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评阅要点[说明]本要点仅供参考,各赛区评阅组应根据对题目的理解及学生的解答,自主地进行评阅。
问题1
(1)补充1986年和1996年缺失的数据(第13层第5点),可用外推法或几何方法补充数据。
(2)因各层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可先拟合出各层所在平面,将各测量点投影到拟合平面内,然后
再用均匀物体的重心公式计算中心坐标。
注:
(1)对1986年和1996年第13层,不补充数据,直接用7个点的数据计算中心坐标是错误的。
(2)用各层测量点坐标的平均值作为中心点坐标,不是一种好方法。
问题2
(1)倾斜程度:对中心点作线性拟合,中轴线与水平面法向的夹角可作为倾斜程度的度量。
(2)弯曲程度:对中心点作三次样条拟合,三次样条曲线各点曲率的平均值可作为弯曲程度的度量。
也可用离散方法:连接各层的对应点,折线各顶点角度的平均值可作为弯曲程度的度量。
(3)扭曲程度:相邻两个平面的旋转角度可作为扭曲程度的度量。
问题3
变形趋势:对问题2中的各种变形,关于时间作拟合,推测出未来几年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