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与健康学习资料

中医养生与健康学习资料

中医养生与健康1.举例说明自然界中阴阳是怎样划分?说说阴阳偏盛与阴阳偏衰的表现?答:(1)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根据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性质、动态、位置、发展趋势等因素来划分的。

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阳: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阳;而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抑制的一方都属于阴例如:天地(《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阴阳和而万物得。

”孔颖达疏:“和,犹合也,得谓各得其所也,若礼乐由于天地,天地与之和合则万物得其所也。

)日月(唐杜甫《阁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宋苏辙《冬至日》诗:“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山丘的北面和南面(《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

(《史记·天官书》:“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

”张守节正义:“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阴,则水、兵;南河以阳,则旱、丧也。

”)寒暑。

(《楚辞·九辩》:“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王逸注:“寒往暑来,难追逐也。

”唐柳宗元《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

)春夏和秋冬。

(《文选·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李善注:“《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男女(宋高承《事物纪原·天地生植·阴阳》:“《春秋内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

’”明归有光《贞女论》:“阴阳配偶,天地之大义也。

”明程羽文《鸳鸯牒》:“不知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人间和阴间(唐晅妻张氏《答夫诗》之一:“阴阳徒自隔,聚散两难心。

”题解:“晋昌唐晅,娶姑女张氏,颇有令德。

开元十八年,晅入洛,妻卒于卫南庄。

后数岁,得归,追感陈迹,赋诗悲吟,忽见张氏前来……晅以诗赠张氏,氏亦裂带题诗以答(2)阴阳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亢过盛,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所导致的病理变化。

包括:阳胜则热(阳邪作用下,机体呈现出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阳偏盛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热征象的病证);阳胜则阴病(阳胜病理变化对阴的制约过度,从而使阴呈现功能减弱的病理状态,此即“阳长阴消”的过程。

多表现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阳热太盛,伤耗阴液,则会引起阴液相对不足,津液亏耗的病证);阴胜则寒(感受阴邪,体内机能阻滞或障碍,呈现出阴偏盛的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寒征象的病证);阴胜则阳病(阳盛则热属于实热证,常用苦凉药抑制阳火过盛,即热者寒之;阴盛则寒属于寒实证,常用温热药物来消退阴寒,即寒者热之。

两者都属于邪气有余的实证,涉及很多病症,不是你所理解的某一种疾病)阴阳偏衰是人体阴精或阳气亏虚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阳气亏虚,阳不制阴,使阴相对偏亢,形成“阳虚则寒”的虚寒证。

反之,阴精亏损,阴不制阳,使阳相对偏亢,从而形成“阴虚则热”的虚热证。

包括:阳虚则寒:是指机体阳气虚损,失于温煦,机能减退或衰弱的病理变化。

形成阳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之阳虚为主,其中尤以肾阳不足为最。

因为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

所以,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在阳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阳气的虚衰,阳虚则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经络、脏腑等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活动也因之而减弱衰退,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这就是阳虚则寒的主要机理。

阳虚则寒,虽也可见到面色觥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但还有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

所以,阳虚则寒与阴盛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所区别,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虚而有寒,后者是以寒为主,虚象不明显。

阴虚则热: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变化。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2.什么是五行?它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是怎样的,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怎样根据五行与四季不同来养生?答:(1)五行属于物质的,也属于精神的,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性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

(2)在人体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与五行关系如下:肺与大肠,五行属金。

同类为:西方,秋天,鼻,涕,腥(气味),皮肤与毫毛,悲,辛辣,白色,水稻等五行都属金。

肾与膀胱,五行属水。

同类为:北,秋,耳,唾,腐(气味),头发,恐惧,咸,黑色,豆类等五行都属水。

肝与胆,五行属木。

同类为:东,春,眼睛,泪,臊(气味),爪(指甲),怒(生气),酸,苍色,麦类等五行都属木。

心与小肠,五行属火。

同类为:南,舌,汗,焦(气味),面(脸),喜,苦,赤色,黍等五行都属火。

脾与胃,五行属土。

同类为:中,长夏,口,涎(口水),香(气味),思,甘(甜),黄色,稷等五行都属土。

(3)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相生: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是木,生命需要由水滋润才能成长,故“水生木”。

人类最早取得的人造火种是钻木取火,所以“木生火”。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运动过程亦即能量释放过程,亦即火的生成过程。

“火曰炎上”指能量释放,在能量释放殆尽时,生命也走到尽头,只剩下一堆灰烬,生命归于一杯黄土,土属中性,是向上、外向、扩张发挥到极致的转折点,蕴藏着各种矿藏,以及向下、肃杀、收敛之力,故“土生金”。

“金生水”月亮天干属庚,金为秋,为八月,古人认为潮水是因月亮而生,尤以申秋月圆之潮最甚。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相克:赤裸裸的大地(土)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木)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土)流失,故“木克土”。

大雨(水)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故“土克水”。

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水)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故“水克火”。

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活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生火(火)提炼顽铁(金),故“火克金”。

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金)来劈材(木),故“金克木”。

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因为金——秋天;木——春天;水——冬天;火——夏天;土——长夏。

所以四季养生,应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具体如下:春天: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

属木的情志是怒,味道是酸味。

食物是青色食品,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

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夏天:推荐食品:红薯、红苕。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心属火,火性很热而且向上蔓延。

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

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

长夏:推荐食物:橙、南瓜、玉米、黄豆。

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

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

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秋天:金系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

它们性情偏平、凉,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

秋天最应该保养的是肺,最容易出现的病痛是咳嗽,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响。

秋天帽落西风,草木开始枯萎,很容易让人感时伤月,心情抑郁。

悲属金,跟肺同源,过度悲伤就会造成肺损伤冬天:推荐食物:黑豆、黑芝麻、蓝莓、香菇、黑枣、桂圆、乌梅。

此时最应该多吃黑色食物。

这些食物对应的是肾脏及骨骼,经常吃能帮助和肾、膀胱、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正常,使多余水分不至于积存在体内造成体表水肿,有强壮骨骼的作用。

3.简述五脏的生理功能答:五脏由心肝脾肺肾组成,其生理功能如下:一、心(1)主血脉——新奇推动指心气推动血液杂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2)主藏神——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3)主汗液——指心与汗有密切关系(4)其华在面——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表面的色泽反映出来(5)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侯,又称“舌为心之苗”二、肝(1)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2)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3)主筋,其华在爪——指血液充足表现于手脚灵活、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4)开窍于目.三、脾(1)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是生理功能(2)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起逸出脉外的作用(3)主升清——指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于心、肺、头目、通心肺的作用化为气血。

以营养全身(4)主肌肉、四肢——人体肌肉、四肢所需的营养,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给。

(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四、肺(1)主气、司呼吸——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2)主宣发肃降——主宣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围的布散;肃降指肺气向下是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3)主通调水道——指肺是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起着疏通和协调的作用(4)其华在皮毛——指肺有布散水谷精微和宣发卫气于皮毛等生理功能(5)开窍于鼻——因为鼻是呼吸的通道。

五、肾(1)主藏精——指将精气肾,并促使起不断充盈,防止精气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起生理效应创造条件(2)主水液代谢——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3)主纳气——指肾有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4)主骨、髓、脑,其华在发(5)开窍于耳4.什么是六淫?其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七情有哪些?七情致病是怎么损伤脏腑、怎样影响脏腑的气机的?答:一、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其致病共同特点:①外感性: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