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丑小鸭教案【篇一:表演游戏:丑小鸭l】游戏类别:表演游戏游戏名称:丑小鸭适宜年龄: 5-6岁《丑小鸭》(一)游戏目标1.与同伴协商约定解决角色分配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自觉遵守该约定。
2.能根据需要合理调整、使用游戏材料进行分组表演。
游戏准备1.关键经验准备:(1)幼儿熟悉《丑小鸭》的故事内容。
(2)会模仿故事中各角色的对话。
(3)按每组表演所需人数分组并推选组长。
2.游戏材料准备:(1)家长协助幼儿根据分工共同制作各角色头饰、服装。
(2)自制鸭窝、老爷爷家、湖、小虫子、蛋壳等表演道具。
(3)百宝库(各类纸、塑料袋、绳子、盒子等废旧物品分类摆放)、工具箱(剪刀、双面胶、夹子、皮筋、彩笔等)。
游戏过程 1.经验回顾(1)回顾故事情节,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
(2)一组幼儿示范分配角色,集体围绕分配角色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
如:大家都想演xx的角色,怎么办?(如石头剪子布、黑白配、点兵点将)大家都不想演xx的角色,怎么办?(如轮流、交换)(3)各组按约定的方法自主分配角色。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发现并解决分配角色时出现的问题,明确游戏中的每个角色的重要性。
2.快乐游戏(1)组长介绍本组的游戏材料。
(2)分组装扮、进行表演。
(3)集体交流:游戏材料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案。
如:小狗的头饰太松,可以用夹子夹紧。
丑小鸭变天鹅时“黑衣服”不能快速脱下来,可以不穿在身上直接用皮筋套在脖子上。
(4)分组在百宝箱中选择材料和工具,对本组游戏材料进行加工调整。
(5)再次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针对游戏材料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并调整。
3.交流分享(1)组内评选:使用最方便或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材料。
(2)小组代表夸夸“我的游戏材料”,其他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
(3)集体讨论下次游戏需新增的游戏材料。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交流对游戏材料的看法和需求。
《丑小鸭》(二)游戏目标1.感受和理解各个角色的情绪,同情丑小鸭的遭遇。
2.能创编动作和语言表现丑小鸭的自卑、伤心和小动物的得意、骄傲。
游戏准备1.关键经验准备:(1)幼儿已经有过分组表演丑小鸭的经验。
(2)能与同伴合作较完整地表演《丑小鸭》。
2.新增游戏材料:上次游戏《问题记录表》、笑脸娃娃贴纸、记号笔。
游戏过程 1.经验回顾(1)出示《问题记录表》,围绕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
如:小鸡掉在河里一点都不害怕、小狗小猫一点都不凶。
引导幼儿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喜欢丑小鸭?(2)集体讨论,感受各角色的不同情绪。
如:鸭妈妈、哥哥姐姐、小动物看到丑小鸭是怎样的心情和表现?大家都嫌弃丑小鸭,它是怎样的心情和表现?(3)集体探究:表现丑小鸭自卑、伤心和小动物得意、骄傲的动作和语言。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理解角色的不同情绪,集体创编表现丑小鸭自卑、伤心和小动物得意骄傲的动作和语言。
2.快乐游戏(1)自由结伴练习创编的动作和语言。
如:一人扮演丑小鸭,一人扮演小动物结伴练习。
(2)自主选择角色、分组表演。
(3)组内围绕不同角色创编的语言、动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建议。
如:最喜欢谁表演的什么动作或语言?还可以怎么那么演?(4)再次分组游戏。
(鼓励幼儿创编新的动作。
)(5)集体交流:围绕本组游戏中创编的新动作和语言展开讨论。
如:斜着眼睛看丑小鸭,表示瞧不起它;叉腰表示小动物的得意、骄傲。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运用动作、语言表现丑小鸭和小动物的不同情绪。
3.交流分享(1)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一组进行示范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
(2)师幼共同评议:说说你最喜欢谁表演的什么动作或语言?为什么?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交流本次游戏的感受和出现的问题,为下次活动做好铺垫。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学会欣赏、评价同伴的表演。
《丑小鸭》(三)游戏目标1.积极参与协商、讨论,解决片段表演时小组成员过多的问题。
2.能运用表情、动作和语言初步表现新故事片段“小鸭流浪后”。
游戏准备1.关键经验准备:(1)能与同伴合作表演《丑小鸭》,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2)分组讨论并记录新故事片段“小鸭流浪后”。
2.新增材料准备:附:表格《小鸭流浪后》(1)进一步丰富百宝箱内的表演材料。
(2)记录表《小鸭流浪后》、角色图标、笑脸娃娃贴纸、抽签盒、记号笔、(3)电视机、视频展台。
游戏过程1.经验回顾(1)歌表演《丑小鸭》导入,展示《新故事记录表》。
(2)小组代表交流新故事片段“小鸭流浪后”,围绕新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如:小鸭流浪后发生了什么新故事?丑小鸭又遇见了谁?(幼儿讲述,教师及时贴上动物图标记录角色)(3)围绕片段表演时小组成员过多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完整表演《丑小鸭》每组是7个小朋友,而表演新故事片段“小鸭流浪后”,每组多余的小朋友该怎么办?(教师及时记录)(方法:①分成两小组轮流表演、观看②增加相同的角色③丰富故事增加不同的角色。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发现“片段表演时小组成员过多”的问题,商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快乐游戏(1)小组讨论、确定人员安排的方法。
(2)分组表演故事片段“小鸭流浪后”。
集体交流:你们组是怎样解决“表演时人数过多”的问题?这个方法合适吗?(3)抽签选择一组示范表演。
