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盾构穿越建筑物保护方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保护方案

盾构穿越建(构)筑物保护方案一、工程概况、盾构区间工程概况三医院站~火车站站盾构区间从三医院站出发,沿广济路向西延伸右转穿越苏州火车站站场后,到达苏州火车站站,工程设计范围为右DK13+~右DK15+,右线总长1360.436m;左DK13+~左DK15+,左线总长1344.446m。

本区间设两处联络通道,在右DK14+和左DK14+处设一处联络通道兼作区间泵房与集水池,在右DK14+和左DK14+处设一处联络通道,隧道埋置于中密状④3粉土或粉砂层,软~流塑状④5粉质粘土层中。

表1. 土建工程区间情况表、隧道区间下穿土层区间隧道路线地面以下为人工填土,其下为晚更新世冲湖积相沉积层,区间钻研未见基岩,区间洞身通过的主要地层为④3粉土夹粉质粘土、④5粉质粘土层,软塑为主,局部呈流塑。

局部为④2 ,③2粉质粘土,为I类围岩。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隧道所穿越的主要土层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1。

地层物理力学指标表表1-1二、盾构推进区间建(构)筑物调查情况为了保证本标段盾构施工过程中对沿线所有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我部对沿线20米范围内所有的建(构)筑物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经统计建(构)筑物共15处,对其使用现状重点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破损、开裂情况进行了拍照保留,以便指导施工和监测。

隧道沿线的重要建筑物及距隧道比较近的建筑物有:苏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楼、市立医院体检中心、苏州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惠济桥、广济路高架桥、南一村大量民房、外城河、钱万里桥、北环快速下穿通道,创新路下穿通道、普通列车车道、城际列车车道、站前高架。

其中较为重要的建筑物为苏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楼、南一村大量民房、列车车道。

详见:火车站站~三医院站区间建筑物调查档案表火车站站~三医院站区间建筑物调查档案表三、建(构)筑物保护措施、施工技术及保证措施、在盾构穿越过程中严格控制切口土压力。

严格控制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减少对土体的扰动,避免土体隆起过大而引起建筑物破坏;、因盾构穿越后会带来一定的后期沉降,因此在进行平衡压力设定时,根据地面监测报表调整平衡压力,同时切口土压力较进入房屋前提高~,防止因拼装时盾构机后退,切口土压力降低而引起的切口前地面沉降。

以切口前方的建筑物变形量控制在+3~+5mm之间为宜;、在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避免盾构施工推进速度变化过大,应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速度控制在2~3cm/min。

、盾构穿越地面建筑物时,隧道处于曲线段,根据隧道平、纵线型对盾构纠偏量进行超前的控制,防止由于一次纠偏量过大扰动土体;、在盾构施工中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及时、足量充填建筑空隙,减少盾构机通过后的地面沉降;、盾构施工中,进行二次补压浆,使土体尽快稳定;、加强施工监测,根据沉降监测成果,分析数据,调整土压力值,推进速度及注浆量等参数,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和地层损失。

同时,对于超标的沉降监测点加强后期跟踪监测至稳定为止。

、盾构机推进控制、盾构机掘进的控制技术标准为达到2号线盾构穿越房屋段地表及建筑物变形控制的要求,盾构掘进施工过程控制是重要环节之一。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正面土体压力、刀盘和土仓压力、排土量和掘进速度、螺旋输送机转速、千斤顶总推力、盾构姿态等。

我单位严格按照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机掘进的控制标准执行。

详见表掘进控制技术标准及管理措施:、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的控制技术标准盾构施工过程中实施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控制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的重要手段。

为防止因注浆不及时、注浆量、浆液质量等因素才生地面沉降现象,结合苏州市轨道公司同步注浆标准,特制定次措施。

详见表:、地面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盾构施工时,对盾构隧道中心轴线两侧20m范围之内以及盾构推进施工段前20m、后30m范围内的地表沉降进行监测,监测与施工同步进行。

监测次数由每日2次改为每日3次。

盾构穿越地面建筑物前,根据房屋平面和结构,在受影响的房屋周边布置监测点,监测点布设要求如下:、每座房屋根据需要布设不少于6个的监测点,点位布设在房屋四角,房屋承重结构上;、较长的建筑物每隔10~20m设置一个观测点,观测点布设在房屋承重结构附近;、对于宽度大于15米的建筑,在其宽度方向布设不少于3个的监测点;、当房屋有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在其两侧布设观测点;、利用房屋原有的沉降观测点,以直观反映房屋沉降。

详见图(房屋监测布置点):房屋监测点布置图、地下管线监测沿两个盾构隧道轴线按~2m间距布设地表沉降测点。

同时,按30m间距(盾构始发段20m)布设地表横向沉陷槽测点,每个断面约10~14个测点。

每个联络通道在中间各布置一个断面,每个断面约9个测点,横向间距1~7m。

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内(2倍洞径)的主要地下管线上方地表沿管线轴线按5~10m间距布设地下管线沉降测点。

地表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布点应使测点桩顶部突出地面5mm以内。

采用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和铟钢尺等高精度仪器进行地表和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测试频率:一般情况下掘进面前后<20米时1~2次/天;掘进面前后<50米时1次/2天;掘进面前后>50米时1次/1周;、地面保护、注浆加固措施。

a、工法特点(1)双液注浆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过程中,尤其对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构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通过双液注浆能控制沉降和抬升建筑物。

对于防水堵漏也有显着特殊效果。

(2)研制的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触变性和扩散性,浆液初凝快而且具有可调性能,能适时提高强度,可以缩短土体沉降稳定时间。

