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交往心理课

人际交往心理课


37
36 35 35
94.9
92.3 89.7 89.7
7
8 9
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温文尔雅,仪表美
20
15 5
51.3
38.5 12.8
嫌弃型的个性品质
次序 1 2 3 个性品质 自我中心,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忌妒心强 对集体工作漠不关心、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 虚伪、不诚实,固执,爱吹毛求疵 人数 55 55 50 百分比 100 100 90.9
有个人请客吃饭,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 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 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 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了好几个客人,更加焦急了,便说:“怎 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 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 的了。”于是客人们几乎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场 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 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 不是叫他们走的啊。”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 他们走,那是叫我走了。”说完,朋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为什么客人们都走了?如果你是主人,你会怎么办?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基本涵义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在共同活 动中交流思想、感情、知识等 信息的过程。
主要内容:
一、人际交往的意义
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三、人脉圈的优化
一、人际交往的意义: 心理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 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 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 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 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绵 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 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 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 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 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6
孤独实验场景示意图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 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 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7
内容二:交友中的问题
中学生交友中的主要问题
1 2 3
缺 少 信 心
不敢交往 不善交往 不愿交往 不懂交往
缺 少 技 巧
异 性 羞 怯
活动一: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本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作“是”(打“√”) 或“否”(打“×”)的回答。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参看 后面的记分方法,对测验结果做出解释。
35
30 30
63.6
54.5 54.5
12
13 14
学习不努力,无组织纪律,不求上进
兴趣贫乏 生活放荡
24
18 8
43.6
32.7 14.5
内容三:人脉网优化策略
一、关注、倾听、赞美、微笑 感恩等沟通技巧 ——技术层面 二、提高自我品德,增强个人魅力(尊重、真诚、理解) ——意识层面
一、言语沟通的有效方式
二、提高自我品德——尊重
活动感想
1、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家整体感觉怎么样?舒服 吗?
2、有三位组员感受了不被别人接纳和尊重的情况, 你可以说说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吗? 3、其他的人扮演了不尊重接纳他人的角色,你 们有什么感受呢? 4、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的那些行为和语言表示 了在和人交往中对他人的尊重接纳?
4
5 6 7 8
不尊重他人,操作欲、支配欲强
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 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 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鲁、粗暴、神经质 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浮夸
45
45 43 39 38
81.8
81.8 78.2 70.9 69.1
9
10 11
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他人,甚至看不起他人
自我期望很高,小气,对人际关系关于敏感 势利眼,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而不听取群众意见
关注
赞美
感激
幽默 倾听
沟通技巧——赞美
活动二:戴高帽子
活动步骤: (1)分组。 (2)赞美。 一位同学站在团体的中 央,其他成员围成圆圈转动着对中央 的同学进行感情轰炸(只说这位同学 的优点)。 (3)谈感想。 请每组推荐代表登台 谈个人感受。
二、提高自我品德——尊重
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进行了 一项实验研究:让被试听录音。录音带中的声 音,显示出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 A.能力超凡的人;B. 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的相处。
12
统计与解释
5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 项孤独实验中忍耐3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 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 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 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 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需要 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 4 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 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凡是打“√”的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1分,打“×”的每题记0分。
如果总分在0-8分,说明受测者善于交谈,性格开 朗,主动,关心别人,对周围朋友很好,愿意与他们 在一起,彼此相处得不错。 如果总分在 9-14 分,说明受测者与朋友相处有一 定的困扰,人缘一般,与朋友的关系时好时坏,经常 处于起伏变动之中。 如果总分在15-28分,说明受测者在与朋友相处时 存在严重困扰。分数超过 28 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 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受测者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个性格孤僻的人, 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三、双向人际沟通
活动四:头脑体操
画图游戏
规则:找一名同学将图形描述出来, 要求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手比画。 每位学员根据表述人的表述画出图形。 表述人只重复一次,不能重问 不交头接耳进行讨论 时间一到立即停止。 所需用品:笔、白纸1张
14
人缘型的个性品质
次序 1 2 个性品质 尊重、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有同情心 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热情,责任心强 人数 39 37 百分比 100 94.9
3
4 5 6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 聪颖,善于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 重视自己的独立性格和自治,有谦虚的品质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苦难言。 2.和生人见面时感觉不自然。 3.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10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 同情时, 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欣赏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1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我国西南师大的黄希庭教授于1983年 主持了“关于大学生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 理学研究”的课题,运用社会测量、访问、 观察等方法,对21个班级进行了人际吸引 的研究,发现每个班级内部有少数人缘型 学生和嫌弃型学生。 人缘型学生是最受欢迎的人,一个30 人左右的班级内有 2-3个人缘型学生,他 们的个性品质见下表:
C. 能力平平的人;D. 能力平平又犯了错误的人。
结果发现:最受欢迎的人是B,最不受 欢迎的人是D。
二、提高自我品德——尊重
活动三:众矢之的
活动步骤:
1、分成若干组。 2、每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坐下,抽签决定三名组员 走出活动室 3、其他组员在第一个组员进来时,不管他说什么, 都不要理他 4、第一个组员结束后,工作员将第二个组员叫进 来,不管他说什么,其他组员都要反对他的意见; 5、第二个组员结束后,工作员将第三个组员叫进 来,不管他说什么,其他组员都要打断他的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