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大学文学院文学考研研究生导师简介汇总

青岛大学文学院文学考研研究生导师简介汇总

文艺学周远斌,男,1969年11月生,文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在《文学评论》(3篇)、《光明日报》(6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篇)、《文史哲》、《齐鲁学刊》、《云梦学刊》、《杜甫研究学刊》、《阴山学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延边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理论研究》、《蒲松龄研究》、《北方论丛》、《南都学坛》、《重庆社会科学》、《上海文学》、《文论报》、《作家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出版《论语校释辨正》、《红楼梦人物百家言——薛宝钗》、《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等专著11部;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社科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徐良,男,1963年生,1985年—198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美学专业硕士学位。

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长期从事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历年来在《美学》、《艺术界》、《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等国内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多项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等重要文献二次转载,十多次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重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美学精神》,合著《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企业美学纲要》等。

重要研究课题有《西方美学的后现代转折》、《荒诞派戏剧的美学精神》,近年来转入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主要课题有《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美学与现代文化》等。

主要开设课程有“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等。

张伟,女,1961年12月生,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中西蓝领文化研究以及视像时代的美学研究,承担国家教育部项目。

研究方向:西方美学与当代文化,主要科研成果:专著《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西蓝领文化》,项目来源国家教育部2005 12-2008 12(05JA720013),论文(1)“对马克思美学劳动范畴的新审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年10期全文转载(2)“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蓝领文化”《东方论坛》2002年5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3年4期全文转载(3)“反全球化与詹姆逊的左翼美学”《学习与探索》2004年6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2期全文转载(4)“社会转型与中国的蓝领文学”《学海》2008年5期。

赵建章,1969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

科研成果:《王国维的美的本质观》,烟台大学学报;《论方苞的义法说》,常德师范学院学报;《以文论诗――方东树诗学的理论特征》,中文学刊;《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中文自学指导;《古代文论教学刍议》,载《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诗品鲍照条看钟嵘的审美理想》,载《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姚鼐以妙悟论文》,文学前沿《后期桐城派的文道观》,时代文学;《古诗名家诵读本杜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孙顺华,1980—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

1987 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及青岛历史文化的研究。

主持或参与教育部、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基督教传播与近代青岛社会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广告史》等著作多部,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多种科研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及SCD源期刊引用。

获山东省教委、青岛市科研二等奖多项。

主要讲授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文化史、中外广告史等课程。

孙盛涛,1966年生,山东牟平人,文学博士,2006年晋升教授。

现任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青岛市第六届兼职督学。

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译文被《最新西方文论选》收录或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出版专著《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问题研究》,参编《美育学》《美学概论》等教材4部。

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项。

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汉语言文字学戚晓杰,女,山东威海人,1960年出生。

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修辞。

已在《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澳门语言学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出版著作数部,多次获得青岛市、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朱葆华,男,1963年出生,山东昌邑人。

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和书法,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学方向和汉字与书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出版著作多部,论文30多篇。

尤其在汉字书体演变史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史冠新,男,1963年出生。

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博士,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语法。

主要科研成果:1986 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中国语文;1989 语气词“吧”,中国语文;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2001 方言语法调查手册;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1”“了2”“了3”研究;对外汉语句式教学研究;感受中国;2008 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

专著多项,获奖众多。

窦秀艳女,吉林白城人,蒙古族。

1988至199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到青岛大学中文系工作。

2000至2003年,在山东大学古籍所(现为儒学高等研究院)师从冯浩菲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5至2006年,在韩国国立庆尚大学讲学。

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汉语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雅学研究等课程。

学术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献学、传统文化。

承担国家、省市社科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雅学史》《青岛历代著述考》《雅学文献学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四部,获得省市社科奖多项。

周翠英,女,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97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和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现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青岛市语言学学会理事。

曾任青岛大学--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20多篇。

于建松,男,1968年出生,山东即墨人。

2003年6月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苏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在各类刊物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各类社科项目,获的省级市级多项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中国古代文学刘怀荣,男,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

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岗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文学院院长,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指委委员,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主讲“唐诗宋词专题研究”、“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中国神话与诗歌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等。

主持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重点项目1项。

首位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5次获山东省优秀学士、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 项、教育部项目4 项、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1 项、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各1 项。

已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学术著作2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有4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等重要文摘刊物转载。

上述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第三)、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及其它奖励多项。

王凯,1957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学,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代表性学术著作有《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等。

在《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诗性智慧》,参与国家、省部、大学科研和教研项目多项。

范嘉晨,男,1961年生,吉林人。

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

1992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9-2004年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明清文学方向)。

曾荣获首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及青岛大学“师德标兵”、“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

主要著述有《元杂剧包公戏评注》、《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国文读本》及《红楼梦》和《金瓶梅》等研究论文多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