能克服注浆中引起的土体扰动和软化效应。

(3)该工法对地下工程施工控制地面不均匀沉降具有简易灵活、经济实效的明显效果。

(4)在地面超荷载情况下,地下施工一般难易在短时间内控制建筑物下沉趋势,而双液注浆具有速凝性能,可以调节时间,缩短沉降周期,在几分钟时间内能起到强化和加固作用,比单液注浆更能控制地面建筑下沉。

(5)施工安全简便、快速、工期短、质量好、效果快。

(6)该工法具有施工设备仪器体积小、调动灵活、适用市区狭窄的施工场区和不同深度层次要求的加固,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b、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尤其对控制构筑物沉降和防水堵漏更为有效,而且对市政重大建筑项目在市区建筑群地下施工时,保护重要建筑管线或地下基坑开挖区域附近的重要管线(如煤气、电缆和大口径水管等)以及控制不均匀沉降,防止管线破裂,效果尤为明显。

c、原理双液注浆主要具有克服注浆加固中引起的扰动和软化作用以及缩短固结沉降,控制沉降的特点,因此当双液浆及时充填到土体中的空隙,尤其是施工机械所造成的建筑空隙中后,由于浆液具有速凝并可在几分钟内初凝的特点,因此能起到强化和加固作用,同时注浆过程中浆液流失少而有效充填量提高,及时补充了有诸多原因造成的土体损失。

限制产生地基活动发源处附近的位移,达到未影响建筑结构物之前,减少地面沉降。

同时当双液浆在充填土体中的0空隙达到一定饱和后,会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散不断充填空隙,能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并劈入土体的薄弱部位,形成交叉网状凝固体起到了骨架作用,增强了土的密实度和压缩模量,形成复合地基。

扩大应力场和摩擦系数,提高了承载能力,约1—2倍,从而大大减少了最终沉降量。

d、施工顺序和工艺流程1.施工顺序(见图2)按工程实际需要对被加固土体进行设计布孔,一般呈梅花形布孔并按技术要求照图施工。

(1)按设计要求钻孔至设计深度。

(2)孔径一般为φ91mm左右或垂直孔或倾斜孔。

(3)灌入封闭泥浆,从钻杆内灌入,封闭浆液粘度80″左右,并在注浆孔上部先灌入封顶浆和封堵地面裂缝,防止冒浆串浆。

(4)在双液注浆时应先凿除封头,接通管路,启动注浆泵注入孔内。

2.工艺流程(见图3)(1)按设计配合比用SM200—1外循环或高速拌浆机拌和浆液。

(2)配制化学浆液。

(3)将配制拌和好的化学浆和水泥浆各送入SS—400搅拌式贮浆桶内备用。

(4)当需要注浆时,启动注浆泵,通过二台注浆泵二条管路同时接上Y型接头,从孔口混合注入孔底充填扩散到空隙空洞或被加固的土体部位。

(5)开启或关闭注浆泵时必须先开启或关闭化学注浆泵,以免堵塞管路。

(6)双液注浆一般应与施工开挖掘进同步进行,及时补充充填建筑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空隙。

(7)注浆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

图2 注浆施工顺序e、材料要求液要求(1)注浆用水应是可饮用的河水、井水及其他清洁水,含有油脂、糖类、酸性大的水、海水和工业生活废水不宜采用。

图3 注浆工艺流程1—拌浆机;2—贮浆桶;3—注浆泵;4—油泵车;5—流量压力仪;6—压浆管(2)注浆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宜为425号,水泥应保持新鲜,一般不超过出厂日期三个月,受潮结块的不得使用。

水泥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出厂质保单,对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不宜用于注浆。

(3)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用粉煤灰替代一定量的水泥,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可掺入15%—25%。

(4)为改善浆液性能应在浆液拌制好时加入适量外加剂。

如KA—1掺入水泥量的%—%可提高浆液扩散性和可泵性能。

加入约5%的膨润土可提高浆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防止固体颗粒分离和沉淀。

液要求(1)选购市场上销售的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波美度为35°—40°的水玻璃。

(2)对选购的水玻璃进行稀释直至符合要求的浓度备用。

(3)对上述二种A、B液进行合理配制,双液浆的粘度要求>35″。

相对密度—;一般初凝时间2—3min或按需调节到3—10min;凝固强度3—4MPa/2h。

(4)注浆钢管Φ63.5mm或注浆塑料单向阀管和Y型接头。

f、机具配备(1)钻机普通小型地质钻探机均可适用,如无锡30型、杭州SG2—150等,,钻杆一般选用Φ42—50mm。

(2)SM—200搅拌式或高速拌浆机,具有自输送能力,制备浆液及时迅速,搅拌浆液均匀,维修方便,耐腐蚀。

(3)SS—400搅拌式贮浆桶,具有过滤杂质和大颗粒作用,能保持浆液均匀,和易不离析,结构简捷,维修方法,且贮浆量较大。

(4)SYB50/50液压注浆泵具有无线调速,注浆流量0—50L/min,注浆压力可以设定最高值,不会发生压力无限上升现象,压力最高为5MPa。

并可压注粒径<5mm的砂浆。

运转时间长不渗漏,密封性好,安全可靠,适用露天作业。

(5)SPQ—850流量压力自动记录仪,具有电脑功能,既可显示流量压力和总注浆量,又能直接打印出注浆数据曲线、孔号、日期等。

(6)水泥和污泥泵均为常用规格产品。

g、施工要点(1)注浆钻机应采用钻机成孔并标明浆孔的设计角度,用倾斜尺、水准尺等工具进行调整钻机角度,安装牢固,定位稳妥,固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