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把“讲堂”变成“学堂”、把“课堂”变成“舞台”、
把“学生”变成“主角”、把“创新”变成“常态”
二、、课堂亮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能够深入到学生中去,并能始终让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活动探究、分组讨论、谈话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贯彻竞争、监督的机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学生学法
自主朗读、合作探究、生教生、抓住关键词背诵
五、教学思路:
(1)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贯彻竞争、监督的机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将学生分为4个大组,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斗志,提升学生的参与的广度、深度、目标的达成度。
六、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给每个组命名:北大班,清华班,哈佛班,剑桥班。
每组找一个记分员。
要求组员为荣誉而战,举手抢答问题,最后看哪个组得分最高。
七、目标达成(关于教材分析暂不赘述)
(1)两个重点:理解熟记:不良诱惑的危害?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两个能力:区分诱惑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3)两个目标: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三言两语,1分钟)
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潘多拉》FLASH导入,问学生你知道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吗?
引出本节课,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二)出示目标(2分钟)
通过整合本课知识,我设计了情景活动:
几个人物(找几个学生扮演,与其他同学对话)
设计了一条主线(小明的困惑):一个初二的同学小明,小明结交了不少朋友,各种诱惑纷纷而来,小明很困惑,他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帮帮他?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不良诱惑的危害?怎样抵制不良诱惑?(三)学生先学与老师后教(老师巡视,与学生沟通)(25分钟)小明的困惑一:帮小明区分生活中的不同诱惑
P38观察生活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诱惑?
哪些属于不良诱惑?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1分钟时间。
讨论结束后抢答。
记录得分。
得出结论:生活中不同诱惑的影响不同。
小明的困惑二:
小明结交了4个朋友,请大家来分析“他们”是好朋友还是坏朋友?经受不住“他们”的诱惑会有什么危害?
列举漫画和真实案例来谈一下各自的危害?
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认识。
总结:不良诱惑的危害?
注意:学法指导:分条理,明角度,抓关键词。
学生活动:3分钟强化记忆。
按组竞赛,看哪个组记忆的又快又准。
齐背,学生监督。
检查单个学生。
关于重点知识的突破,可以用事例和练习题来突破。
小明的作业:他住的社区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准备举办“拒绝不良诱惑”的宣传活动。
为社区设计宣传标语。
小明的困惑三:
小明懂得不良诱惑的危害了,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时会抵制不住不良诱惑?(举例说明P41,弟弟陷入吸毒泥潭)
学生整合知识,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1)认识能力低
(2)受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
小明的困惑四:
有时会抵制不住不良诱惑的原因也找到了,怎么落实行动呢?
小明应该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呢?
学生讨论、简单表演
情境设计:如果遇到下列情况,自己会怎样拒绝?
学生讨论实践后后得出结论:
老师总结:三个方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题型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
学生自己解答。
在这里特别注意让学生上讲台讲解。
(五)本课小结(构建知识体系)(2分钟)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
(1)为在自己所住社区举办“拒绝不良诱惑”的宣传活动做宣传海报。
(2)在学校举办一个“远离不良诱惑”为主题的宣誓签名活动。
谈谈反思:
(1)针对现在依然存在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过多,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我努力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变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合作学习。
(2)注意用情境教学,利用体验型教学设计尽可能的将理论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3)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斗志,提升学生的参与的广度、深度、目标的达成度.
(4)注重了宏观设计,努力体现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多种能力的训练。
(4)注意微观教学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注意三维目标的达成。
(5)注意三贴近,从学生身边出发,学生更有兴趣,更易于接受。
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6)注重了导入设计,生动有趣,设疑把学生调动起来。
注重了结尾设计,条理清楚;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伏笔。
本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
(1)在设计时对学情研究还是不够,以后要多研究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已有知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等等,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认真设计,该设计讨论时设计,不该设计时坚觉不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深”,防止学生讨论时一盘散沙。
(3)在设计时,要注意紧扣教学的需要,设计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智力价值或活动价值,更加有实效,追求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4)以后要更加注意总体环节设计,也要注意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每一个细节要都要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