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眼的屈光与调节及斜视、弱视护理讲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及斜视、弱视护理讲课
36
护理诊断与措施
• 了解老视者工作性质和阅读习惯选择合 适的镜片,使阅读保持持久的清晰和舒 适,缓解视疲劳症状。 • 近年推出渐变多焦点镜能满足远中近不 同距离的视觉需求。
37
斜视与弱视病人 的护理
38
斜视
• 双眼单视 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一物 体在双眼视网膜对应部位(对应点)所 形成的像,经大脑视觉中枢融合成一完 整的立体形态功能,称为双眼单视。 • 斜视 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调,在双 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眼位的偏斜,称为斜 视(隐斜、显斜),分为共同性和非共 同斜视(一般指麻痹性斜视)。
59
(2)、拮抗肌:指单眼眼外肌 之间的关系。一条眼外肌的动 作,被另一条或者几条作用相 反的眼外肌作用所减弱,这些 眼外肌称为拮抗肌。
60
61
(3)、配偶肌:指双眼眼外肌 之间的关系。双眼运动时,使 双眼起共同作用的肌肉成为配 偶肌。配偶肌有6对。
62
(4)、6个诊断眼位:在这些 位置只呈现配偶肌的一个主要 运动,而不合并次要作用,易 于发现异常肌肉(作用过强或 者过弱)。
1.沟通交流 2.详细介绍视功能训练和有关治疗、手术 知 识增强其治疗信心知识缺乏
51
护理诊断与措施
知识缺乏 缺乏康复,治疗知识 1、指导患儿和家属配合训练 2、协助医生手术治疗
52
非共同性斜视
53
非共同性斜视主要是指麻痹性斜视 是由于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核,神 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
12 岁 55% 15 岁 76% 18 岁 84%
14
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调查
• 我国近视患者3亿人
•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27.78%
• 初中生为55.22%
• 高中生为70.34% • 大学生为76.74%
15
近视眼(Myopia)
16
近视眼的病因
尚不完全了解,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72
护理诊断与措施
• 感知改变 复视 眩晕 由于眼外肌麻痹引起 1.遮盖疗法,以消除复视引起的不适和 预防拮抗肌挛缩。严密观察,在拮抗肌 挛缩前实施手术。 2.遵医嘱进行支持疗法 3.术后进行双眼单视训练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弱
视
86
弱视是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 某些因素的干扰,如斜视、屈光不正、 先天性白内障等,无法使视觉细胞获 得充分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致。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完全 治愈,若未能早期发现,延误了治疗 时机,将造成终生视力低下。
63
64
临床表现: ⒈ 眼球运动受限,出现在麻痹肌 作用方向。 ⒉ 眼位偏斜,第二斜角大于第一 斜角 3.向不同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等 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时,斜视 角明显加大
65
4.代偿头位:为消除复视,将头转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以用头位转 动弥补肌肉功能的不足 5.复视、头晕、恶心、步态不稳。 由复视引发,遮蔽一眼,则症状 消失。
28
护理诊断与措施
• 知识缺乏 缺乏正确的配戴眼镜知识
1、让病人家属了解远视眼的治疗知识,原则 上远视眼的屈光检查应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进 行,用凸透镜矫正
2、斜视病人,应嘱其及早斜视矫正,进行正 位视训练
29
三 散光(Astigmatism)
• 由于眼球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 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 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的弥散斑的一种屈 光状态
39
一、斜视检查法 1、 病史 2、一般情况(眼睑位置,内眦赘 皮,代偿头位)。 3、视力及屈光检查
40
4、 斜视的定位和定量检查: ①遮盖试验 ②角膜映光法 ③三棱镜法 ④其他检查方法
41
42
43
一、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是眼外肌本身及其 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由 于某一对拮抗肌力量不平衡引 起的眼位偏斜,在向各个不同 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其 偏斜度相等。
• 眼的屈光状态由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大小和眼轴 长度决定 • 屈光力的单位:屈光度(D),是光学系统焦距 f(以米为单位)的倒数,即:D=1/f。 • 眼球总屈光力于调节静止状态下为58.64D,最 大调节时为70.57D,眼屈光系统中最主要的屈 光成分是角膜和晶状体。 • 角膜的屈光力约为43D • 晶状体的屈光力约为19D • 眼轴长度约为24mm
9
正视眼(Emmetropia)
• 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 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 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正常屈光状 态)。
