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夏仕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摘要:纳税筹划的理念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各种媒体对其表述五花八门,影响了纳税筹划理论体系及基本框架的构建。
本文通过对“纳税筹划”、“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辨析,以期为“纳税筹划”正名,推动纳税筹划的规范研究,促进纳税筹划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纳税筹划税收筹划税务筹划内涵外延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d110作者简介:夏仕平(196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纳税筹划和税收政策纳税筹划的理念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各种媒体对其表述五花八门,有的叫“税收筹划”,有的叫“税务筹划”,也有的叫“合理避税”,有的或已认识到上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却注明“将纳税筹划”作为“税收筹划”的同义语等等1。
用这样的方式研究问题,除了不严谨,草率外,还会混淆视听,影响对纳税筹划的研究。
“纳税”,“税收”,“税务”是三个既有联系,而又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内涵与外延不同。
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而“纳”在《辞海》中解释为“交付、致送”,则纳税可解释为:纳税人依税法交付、致送税款。
对“税务”一词解释为“税收的事务。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务是指:国家税收活动全部工作事务,包括国家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制定、宣传、贯彻和执行等工作;税收法律、法规、规则、决议等的建立、调节、修订、改革、完善、解释和咨询工作;税务机构的设置、领导分工,税务人员的配置、组织、教育、培训、监察等工作;税款的征收、减免、退补等工作;税务登记、纳税辅导、纳税鉴定、纳税申报、纳税检查、财务管理、发票管理和税收票证管理等工作,税务检察、违章处理、税务行政复议与诉讼等工作,税收计划、会计统计等工作;税务档案工作;国际税收谈判;国际税务关系协调;国际税收协定的签订,执行工作,税务科研、学会、刊物等工作,以及其它税务工作。
狭义的税务一般指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
”显然,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应分别被“税收”、“税务”、“纳税”所限定。
无论是古代称为税收的“捐税”、“租税”或“赋税”,还是当今的税收,其实质是国家行使其职能,依据国家权力向纳税人的征收,主要表现为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因此,税收筹划是国家通过对税收的立法、执法、守法的全方位筹划,以期达到国家税收的最佳征收效果,实现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以及涉税零风险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涉及到纳税人从事的纳税活动。
2因此税收筹划的主体是国家,其外延包括对一国在一定时期税收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税制完善和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组织税收收入的目标,税收征管的目标和任务,税收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税收环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税务队伍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等的计划和安排。
因此税收筹划具有国家主体性,收入分配性,经济目标性和社会全局性。
根据上述“税务”的定义,税务筹划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税务机关站在征纳双方的角度对税收征收及管理工作的谋划,通过筹划,以期达到最佳的征收效果或减少税式支出,降低税收成本的行为。
其外延包括了上述广义的“税务”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而狭义的税务筹划是指税务机关对税收的征收与管理工作的筹划。
但是无论是广义的角度,还是狭义的层面,税务筹划的主体是税务机关,而不应是纳税人。
有学者认为:在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不对等的情况下,对公法来说,应遵循“法无授权不得行”的原则,如果征管方也可进行“筹划”,这会造成对公法的滥用。
3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尽管法律的约束具有刚性,但是要使约束的对象服从法律的约束,没有筹划是万万不行的。
纳税筹划的内涵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我们从国内外两组具有代表性的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可以得到求证。
第一组:国际财政文献局(Internationnal Bureau of Fiscal Documention)在《国际税收词汇》(IBFD:Internationnal Tax Glossary,Amsterdam1988)中对纳税筹划的解释是:“纳税筹划是指通过纳税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以达到缴纳最低税收。
”我国上海财经大学方卫平教授在其《税收筹划》一书中指出:“纳税筹划是指制订可以尽量减少纳税人税收的纳税人的税务计划。
”第二组: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与R.F.梅格斯合著的《会计学》中写道:“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低的税收。
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纳税筹划……少缴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纳税筹划的目标所在。
”我国纳税筹划的先驱唐腾翔在其和唐向合著的《税收筹划》一书中认为:“纳税筹划指的是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获得‘节税’(tax saving)的税收利益”。
这两组对纳税筹划内涵表述的共同点在于明确了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强调了纳税筹划的策划性和目的性。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强调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而后者强调了合法性,甚至合理性。
由此可见,纳税筹划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前者是指广义的纳税筹划,其外延包括:节税筹划、避税筹划、税负转嫁、规避“税收陷阱“及涉税零风险等。
1后者指的是狭义的纳税筹划,其外延包括:节税筹划,规避“税收陷阱”及涉税零风险等合法、合理行为。
对纳税筹划名称使用的混乱的源头可以说由对“tax planning”的翻译所引起。
单纯地从“tax planning”来看,既可以翻译为税务筹划、税收筹划,也可以译为税收计划。
但是英语翻译离不开“语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词假如脱离“语境”(context)是不能翻译的……。
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假如离开上下文的密切联系来翻译一个词,那就不可避免地会歪曲原文的意思。
”4对“tax planning”的翻译亦如此,兹举两例:如1995年加拿大Calgary大学的Hussain Ahmedd的《Tax Plann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Cost:A Study Of the Canadian Market For Redeemable Preferred Shares》中研究了1987、1990年两次税改中可赎回优先股相对于负债的税收优势的削弱的影响,因此翻译为《纳税筹划与财务报告成本:加拿大可赎回优先股市场研究》;这里的“tax planning”很显然不能译为“税收计划”或“税务筹划”。
又如1998年Memphis1张中秀认为:税收筹划以包括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主要包括节税筹划、避税筹划、转退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
(《税收筹划宝典》,2版,13页。
大学的Kathryn Dianne的《Problem Structuring in Tax Planning: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Professionals’Cognitive Proccesses and Problem-structuring Performance》对32位税务专家在解决税务筹划问题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因此翻译为《解决税务筹划问题的框架:对税务专家的认知过程和构造问题框架的一个实证研究》,这里的“tax planning”译为“纳税筹划”就不妥了。
通过以上的辨析可以看出,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在具体的筹划过程中,它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概括起来一句话:纳税筹划以税收筹划为基础,并受税务筹划的约束。
辨析纳税筹划的内涵与外延旨在为纳税筹划“正名”。
因为名称是一门学问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论语·子路》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所以要“顺言”,首先得“正名”。
纳税筹划的理念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经历了将国外纳税筹划的理论进行翻译引进,到围绕具体条文来设计各种筹划方案,再到各种培训班纷纷开课,大批人士纷纷下海圈钱等不同阶段。
在关于纳税筹划这门学问的研究的过程中,少了学问的研究,多了利益的追逐,一些纳税筹划研究的“大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张中秀教授,无疑在纳税筹划研究和推广方面卓有成就,但是在对纳税筹划问题研究名称的使用上有《纳税筹划宝典》(2004),《税收筹划教程》(2005),《税务筹划教程》(2005)等,这多少折射出了学界研究的浮躁与利益追逐。
大约2003年后,很多培训公司发现,纳税筹划热潮已过,开班赚钱已经比较难了,很多纳税筹划专家,有的回归税务机关,有的下海开事务所,纳筹划已进入到了一个重新审视的时期。
辨析纳税筹划的内涵与外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纳税筹划的规范研究,促进纳税筹划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1毛夏鸾、刘钰:纳税筹划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邹珍:纳税筹划的经济学动因分析[J],[硕士论文],2008.(5) 中国知网3盖地:企业税务筹划原理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4郭英珍:论科技英语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与确定[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张中秀:《税务筹划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6、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7、计金标:《税收筹划》[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