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十三章体育教学环境第一节体育教学环境概述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共同构成一定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它是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

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而言,影响教学的所有社会环境如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与社区条件等都属于教学环境;狭义上而言,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教学设施、各种规章制度、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及师生人际关系等。

一般来说,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

据此,对体育教学环境定义如下:重要概念: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一)对学生影响的自发性与潜在性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犹如空气和水一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

由于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主体知觉的背景而存在,刺激强度较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因而常常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对学生影响的双重性和双向性体育教学环境中蕴涵的信息具有矢量性,或者指向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或者背离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又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着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而是同时自身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反作用于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环境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

(三)体育教学环境设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按照体育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和运用体育教学环境的。

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本质上可以说是教师科学地、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一定体育教学环境,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四)体育教学环境的科学性和可调控性体育教学环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需要专门设计和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而构成这种特殊环境的因素都经过了一定的论证、选择、加工、提炼,因此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体育教学环境又是可以调控的。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随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以充分发挥体教学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因素影响,从而使体育教学环境朝着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方向发展。

(五)体育教学环境的复合性与一般文化课教学相比,体育教学活动是相对复杂的,这不仅表现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且还表现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是复杂、多变的。

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环境的复合性:一方面,体育教学环境所需要的物理环境是复合的,体育教学不仅需要一般的教学设施如教室、图书馆、桌椅等,它还需要运动设施和器材,如体育馆、体育场篮球、足球……这些设施与阳光、空气、水、树木、草地等自然环境紧密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也是复合的,体育教学一般是在比教室更大的空间里——体育馆或者体育场进行的,这种空间的变化,使得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三、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积极的导向、陶冶、激励和健康等作用,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导向功能教学环境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人的社会需要而组织、设计的育人环境,它往往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期望。

这些要求和期望渗透在学校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形成一种具有教育和启示意义的教育资源,引导着学生的思想,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学生的人格。

体育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学生充分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通过体育实践,养成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并自觉地抵制某些不良行为,形成文明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陶冶功能文明、和谐、活泼向上的体育教学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体育教学环境的这种陶冶功能如果运用恰当,对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乃至学校体育的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激励功能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和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诸如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场地、个性化的器材与充满活力的运动场面、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气氛、团结奋进的校风和班风等,能给师生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成为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健康功能体育教学环境是师生长期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实践证明,科学、卫生、安全和没有空气、水源以及噪音污染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正常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而积极的心理环境如宽松的学习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可以使学生能长期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分析体育教学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既有制度的,也有非制度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既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等等。

总的来说,构成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一、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是体育教学中各种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部分,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场地和设备、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体育教学信息、班级规模、队列与队形等。

(一)体育教学场所和设备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学的场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除了包括各种不同功能的教室以外,还包括有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以及这些场地的周围环境如树木、草坪等。

体育教学的设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性设备,如课桌椅、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等;另一类是体育器材设备,如体操垫、单、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

体育教学场所和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由于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进行,且学生要从事一定的身体活动,因此自然环境对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影响较大。

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内和学校周边的地形、森林、湖泊、草地、沙漠以及阳光、空气、雨雪、温度、声音等。

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具有复杂多变,且难以改变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来充分利用、合理开发自然环境。

(三)体育教学信息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各种信息相互传递、接受的过程,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输出源和接受源。

体育教师输出的信息是一定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也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反馈给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生,使教师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

从信息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体育学科知识的信息和管理维持体育教学秩序的信息;从信息的传递过程来看,可分为本体信息和反馈信息。

本体信息是指体育教师通过教学要传递给学生的有关体育教学内容的信息,反馈信息则是调控本体信息有效传递的控制性信息;从信息的性质来看,又可分为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

前者主要是指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后者则是指对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起消极和干扰作用的信息。

体育教学信息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客观上加大了教师筛选、过滤信息的难度。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各种体育教学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努力克服其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班级规模班级规模是指一个班学生人数的多寡,它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与情感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班级规模一般不宜过大,否则会降低教学的效果。

特别是体育教学,如果班级人数太多,不仅会加大教师教学组织工作的难度,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体育课的学生人数一般应控制在20-40人为宜,但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达到了这个水平,大多数中小学的班级人数一般都在60-80人左右。

由于涉及到办学条件等深层次上的问题,这个矛盾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对策是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分组来缓解这一矛盾。

(五)队列与队形体育课堂教学中队列与队形的安排,反映了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空间位置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行为甚至体育课成绩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体育课堂教学中队列队形的编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长方形编排方式,圆形编排方式,双圆形编排方式,半圆形编排方式,双半圆形编排方式,马蹄形编排方式,双马蹄形编排方式以及散点形编排方式等。

采用何种队列队形的编排方式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但前提是其必须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是体育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部分,主要包括班风与校风、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等。

(一)校风与班风校风是指一个学校内部所形成的社会气氛,它是学校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与学校的教风、学风、班风及领导作风等有密切关系。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所有成员在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其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直接影响班级的每个成员。

校风和班风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其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这样一些无形的因素来影响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因而对体育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