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方案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方案

3 / 6
3过程巩固练习
.拨钟练习1①师说时间学生拨钟10,,6时2时时。②猜时间师拨钟表模型,并把分针时针的位置说给学生听,让学生猜是几时。时,12时。8页的练课本2.92习课件出示,让学生动脑思考再动笔填完整。页第一3.94课本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页第三课本4.94题引导学生读题中的要求,独立完成。拓展题5.
案例名称
认识钟表
科目
数学
教案对象
一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课时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钟表单元的第一节内容《认识整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以后学习时分奠定基础。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认识整时——建立时间概念”的顺序编写。教材先给出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结合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指针式钟表和电子表。指针式钟表的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右边是“00”,就是几时。通过观察3个指针式钟表钟面的特点,使学生归纳出看整时的方法,并会用两种方式表示时间,之后再结合一个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应该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理解。
1.拨钟练习①师说时间学生拨钟并投影展示,说说为什么这么拨。②生猜时间。③同桌伙伴互考,一个说时间一个拨,再互换。92页的练习2.课本①学生先动脑思考,再打开书本填完整。②校对,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页第一题课本3.94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校对。课本4.94页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并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5.拓展题
通过动手拨钟,猜时间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牢固地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让学生在动笔写,动口说的过程中巩固认读整时的方法。
4过程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梳理:学生可能学情预设:归纳的较为零散,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互相补充。①认识了钟表②认识了钟面,知道12个数,钟面上有12时和针,大个格分针。③会认读整时:分针,时针指几12长长指就几时。
五、教案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钟面模型,学具钟。
六、教案过程
教案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过程1歌谜导入
出示歌谜,激发学生兴趣,猜出谜底后引导学生说说钟表的作用,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猜歌谜,说说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儿的么》是《这什歌,让孩子听完儿歌猜谜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创设愉悦的教案氛围。
认识钟面1.①学生观察学具钟,什有些说钟面上说么,并把发现告诉同桌的伙伴。②全班汇报,交流反结面馈,概括出钟构:钟面上有个大个数,1212格,细细长长的分针粗粗短短的时针③让学生用大拇指和时食指表针与示分针,并说说选择的理由。认识整时2.①学生观察情境图,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并与同桌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②学生结合接下来的三幅生活情景,认读情境中的整时,并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归纳出三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特点。③学生汇报。学生可能学生预设:会发现,三个钟面上,时的分针都指向12针指的数不同,分针,时针指几就几12指时。学生可能说的不是很完整,教师可适当引导提示,并让其他同学补充。④全班小结:,时针指几12分针指就几时。3.整时的两种表示书范示师手生,用空。
二、教案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学生都能够较熟练地说出钟面结构,辨别出分针与时针,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说出整时和写整时。
2、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连一连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如: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但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有的还不太准确。所以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说出钟面上的整时,但无法较完整准确地说出观察方法。这就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朋友早晨起床的情境图,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具钟是孩子学习钟表最好的帮手,通过对学具钟的观察,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出钟面的结构,更加清晰地认识钟面,而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表示时针与分针则能让孩子更加形象地区别时针与分针。认识整时是该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孩子多认真看,多动脑想,多在小组议,多动嘴巴说,在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概括出整时的特点和认读整时的方法。在学习整时的两种表示时,通过让学生用手书空,加深学生的印象。
1 / 6
四、教案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案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起来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教案时应该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设计猜谜引入课题,说一说钟面结构,和拨一拨钟表模型等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加深理解。
2 / 6
过程2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①创设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从图中发现生活中有指针式钟表和电子表。②引导学生先认识指针式钟表,观察手中的学具钟,概括出钟面结构,会区分分针和时针。2.认识整时①引导学生观察小友境的起床情朋图,将注意力转移到指针式钟面上的时间,让学生认真地进行观察,说说自己认读时间的方法。②再出示小朋友早晨上课、下午第一节课、放学的三幅情景,结合情景和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读时间,归纳整时的特点和认读方法。整时的两种表示3.结合课件讲解整时的两种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