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基础详细
诱发电活动
微伏级
诱发电位检测技术,就是要把微伏级的诱发电活动 从百微伏级的脑电背景活动中提取出来
脑电背景活动的随机性
任意时刻采样的脑电信号,其方向、振幅是随机的
诱发反应的特性:
锁时关系——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总是在刺激结束后的固定时刻出现 重复性——每一次相同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相同的
从脑电背景活动中提取诱发电活动使用的方法
传 导 检 测
H反射
F波 Blink反射
高频放电 n, m 肌颤搐 ?
重复电刺激试验 运动终板功能
单纤维肌电图
特殊肌电图
巨肌电图
小结
肌源性、神经源性损害
肌电图表现对照简表
插纤正 入颤相
束 颤
时限
MUP 波幅 位相
大MS 用C CH F 力V V
R N
S
N + + + +/- ↑ ↑
↑ ↓ ↓↓↑↑ ―
由SLSEP派生出来的其它检查
三叉神经SEP
刺激:眶下孔、上唇 颏(ke)孔、下唇
记录:C5、C6等—FPz 应用:三叉神经痛、脑干三叉
神经核损害等
该检查因其神经发生源尚不为明确、 出波不稳定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红色为刺激点
BA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原理
方法 A2→Cz
刺激
白噪声掩蔽
Aα 初级肌梭、支配梭外肌 70-120
触觉比痛觉来得快
Aβ 皮肤触压觉 30-70
神经元 轴索
正 常 雪旺氏细胞
郎飞氏节
肌肉
完
顺
全
向
断
变
裂
性
脱
轴
髓
索
鞘
断
裂
*正常:
n 神经性损害 m 肌性损害
无自发放电
插入电位
*自发电活动 n m
失神经电位 n
纤颤电位: 时限 <=3ms 波幅几十-
几百μV
终板放电
过50%视为传导阻滞 正常 整合好
神经损害类型对应MCVs改变
轴索完全断裂 神经元完全损害 神经元部分损害
轴索部分病损 周围部分性外伤
全段性脱髓鞘 节段性脱髓鞘
MCV
节段性
CMAP
原因
运动单位(MU) 完全丧失 MU减少
MU减少
MU减少+脱髓鞘
脱髓鞘
传导阻滞
*感觉神经传导(SCVs):单位:d-mm L-ms CV-m/s
绝缘层 针芯 针体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
质量差异的关键:电极、放大器
电极 模数转换 放大器
控制器
扬声器
计算机
打印机
声
光 电
刺激器
周围神经解剖
颈丛 C1-C4
臂丛 C5-TT11
胸神经前支 TT11-TT1122 腰丛 TT1122-LL44 骶丛 LL44-L5
腰骶干
全部S ,CO
少突胶质细胞(中枢) 雪旺氏细胞(周围神经)
右腘窝
N50 P40 P60
10ms/D
SLSEP神经发生源、应用价值
N20
P40
神经发生源的研究是各种诱 发电位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 方面
明确的传导通路和神经发生 源是诱发电位应用的基础
一级皮层原发反应
SLSEP
特点:图形稳定 个体差异小 重复性好 不受意识状态影响
丘脑腹后外侧核
SLSEP观察指标与常见异常改变
BAEP 基本判定方法
观察指标:各波潜伏期、波幅,主要是Ⅰ、Ⅲ、Ⅴ波
Ⅰ、Ⅱ、Ⅲ、Ⅳ、Ⅴ波异常 蜗性、蜗后听神经
Ⅱ、Ⅲ、Ⅳ、Ⅴ波异常
听神经颅内段
Ⅲ、Ⅳ、Ⅴ波异常
耳蜗核(脑干中段)
Ⅳ、Ⅴ波异常
上橄榄核水平
正相电位 正锐波 正尖波
自发电活动(失神经电位) m 肌 细胞 受损
肌细胞膜 稳定性下降
产生机理、意义、特点
少、小
肌细胞外 环境变化
肌细胞膜 完整性破坏
针电极刺入
神经对肌肉的 抑制作用丧失
多、大
n 周围神经 轴索
中枢 下运动神经元
其它自发性放电
肌强直放电:
强直性肌病的特征电位
m 电位发生机理不明
• 小运动单位: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运动神经元, 只支配6-12根肌纤维。
• 大运动单位: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如四肢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支配数目可达2000根肌纤维。
S 兴奋传导方向
无髓纤维 m/s
自主节后 0.7-2.3 后根痛觉 0.7-2.0
薄髓纤维
