说:真的非常篇四:先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先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刘建英,女,现年45岁,中共党员,高碑店市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凌云社区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