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 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 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因为“中国人” 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以外,还 具有中国国籍等属性。 • 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 • 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 “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因 为“人”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的人, 外延极大;而“中国人”却只包括具 有中国国籍的人,外延比“人”小得 多。
懂得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这种关系,我 们就可以对某个概念加以一定的限制(可以在名 词前面加上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状语), 从而使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缩小。相反,去掉 了对某些概念起限制作用的词语,就可以减少概 念的内涵,扩大它的外延。 例如: • a.学生→中学生→高中生→重点高中的学生 →重点高中的尖子生(内涵增多、外延减少) • b.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数 (内涵减少、外延扩大) • c.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内 涵增多、外延缩小)
2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就越 小;反过来,概念的内涵越少,它的外延 就越大。 •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 “笔”的内涵要丰富。“钢笔”有笔的一 般特点外,还增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 用墨水书写”这一特点;“钢笔”的外延 比“笔”的外延要小,它把毛笔、铅笔、 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什么是内涵和外延?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含义, 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 “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的 高等动物”。 概念的含义叫做概念的内涵, 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 性。
1
什么是内涵和外延?
每一个概念又都有它适用的 范围,比如“人”这个概念适用于 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不仅仅是“中 国人”或“现代人”……;不适用 于猩猩、狗……。 概念所适用的范围叫做概念 的外延。
•
凡外延大,能包括同类中其他概念外 延的,叫做属概念(或称上位概念);凡 外延较小,被其属概念外延包括的,叫做 种概念(或称下位概念)。 • 属概念和种概念是相对的。同一个概 念,对它的上位概念来说是种概念,对它 的下位概念来说则是属概念,就是说,属 概念和种概念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中 国人”对“人”来说是种概念,对“杭州 人”来说又是属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