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优秀课件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优秀课件
武威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 损伤
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结构: 1、内侧副韧带浅层的上段和下段 2、内侧副韧带深层的板股韧带和板胫韧带 3、后斜韧带。
内侧副韧带浅层及其他内侧的膝关节稳定结构——即内侧副 韧带深层和后斜韧带——是损伤最为多见的膝关节韧带结构
❖ 大多数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均为单发,这些损伤在 参加体育运动的年轻患者中尤其多见,受伤机制主 要包括膝关节外翻暴力,外旋或者在需要屈膝的运 动中,如滑雪、冰球、足球等,多个方向的应力联 合作用导致损伤。
左膝前内侧面观, 所示为参照美国 医学会《运动损 伤命名法标准》 制定的损伤等级 评价标准。
单纯I度损伤表现 为局限性压痛无 松弛;
单纯II度损伤表现 为范围更大的压 痛,内侧副韧带 纤维及后斜纤维 部分撕裂;
单纯III度损伤表现 为完全断裂,在 外翻应力下可见 松弛。
愈
合
❖ 据研究报道,内侧副韧带浅层血供丰富,其愈合通 常遵循的愈合模式为:出血、炎症、修复和重建。
❖ 对膝关节内侧损伤的解剖、生物力学和治疗的探索 仍在不断推进,采用定量的方法测定解剖结构以及 相关的生物力学试验和数字X线摄影(DR)使得损 伤的严重程度从解剖角度而言更加确切,而由此创 立的新的重建方法则可能进一步改善手术结果。
解
剖
❖ 内侧副韧带浅层:
内侧副韧带浅层,通常称为胫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侧最大的 结构。该结构在股骨有一个附着点,在胫骨有两个附着点,定量 研究显示股骨附着点为卵圆形。
(4) The role of PCL reconstruction in knees with combined PCL and posterolateral corner
deficiency[J].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 2008 (2)
❖ 但也有与之不同的报道,动物实验显示内侧副韧带 浅层的愈合与损伤的位置密切相关(1)。 研究的结论认为早期活动可促进内侧副韧带浅层损 伤的愈合,改善其生物力学性能。这一结论后来也 常常被引用,作为类似的非手术康复计划在人类相 关损伤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1)Fanelli GC,Harris JD.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posteromedial corner injuries of the Knee. Sports Med Arthrosc . 2006
❖ 图3 图示为膝关节内侧重建方法(左膝内侧面观)。内侧副韧带浅层 (sMCL)和后斜韧带(POL)分别应用两条移植腱经4个骨隧道进行重建。 注意内侧副韧带浅层的近侧胫骨附着点主要通过软组织附于关节线稍下方, 术中可将内侧副韧带浅层的移植物缝合到半膜肌的前头进行重建。
❖ 单纯I度:少量纤维撕裂,伴有局限性压痛无松弛; ❖ 单纯II度:局限性压痛,内张力,伴或不伴 有病理性的松弛; ❖ 单纯III度:表现为外翻应力下可见完全断裂及松弛。 (详见下图) ❖ 临床医生可以参照这一评价系统确定其最初的损伤 等级,制定治疗计划(手术或非手术),并可作为 非手术治疗愈合与否的验证手段。
临床生物力学
❖ 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内侧副韧带浅层主要起到限制膝关节过度 外翻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外翻稳定性的维持在膝关节的各个屈曲 角度,内侧副韧带深层的板股韧带更为重要,而屈膝60°时 内侧副韧带深层的板胫韧带则发挥主要作用(2)。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膝关节屈曲30°至90°时内侧副韧带 深层也可对抗外旋扭矩。 (3)
后斜韧带:
❖ 后斜韧带是半膜肌腱远端纤维的延伸,参与 构成与加强后侧关节囊,由膝关节的三组筋 膜组成,其中以中央臂最为重要。后斜韧带 中央臂在股骨上的附着点平均位于腓肠肌结 节远端7.7mm前方2.9mm,近年来学者们注 意到内侧副韧带浅层和后斜韧带是各自独立 的结构。
损伤分型
❖ 膝关节内侧损伤有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等级评价方法, 参照美国医学会《运动损伤命名法标准》而制定, 按照该评价系统:
因此,对于具备手术修复或重建指征的病例, 进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修复或重建所有受损的膝 关节内侧结构,以恢复这些结构相互间正常的负荷。
以上述定量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基础创立的 膝关节内侧解剖重建方法,通过完全切开暴露内侧 副韧带浅层和后斜韧带,以期恢复膝关节正常的稳 定性。有研究认为该重建方法可恢复几近于正常的 膝关节稳定性(4)
(2) Stiffness of soft tissue complex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 2008 (1)
(3)Claire F. Young,Robert B. Bourne,Cecil H. Rorabeck. Tibial Tubercle Osteotomy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urgery[J].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 2008 (3)
近端止点:主要以一层软组织覆盖半膜肌腱前头的止点,位
于胫骨关节线下方平均12.2mm处;
远端止点:较宽,直接附于骨上,距胫骨关节线远端平均
61.2mm,恰位于胫骨后内侧嵴稍前方。有研究表明内侧副韧带浅 层胫骨上两个独立的附着点使其成为了两个不同的功能组分。
❖ 内侧副韧带深层:
❖ 内侧副韧带深层主要由关节囊内侧部分增厚而形成,位于内 侧副韧带浅层的深面,可分为板股韧带和板胫韧带两部分 (图1-B)。
❖ 板股部分的附着点稍呈弧形凸起,在内侧副韧带浅层深面, 位于其股骨附着点以远12.6mm。
❖ 板胫部分较板股部分更短更厚,止于胫骨内侧平台关节软骨 缘稍远处,约位于内侧关节线下方3.2mm,距内侧副韧带浅 层近侧胫骨止点上方9.0mm。
❖ 另外有学者也曾报道板股部分的附着点位于内侧副韧带浅层 的深面,而板胫部分则在胫骨关节面的稍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