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知识--中医药养生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知识--中医药养生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饮食不节、常为致病因素之一。凡暴饮 暴食,过食生冷、误食不洁或有害之物, 均可导致疾病。如过食生冷可损伤脾胃 阳气,发生吐泻腹痛;暴饮暴食,可弓 l起食积,证见腹痛腹胀,嗳腐食臭等。
现在谈谈缺钙问题:缺钙以后会出现 什么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 头先老。因为肾主骨,也就是人老、肾 先老。人越老、肾越老。老了,骨头慢 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 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 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就是肾 主骨出的问题。
钙是预防动脉硬化,骨头老化的。防 止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少吃盐,多吃豆 类能补钙。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如 果没有高血压、血脂高还是喝鲜牛奶好。 如果有高血压、三脂高的就能改为喝豆 浆好。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3、运动养生: 中医的体育是养生体育,又
称为导引。西方的体育是竞 体能体育的往往是运动员一 身伤。中医的养生体育,是 动静结合,意念,呼吸相随, 不只是形体动作,更重要的 思想集中,呼吸意念一致, 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 也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 之道。中医的养生方法很多, 不可能尽述。常按摩经络穴 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 定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 合谷穴、列缺穴等等。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 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 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 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 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 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 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 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 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 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 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 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 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 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 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
人老血管先老,因为供血不足,血管 堵塞了。少吃油、减少脂肪摄入少吃盐、 多吃生菜补足维生素,多吃钙、喝豆浆。
饮食养生。中医讲食疗,讲食物四性五 味的平衡搭配而不讲营养成分;讲“要 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讲吃饭“七 分饱”。而西医讲营养成分,市场上五 花八门的营养剂、营养粉,返不能使人 们想到,今日之养“肉鸡”饲料的“改 进”,一个多月即可长大,但其肉不好 吃,我们是养孩子不是养“肉孩”,光 讲营养成分不行。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是 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 为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促 进中医事业发展,保障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源于 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 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 地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 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学 将之发展的淋漓尽致。中医 学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 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中医 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 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 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 肾吃黑色的。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 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 肺喜辣,肾喜成。也就是 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 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 改。比如:酸养肝,大家 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 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 能以软化血管。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4、起居养生: 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
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 己的生活起居。身体素来健 康的老年人,一般不服老。 尤其是忙碌惯了,大活动量 惯了的人,到了老年也常常 想做超过自己身体耐受量的 运动或工作,对饮食起居不 太注意,如在过冷、过热的 环境中不注意保护等,因而, 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胃肠 道疾病,心血管以外等,应 该经常提醒这类老人,要起 居有常,活动有节。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首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 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 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 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 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 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常吃可以降 血脂。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 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生 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 很明显。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2、欲食养生: 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
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 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 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 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 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 2、营养不均衡,包括:过剩、缺乏。 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 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 会吃饭,才会得病。 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 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 病;第三,治疗疾病。中医五千年养 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 第一步,食,即食疗;第二步,砭, 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第三步, 针灸;第四步即药酒;第五步,用药。 是药三分毒,不能天天、月月、年年 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 的。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药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 1、调理心态: 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
态。 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
过怒伤肝,忧思伤脾,过非伤肝,恐惊 伤肾。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 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 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 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 大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 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 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 我们经常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 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 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 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 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 “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 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