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共赢第一讲加强道德修养应对时代挑战一、合作与共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1、何为合作,共赢?合作,即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双赢即交往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而共赢是双赢的扩展,它要求在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时,在不损害公共利益、不牺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各方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共赢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利益方面,还包括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主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等。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到,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增强合作与共赢的意识?(1)合作共赢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诉求(2)合作共赢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需要(3)合作共赢是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需要(4)合作共赢是适应知识综合化趋势的需要3、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最显著的表现是全球面临的人口压力和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
二、合作与共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合作与共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合作(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合作与共赢的理念(3)弘扬以合作与共赢为核心内容的集体主义主旋律2、为什么说合作与共赢是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1)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2)个人主义并非是灵丹妙药(3)践行集体主义原则4、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个公式:I+We=Fully I,这个公式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完善自己的人生。
三、专业技术人员对合作与共赢的祈求1、合作与共赢意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必要性(1)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应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脚踏实地并善于与人合作。
(2)合作共赢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可克服个人实践、个人能力的有限性;(B)可克服个人发展环境的有限性;(C)能最大化发挥个人潜力。
(3)能使“蛋糕”做大2、专业技术人员合作与共赢方面的现状(1)个人主义思想有所抬头(2)自负(3)自卑(4)刻板(5)嫉妒(6)封闭自我(7)不善于沟通(8)不能正确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9)缺乏共赢思维(10)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3、成功人士的启示王选院士(被誉为“中国现代印刷技术革命的奠基人”、“激光照排之父”)的事迹他认为他对方正最大的贡献是营造了一种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风气和氛围。
第二讲探索理论渊源增进合作共赢一、“和合”思想的现代意境1、“和合”思想的由来与发展(1)“和合”思想的提出(A)“和”原指声音相应,“合”原指上下唇合拢。
后来,“和”演化出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义;“合”演化出汇合、联合、融合、组合、合作等义,两者都有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组合之义。
(B)春秋时期,“和合”两字开始连用,“和合”概念因些出现。
(2)“和合”思想的深化与发展(A)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
2、弘扬“和合”思想的时代意义(1)有助于化解矛盾(2)有助于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二、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意义1、人的本质的诠释(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1)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的相互依存性、社会交往性、道德性以及劳动中的合作性等。
(社会性是最根本的,本质的属性))(2)具体性(所谓人的本质具体性就是人的多种社会规定性的统一。
)(3)综合性(人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规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变动性(5)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揭示,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最高表现,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
)2、人的本质自私论剖析(1)人天生自私的命题不能成立(2)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不科学(3)人类“基因自私论”不能自圆其说3、人的本质理论为合作与共赢提供了理论基础(1)个人是社会存在物(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共赢三、和谐社会理论的启示1、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1)孔德的社会合作思想(A)在社会学家中最早阐述“和谐”思想的是奥古斯特·孔德。
(B)社会秩序是社会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
(C)要重建秩序,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进社会合作。
首先,要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其次,要重视家庭在促进社会合作方面的作用;再次,要发挥国家的职能。
(2)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思想(A)社会团结两种形式:一种机械的团结,一种的有机的团结。
2、社会和谐理论的深化与发展(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确立和谐思维方式第三讲加强诚信建设务实合作基础诚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道德基础,是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
一、诚信是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1、构筑合作共赢的社会道德环境需要诚信(1)什么是诚信?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方面。
“诚”主要指诚实、诚恳;“信”主要指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
“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2)在人与人交往、合作中,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人际交往中能够显示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维系全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准则;就国家之间的交往而言,诚信能够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构筑合作共赢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诚信(1)诚信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2)诚信是市场主体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3)诚信是市场经济主体的立身之本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是保证市场主体利益实现的基础,也是保证合作继续的基础,是市场主体的道德责任,是人类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3、诚信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诚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民主法治是政治方面的明确要求,公平正义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安定有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任务,充满活力是社会建设多方面努力的综合成果,和谐相处是对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要求。
(2)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3)诚信是人际合作的基石二、诚信缺失的沉重代价1、诚信缺失妨害道德建设(1)诚信缺失使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成本增长(2)诚信缺失使道德风险加剧(3)诚信缺失使社会信任危机加剧2、诚信缺失扰乱经济秩序(1)诚信缺失引发恶性战争(2)诚信缺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诚信缺失阻碍市场化进程3、诚信缺失动摇合作根基三、强化诚信建设的措施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诚信素养(1)对已要讲诚信(2)为人要讲诚信(3)处事要讲诚信2、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1)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运行规则(2)着力打造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3)完善以诚信为基础的合作体制第四讲遵循合作原则优化合作系统一、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1、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构建合作体(1)何为系统?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元素集,它是整个系统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2)系统的特点就是要做到使总体功能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各。
(3)整体性是系统的首要特征,是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加和非还原的关系。
2、系统要素与结构的协调(1)在一个合作体系统中,其成员是该系统的要素,同时各成员的特征差异,包括知识基础差异、认知能力差异、认知结构变量差异、兴趣差异、动机差异、情感差异、意志差异和性格差异等,也是该系统的要素。
(2)结构是系统与要素的中介。
3、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强调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功能与结构是系统的两个方面,结构是系统的内在构成,是横向的、相对静态的方面;功能是系统的外在行为,是纵向的、动态的方面。
结构联结着系统与要素,功能联结着系统与环境,结构决定功能。
二、尊重人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是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弘扬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性品质与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1、坚持以人为本(1)尊重人的主体地位(A)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扬弃旧的观念,确立全新的观念。
(B)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以不断满足人的物质要求。
(C)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人的发展提供活动基础,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挥人的主体作用(A)唤起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认识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象,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
(B)发展主体能力;主体能力,人的主体性要得到充分发展,仅仅具有主体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即主体能力。
主体能力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发挥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
(C)塑造主体人格。
人的主体性发展实质上是指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它不仅包括人的各种物质、理性能力,还包括人的非理性精神领域即人格。
主体人格包含了人的独特性、个别性与个体性,包括情感、意志、灵感、信念、直觉等诸多方面。
(3)确立主体价值观念主体的动力趋向决定于主体的价值取向,主体的能动作用过程,是一个趋向于由价值取向决定的价值对象的过程。
2、尊重人的个性的多样化(1)多样性。
专业技术人员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A)表现形式多样性;(B)发展方式的多样性;(C)发展速度的多样性。
(2)差异性。
人的差异产生源于三种因素:遗传、教育、环境。
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智力类型差异、智力水平差异、知识结构差异、性格差异、兴趣差异等。
行为风格差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分析型、推动型、表现型及温和型。
3、重视人的发展诉求(1)合作方式应考虑人的发展诉求;人的发展与合作方式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人的相互合作,人类的生产能力也一会提高。
(2)合作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能离开人的发展而片面追求合作模式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合作模式的发展空谈人的发展,应强调人的发展与合作模式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3)合作促进人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克服个人实践、个人能力的有限性,有利地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