Aδ 皮肤痛温觉 10-30
厚髓纤维
肌电图、诱发电位的原理 及应用(EMG)
前言
临床神经电生理
脑电图学 肌电图学 诱发电位学
最简明的解释
• 肌电图学
➢ 用针电极刺入肌肉,观 察肌肉在不同状态下的 生物电变化。
➢ 用脉冲电流,刺激不同 部位的神经,观察神经 及其支配肌肉的生物电 变化。
➢ 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状态
•诱发电位学
➢ 给周围神经或其它感觉器 官以适当的刺激,观察这 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引发 的生物电反应,借此反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
——叠加平均技术
叠加平均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脑电背景活动因其随机性,在多次叠加平均后会趋于零(直线)
诱发反应因其“锁时关 系”和“重复性”,会 随着叠加次数的增加而 逐渐显现出来
不同叠加 平均次数 图形实例
SLS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LSEP原理
*刺激
脉冲电流 脉宽0.1-0.2ms 、频率3-5Hz 上肢 腕 正中神经 下肢 内踝 胫神经
由SLSEP派生出来的其它检查
脊髓SEP
记
录
刺激:内踝胫神经
点
记录:分节段记录
反应性质:脊髓动作电位 记录方法:表面、脊间韧带、硬膜外
应用:准确定位脊髓 损伤平面
优点:与下肢SEP结合,可以准 确定位脊髓损害部位
缺点:操作费时、病人不易合作 诱发电位出波不太清晰稳定
T12
10ms/D
T10
T8
T6
运动单位
运动神经元 轴索
肌细胞
郎飞氏结 轴突
髓鞘 轴突末 梢分支 雪旺氏细胞 终板 肌原纤维
神 经 元
乙酰胆硷囊泡 线粒体
突触 末梢
突触前膜 终板皱褶
肌细胞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皱褶
运动单位
• 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 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肌细胞跨膜
肌细胞对神经冲动
电位下降
响应的一致性丧失
n
m
多相电位
* 干扰相
正常
n 运动单位减少
混合相 单纯相
m
病理干扰相
*运动神经传导(MCVs):单位:d-mm L-ms CV-m/s
S3
S2
S1
d2
d1
S1
L1 S2
L2
t1=L2-L1 t2=L3-L2 R CV1=d1/t1 CV2=d2/t2
*传导
脊髓深感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到达顶叶本体感觉皮层
SLSE P记录
上肢 C3/C4 ---FPz
Cz
FPz
下肢 Cz---FPz
FPz
C3
C4
SLSEP波形及意义
上肢
N20 N35 P25
N9
波形命名
方向+时间
下肢
左 C4 右 C3
左 Cz 右 Cz
左 Erb’s 右 Erb’s
左腘窝
N8
SLSEP由派生出来的其它检查
节段性SEP
L3
L1
T11
刺激:皮节刺激
T9
T7
记录:随刺激位置 T5 上升从Cz逐渐旁开 T3
应用:脊髓损害定位
10ms/D
LD1 LD2 损害平面以下波幅下降
损害部位潜伏期差明显大于正常
优点:与下肢SEP结合,可以准确定位脊髓损害部位
缺点:操作费时、病人不易合作;诱发电位出波不太清晰稳定
Rr Ra
面N
三叉N节 三叉N主核
面N
展N核
SR
R1 R2
SL
R2’
面N核
三 叉 脊 束 核 外侧网状结构 内的中间N元
SR
R2’
SL
R1 R2
SL
Rr Ra
Blink反射意义及应用
神经传导通路:
眶上N 三叉N 三叉N主核 中间N元 面N核 面N 眼眼 R1、 R2
轮轮
刺激
三叉脊束核 中中间间NN元元 面N核 面N 匝匝 R2’
神经损害类型对应SCVs改变
轴索完全断裂 神经元完全损害
节前损害 轴索部分病损 部分周围性外伤 全段性脱髓鞘 节段性脱髓鞘
SCV
节段性
SNAP
原因
失轴索 部分性失轴索 部分性失轴索 失轴索+脱髓鞘
脱髓鞘 脱髓鞘
H反射检测原理及其意义
刺 髓激传点导至时脊间 =t/2-1/2突触延搁时间
H反射提供了一种检测(下肢) 周围神经近心端功能状况的手段
M ― ++ ― ↓
↓
↑↑ ↑ ― ― ― ― ―
MG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