• 眼睛在放松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远一 点称为远点
10
正视眼(Emmetropia)
11
正视、屈光不正
• 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 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 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非正视眼 (Ametropia)或屈光不正(Error of Refraction),分为近视、远视、散光三 大类。
20
近视眼的预防
1. 良好的用眼习惯 2. 适度照明 3. 定期检查视力 4. 可适当的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及雾视疗法、 针灸疗法
21
护理诊断与措施
• 知识缺乏 近视激光手术护理知识缺乏
1、按手术常规做好术前准备 ①戴隐形眼镜者 ②冲洗结膜囊和泪道 ③注意充分休息 ④全面的眼部检查 2、术后注意 ① 3天内不要将脏水进入眼内 ②一周内不要揉眼等 ③避光免碰伤 ④遵医嘱用药和复查
44
共同性斜视的病因: 1、 屈光不正 2、 神经支配异常 3、眼外肌发育异常
45
共同性斜视的临床表现: 当一只眼注视时,另一只眼的视线偏 向目标之一侧。偏于内侧者为内斜视, 偏于外侧者为外斜视。病人无复视, 无头晕,无头位偏斜(代偿头位)。 斜视可能引起视功能障碍,包括视力 下降和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12
一 近视眼(Myopia)
• 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 屈光系统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 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不清晰的像。 单纯的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 • 分类: 按屈光成分:轴性近视、屈旋光性近视 按近视程度:轻度、中度、高度
13
近视发病率(台湾统计资料):
6 岁 12%
34
老视的发病年龄
• 靠近赤道生活的人,老视年龄提早 (环境温度越高,老视出现越早) • 印度:37岁 波多黎哥:39岁 以色列:41岁 日本:42岁 英国:45岁 挪威:46岁
35
老视的治疗
• 配镜:用凸透镜补偿调节不足 改善视近功能(单光、双光、渐变多焦 点)。 • 如有屈光不正,应先测定屈光不正,并 矫正。在此基础上,再加矫正老视度数, 老视眼镜度数之确定考虑习惯因素。
眼的屈光与调节及斜视、弱视的护理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1
眼的屈光与调节
• 一 眼的屈光系统 • 二 眼的调节与集合
2
眼的屈光系统
•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 眼的屈光系统将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 形成清晰的倒像,这种生理功能称为眼 的屈光。
3
眼的屈光系统
4
屈 光 力(refracta)
25
• 是指在非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 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 形成清晰的影象。 • 病人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更模糊。 • 轻度的远视,通过晶体的调节,主观感觉不明 显。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力下降,视疲劳, 视物模糊等症状慢慢表现出来。
8 岁 25 岁 35 岁 40 岁 45 岁 50 岁 55 岁 13.8 D 9.9 D 7.3 D 5.8 D 3.6 D 1.9 D 1.3 D
8
眼的调节与集合
• 调节时双眼内转:集合(Convergence) • 调节力越大集合也越大 • 调节与集合协调破坏时会引起视疲劳, 甚至发生内、外斜视
32
护理诊断与措施
• 知识缺乏 缺乏配戴眼镜知识 • 了解散光矫正原则,指导病人戴镜。使 用RGP矫正,配戴时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轻度散光,不必矫正。如出现视物模糊, 视疲劳要及时矫正。
33
四 老视(Presbyopia)
• 定义: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眼调节作 用减弱,近视力减退。
• 临床表现: 1. 视近物困难 2. 视力疲劳 3. 老视出现的早与晚
②硬性(RGP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 OK orthokeratology) 角膜接触镜护理注意: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避免超时配戴和 过夜配戴③定时复查④定期更换 ⑤游泳时不能配戴 3、目前屈光手术治疗的方法 ⑴角膜屈光手术 ⑵眼内屈光手术 ⑶巩膜屈光手术
22
护理诊断与措施
• 疼痛
眼痛 与近视激光手术有关 遵医嘱用药与复诊 注意眼部休息 放松紧张心情
23
护理诊断与措施
• 感知改变
远视力下降 1、向病人家属解释近视力矫正的重要性及可能的并发症 2、屈光矫正方法 ⑴框架眼镜是最常用和最好的方法(最佳视力最低度数) ⑵角膜接触镜(增加视野,减少像差,美容) ①软性
54
眼外肌及眼外肌的运动
55
1. 6条眼外肌:4条直肌,2条斜肌。
2. 直肌运动: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 上直肌上转,下直肌下转。 3. 斜肌运动:上斜肌下转,下斜肌上转。
56
57
58
眼外肌的合作与拮抗关系 (1)协同肌:指单眼眼外肌之间的关 系。当某一眼外肌行使其主要作用时, 又有其它肌肉来协助完成这一动作之 肌肉称为协同肌。
5. 玻璃体改变:玻璃体液化/浑浊/后脱离 6. 眼底改变:退行性改变 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新生血管膜/ 出血/萎缩斑/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周边部 18 视网膜变性/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