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排水管渠水力计算详解
由明渠均匀流公式可知:
流量公式: 流速公式:
Q Av 1 3 1 v R I2 n
2
(2-1) (2-2)
对于一个设计管段有六个水力要素: 管径D、粗糙系数n、充满度h/D、 水力坡度(管底坡度)i、流量Q、流速v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1、设计充满度(h/D) 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与管道直径D 的比值(h/D)称为设计充满度。 h/D =1时,满流 h D h/D <1时,非满流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2、设计流速(v) 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对应的水流平均流速称为 设计流速。 为保证污水管道不淤不冲,设计流速不能太大也不能 太小。 (1)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发生淤积的流速,与 污水中所含杂质有关,一般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明渠 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2)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破坏的流速,与 管道材料有关;金属管道的最大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 道的最大流速为5m/s。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5、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 管道埋深的表达方式: 1. 覆土厚度:是指管道外壁顶部 到地面的距离。 2. 埋设深度:是指管道内壁底部 到地面的距离。
地面 覆 土度越小,工程的造价越低,工期越短;但 管道埋设深度不能过小,其覆土厚度应有一个最小的限值, 该最小限值称为最小覆土厚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第2章 排水管渠水力计算
2.1 2.2 2.3 2.4 2.5 2.6 2.7 污水管渠水力设计原则 管渠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管段水力设计主要参数 管段的衔接 水力学算图 管段水力计算 倒虹管水力计算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2.1 污水管渠水力设计原则
一、不溢流(Q、充满度h/D) 二、不淤积(Vmin) 三、不冲刷管壁(Vmax) 四、要注意通风(充满度h/D)
③ 满足街坊污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
街道污水支管起端的最小埋深可由下式计算:
H h IL Z1 Z 2 h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2.2 管渠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设计管渠时,是根据水力学(流体力学)原理进行水 力计算来决定管渠的管径、坡度和检查井处的管底高程。 对于两个检查井之间的连续管段,如果采用的设计流 量不变,且采用同样的管径和坡度,则这样的连续管段就
称为设计管段。设计管段两端的检查井称为设计管段的起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规定, 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进行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为什么? (1)污水流量很难精确计算,而且雨水或地下水可能渗 入污水管道增加流量,因此,选用的污水管道断面面积应 留有余地,以防污水溢出; (2)污水管道内沉积的污泥可能分解析出一些有害及易 爆气体,需留出适当的空间,以利管道内的通风,排除有 害及易爆气体; (3)便于管道的清理和养护管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3、最小设计坡度(i) 相应于管道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坡度称为最小 设计坡度。 设计充满度一定时,管径越大,最小设计坡度越小。
v C RI
v2 n 2v 2 n 2v 2 I 2 4 4 C R R 3 ( D) 3 4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管径300mm的 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经验确定。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② 防止管壁因地面荷载而破坏
动荷载
静荷载
0.7m
管道的这一覆土厚度取决于管材强度、地面荷载大小 以及荷载的传递方式等因素。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车行道下,污水管道
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非车行道下污水管道的最小
覆土厚度可适当减小。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① 防止土壤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冰冻层内污水管道的埋 设深度,应根据流量、水温、水流情况和敷设位置等因素 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管道或水温与生活污水接近
的工业废水管道,管底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0.15m。
(2)有保温措施或水温较高的管道,管底在冰冻线以上 的距离可以加大,其数值应根据该地区或条件相似地区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径或渠高(mm) 200~300 350~450 500~900 ≥1000 最大设计充满度 0.55 0.65 0.70 0.75
在进行水力计算时,所选用的充满度,应小于或等于 表中所规定的数值。为了节约管材,选用的设计充满度一 般最好不小于0.5。
对于明渠,设计规范规定设计超高(即渠中水面到渠 顶的高度)不小于0.2m。
2 3 1 2
(2-1) (2-2)
Q——设计管段设计流量,m3/s; A——设计管段的过水断面面积,m2; v ——设计管段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m/s;
R——设计管段过水断面的水力半径,m;
I ——水力坡度; n——管壁粗糙系数(见表2-1)。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2.3 管渠水力设计主要参数
止检查井(简称起迄点)。 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段称为设计管段。 采用同样管径和坡度的管段称为设计管段。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在不长的设计管段上,当流量没有很大变化,管渠内 没有大量沉积物时,管渠中水流流态接近均匀流,所以计 算时采用均匀流公式。
流量公式: 流速公式:
式中
Q Av 1 v R I n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课件
4、最小管径(D)
一般在污水管道系统的上游部分,为了防止管道因管 径过小而堵塞、减小管道埋深,常规定一个允许的最小管 径。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污水管道在街坊和厂区内的最小管径为200mm,在街 道下的最小管径为300mm。 在污水管道的设计过程中,若某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 小于其在最小管径、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大设计充满度条件 下管道通过的流量,则这样的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直接 采用最小管径,以及与管径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最小设 计流速,设计充满度取半满流,即h/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