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最终)
第五阶段: 2013年4月,《“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
5
出在全国建立100个左右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按照
绿色生态城区的政策与发展
近年我国生态县、生态城市建设分布
6
典型生态城区的经验与启示
曹妃甸生态城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曹妃甸新区东部寸 草不生的盐碱滩地上天津市滨海新区。曹妃甸生态 城建设于2008年9月启动。已经完成造地约15km2, 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阶段, 总建筑面积约30万m2。重点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滨 海旅游产业、生活文化产业、国际教育产业、医疗 健康产业“五大产业”
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年人均淡水可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0 个 二氧化硫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3 个是中国城市;
城市能源消耗量增大:中国占全球能源总消耗量第二,仅次于美国,工业、交通 和建筑业能源消耗量最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能源需求将继续大 幅度攀升;
城市和全球气候问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气候变化对 脆弱地区的城市带来了严重威胁,政府面临巨大国➢ 我国绿色生态城发展的必然性
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未来20 年,中国城市人口年增长量将达到约1770 万人, 相当于每年增加了一个全球性超大城市,如纽约(1780 万)和首尔(1750 万);
城市地区的快速扩张: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其严重性已威胁到政府强 制规定的国家最低水平(红线)- 1.2 亿公顷,另一个问题是搬迁农民的社会问 题;
第四阶段:2012年10月,住建部对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和绿色生态城区工作进行 了整合,并联合财政部鼓励、支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河北省唐山市唐山湾新城、江苏省无锡 市太湖新城、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新城、重庆市悦来生态城、 贵州省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生态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 深圳市光明新区等被确定为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预计2015 年公交出行比例将达到70%,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将达到20%。将由一个成本效率很高的快 速公交系统担任整个交通系统的骨架。通过促进绿色交通,生态城致力于促进交通相关性二氧化碳减排, 将排放量限制在低于20 千克/ 人/ 千米。 由于生态城所在地区面临缺水问题,所以曹妃甸生态城努力促进再生水、淡化水和雨水的使用。来自 非传统水源的供水将占供水总量的50%。100% 的家庭污水将得到处理和再利用。 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和地热能,将占总能源供应量50% 以上的份额。此外,工业 区钢铁厂和发电厂的工业余热还将成为重要的供热源。垃圾焚化和热电冷三联系统也将成为补充性热源。 海水淡化设施将和热电厂联合建设。 7
的国家级“生态县区”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地方政府 也发布了许多地方性生态行动条例;
第二阶段:2011年前,通过国际合作、签订部省、部市合作协议的方式,推进了 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北京的中芬门 头沟生态城等12个生态城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结合低碳生态试点建设情况,为规范低碳生态试点申报工作,2011年 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出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 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城市 试点;
8
典型生态城区的经验与启示
上海东滩生态城
东滩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屿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计划在2010 年容纳5 万人,2040 年容纳50 万人 ,总面积86 平方公里。按照计划,城市地区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余土地预留为农业用地以及城市 与自然湿地之间的人工湿地缓冲区。东滩计划通过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和城市垃圾利用来发电。 还将利用氢燃料电池等清洁技术对公交系统供应能源。计划建设一个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网络,协助城 市达到接近零排放的目标。东滩地区的耕地将采用有机耕作方法来种植粮食。建筑物均需符合节能标 准。但是,尽管规划早在2005 年就完成,而且按照规划第一期建设工作将于2010 年上海世博会之前 完成,项目最后却中途搁置,至今也没有建成任何建筑物。尤其是因为资金问题、地方政府优先项目 转变和环境问题(担心生态城的选址会危及一片具有全球意义的湿地,工作岗位、与上海的通勤)。
典型生态城区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坪山新区
• 位于深圳市东部。 • 辖区面积约168km2,2010年新区实际居住人口约
60万人,规划2020年新区建设用地规模为 65.51km2。 • 公交运力和步行路、公交专用路、自行车专用 道等慢行交通体系完善。 • 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 业等四大主导产业。 •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按照100%比率推行,目前 已建绿色建筑的总面积约131万m2。 • 结合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调整要求,致力于 建设“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 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园绿地体系。
9
典型生态城区的经验与启示
辽宁省本溪黄柏峪 “可持续生态村”
黄柏峪是一个位于辽宁省东北部的贫困村,2003 年被选定为中国“可持续生态”模范村。该项目的 目的是通过用干草和压缩泥砖建设新式房屋,来降低能源成本 ,这是美国开发的一种全新技术。房屋 设计特色包括完全朝南、完全隔热、屋顶式太阳能板、辐射热地板和燃气管道,燃气由附近的甲烷生 物厂供应。计划把村内370 个分散的家庭集中到一起,并且将其所有耕地合并,同时增加一定面积的 土地用于耕种和开发。至今为止,只建设完成了42处房屋,而且大多没有采用计划中的方法。项目失 败主要是因为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农民拒绝入住新式房屋,因为院子的面积不够大,无法饲养动物 和维持生计;而且这种新式房屋还带有车库的,但是农民们都买不起车。另一个问题是对成本和建设 过程缺乏监督。由于成本超支和缺乏政府补贴,房价上升到2 万美元,这是村民无法承受的。
共识: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高效型和社会和谐型” 为特 色的新型城市开发模式,取代从前“资源能源密集型”城市化路径。
4
➢ 绿色生态城我区国的绿政色策生与态发城区展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2004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包含 19 个定量指标,2007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中挑选了11 个 城市作为 “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试点” 。环保部门也有相应
生态城区绿色建筑经验与案例分析
赵敬源教授
目录
绿色生态城区的政策与发展
随着高速工业文明的发展,全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 大压力,因全球气候变化而涉及的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 全等问题已越来越影响人类的活动。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 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管理层到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