观看交流:你最喜欢谁表演的什么动作或说的什么话?还有什么好建议?(4)分组创编、练习故事片段“小鸭流浪后”对话和动作。
(5)分组完整表演新编故事“丑小鸭”。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合作创编表情、动作、语言完整表演新故事。
3.交流分享(1)分组交流:为喜欢的角色贴“笑脸娃娃”,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2)分组提建议。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分组交流对同伴表演的想法和建议,相互学习有特色的动作和语言。
【篇二:中班语言教案《美天鹅变丑小鸭》】一、活动目标1.学习看手势编故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力求表现新颖、独特。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
3.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1.活动前让幼儿对各种手势有一定的认识,如:鹅、鸭等。
2.制作投影(手势图)。
三、活动过程(一)投影显示,激发幼儿学习手势的兴趣,导入活动。
1.这是什么?(小手)2.你知道小手在干什么吗?人不光嘴会说话,我们的小手也能“讲话”,能讲话的小手,我们说它是“手势”(丰富词汇“手势”)。
3.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手势”(指投影),你们知道这些手势是什么意思吗?例:竖大拇指的手势表示好、棒、了不起;摇手的动作表示不、不要、不行、再见等;招手的动作表示过来。
(二)教师做手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1.有的手势让你联想到许多东西,现在我做一个手势,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手势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不过,想到的东西要和别人的不一样。
2.教师做手势,让幼儿动脑筋想,认真看,例如:这个手势像什么?(房顶、山峰、火箭??)教师可以创编各种手势供幼儿观察和联想。
(如孔雀开屏、芭蕉叶、钩子、蛇头、鹅、狗、兔子??)(三)看手势编故事。
1.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叫《美天鹅变丑小鸭》,这个故事片也是用手势讲的,奇怪吧,手势也能讲故事,不信,你们看。
2.教师用右手做天鹅状,左手握拳,表演故事的手势动作,美天鹅昂起头向前走,走着走着碰到“拳头”(石头),美天鹅倒在“拳头”旁边。
3.教师反复地做手势,然后将动作一一分解,引导幼儿讨论。
如:“美天鹅在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4.小结:表扬幼儿肯动脑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幼儿今后多创编手势故事。
四、各领域渗透科学:认识各种手势。
健康:体育活动手影游戏。
艺术:手势舞。
五、生活中渗透利用进餐前后的时间,鼓励幼儿创编手势动作。
六、环境中渗透让幼儿画手掌画,布置活动室。
七、家庭中渗透让家长在与孩子谈话时,应用一定的手势,并说明含义,让孩子学会一定的手势。
【篇三:丑小鸭说课稿 (完整)】《丑小鸭》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丑小鸭》,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丑小鸭》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由于本课是自读课文,所以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
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而课文《丑小鸭》记录了一只丑小鸭面对排挤、嘲笑和打击,但它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对美的追求,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其中,丑小鸭的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结合本课自身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字词;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复述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品味、积累精彩语句;通过分析丑小鸭的经历把握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
(3)情感与价值:学习丑小鸭那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执著追求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此,我选择了问题导入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述法(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学习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执著追求的态度。
学法:初一的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初步了解了一些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并且初步具备了获取、筛选、分析、处理文本信息的能力,加之学生对童话这些具有故事情节的文体较感兴趣,本节课通过师生合作探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阅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煅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丑小鸭》课文篇幅较长,但文章形象生动感人。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文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搜集资料——整体感知——质疑研读——读写深思”四步教学策略,综合运用速读、品读、跳读、讨论、反思、练笔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讨论、质疑、研悟,理解把握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