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高尔霍夫尔建立了以保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和完美运动。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征。
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工业化背景下,各国先后立法要求学生必修体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政府法令或通过议会立法,将体育作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
体育从此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而确定下来。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1.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高尔霍夫尔:
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他主张:在体育课程中运用自主活动原则、乡土化原则、综合教学原则;并提出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和儿童的运动兴趣设计针对儿童发育成长的课程。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先锋):
“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之一”。
回顾:
体育的内涵(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古茨姆茨另一个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的分类,按运动解剖学分类,按运动类型分类等。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明确提出“教育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照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在19世纪,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以培养专门的体育教师。
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小结:
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也能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地培养劳动者。
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
“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是也是灵魂的工具”,要做一个健全的人,达到“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假如身体不健康、任何部分受了损害,它的客人——灵魂,便住在一个薄待客人的住所”。
卢梭:
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德绍学校:
约·伯·巴塞多,洛克和卢梭体育思想的实现者,他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的博爱学校。学校每年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野外进行体育活动,最初采用传统的骑士项目,如击剑、舞蹈、骑马、腾越等,后来陆续补充了跑、跳、投掷等“希腊体操”和德国民间的各种球类游戏及撞球游戏等,终于形成了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2.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前提:
(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
(2)科学技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背景下,斯宾塞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他在《教育论:论体育》中详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论述了人的养护与锻炼,认为游戏和自然运动优于体操。
对世界学校体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批学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美国“新体育”学派。
杜威:
在博爱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下,德国的古茨姆茨及杨氏、瑞典的林氏等人,先后创立了德式及瑞典体操体系,之后又进一步波及欧洲各国。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统一,更促进了对各国民间体育方式的整理及统一。
德意志教育家古茨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从1786年起负责该校的体育课,摆脱了博爱学校体育课的课外活动和游戏形式,体操通常安排在上午11-12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分组教学;课堂被分为导入、观察、矫正、助成、测定、评价等几个部分。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把握学校体育思想嬗变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正确开展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掌握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启蒙运动;
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小结:
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