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骆驼和羊》故事中骆驼和羊在争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终老牛告诉他们:“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备课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一一、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骆驼和羊在争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终老牛告诉他们:“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课文语言生动,文中的对话充实展示了每个角色的特点,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可以抓住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并在课文的不断复现中识记“骆、驼、证”等9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多音字“模”;能正确写“骆、驼”这2个生字;借助插图、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补充提示语读好骆驼、羊和老牛的话,能积累并背诵老牛说的话。

3. 通过品读感悟和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老牛的话,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的话,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的意思。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 故事导入:这一天,森林里的两只小动物为了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想知道是哪两只小动物在争论吗?2.(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师:谁能叫叫他们的名字?指导学生读好“驼”的轻声,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偏旁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3. 根据图片说说骆驼和羊在外形上的特点,相机板书:骆驼(字体较大)羊(字体较小) ,教师板书“骆驼”提醒书写要点,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初读。

出示:(加线字注音)证明茂盛认输又窄又矮跪下前腿往门里钻扒在墙上大模大样(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

(3)关注第二行的词,加线的字都表示动作。

出示:扒在墙上,趴(pā)在桌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做做趴在桌上的动作来区别“扒”和“趴”。

(4)出示:大模大样,做航模(mó),区分多音字“模”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3. 再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用上“因为……所以……”)三)合作学习,品读课文 (过渡)师:你从第几自然段找到他们在争论呢?1. 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然后再读读他们说的话。

(2)指名读骆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思考他们在争论什么。

板书:高、矮。

(3)指名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

(他们都要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好。

)(4)加提示语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 )地说。

自信、得意洋洋、骄傲、自豪、不服气……(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指导读出他们俩自信、互不服气的语气 (过渡)师:从他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骆驼和羊都不服气,那他们又会怎么证明自己说的话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

2. 学习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3)理解“他们俩”是指谁,“俩”又是什么意思。

交流后出示句子: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指名读句子,根据插图理解“围墙、茂盛”。

指导看图:骆驼和羊在干什么?从图上看高好还是矮好?(4)再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骆驼和羊吃树叶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句子: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

自由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谁先来读读骆驼怎么做?个别读。

此时的骆驼心里怎样?(高兴)个别说,个别读,大组读。

此时的骆驼心里还感觉?(得意、骄傲、自豪)个别说,个别读,齐读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师过渡:那羊呢?用O圈出描写羊动作的词(抬、扒、伸,多媒体将这三个字显红)。

学生边演边读羊吃树叶的句子,师提问:从羊一连串的动作中看出什么?(费劲、困难)(5)师:看来在高高的围墙前还是高好。

这不,骆驼说话了,去读读它的话。

出示句子: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 自由读,个别读。

此时的骆驼(骄傲、得意、自豪)大组读,齐读。

(6)可是羊呢?齐读“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 师过渡:它又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3段,找找答案。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看图说说,他们俩又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

从图上看是高好还是矮好?(2)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段,边读边想:他们又看到了什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表演理解“大模大样”,借助图片理解“跪下前腿,低下头”等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4)指导朗读,朗读后思考:羊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5)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师:羊用自己的办法证明了矮比高好,可是骆驼呢?生接——骆驼摇摇头,也不肯认输。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过渡:这样比下去可不是办法呀,因为谁也无法说服谁。

小朋友们,如果他们请你评理,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呀?(1)学生练习说话,师生交流。

(2)看,最主持公道的牛伯伯会怎么说呢? 出示: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 指名读,指导读出老牛的语气。

读后说说这里的“长处”指什么,“短处”又指什么。

联系课文说说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

5.小结: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我们应该取长补短(板书:取长补短),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看这样的告诉我们道理的故事我们可以叫它为“寓言故事”(板书),小朋友们在课后可以多去看看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等。

6. 口头完成作业纸,班队课进行交流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我的努力: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骆、驼、茂、腿”,读字并扩词。

2.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关注“茂”的下半部分,“腿”的右边部分)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骆驼和羊 (寓言故事)骆驼羊老牛高好矮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取长补短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2、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牛的话。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动物王国出事儿了!动物法官牛伯伯家门口围着一大群动物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牛伯伯在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评理呢!到底是谁在争论呢?生答后板书课题:骆驼和羊(二)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观看课文动画。

边看边想:他俩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1)出示课件:两种动物的对比图。

(让学生感受骆驼的“高”和羊的“矮”。

)骆驼和羊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读课文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

两只动物都想要用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对的,他们分别会怎样去做呢?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讨论回答:骆驼把羊带到哪里?骆驼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2)指导朗读。

(骆驼——得意洋洋,羊——很不以为然。

)山羊虽说是比输了,可它不肯认输。

心里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会证明给你看的,于是他也做了一件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课件,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讨论回答:羊把骆驼带到哪里?羊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2)指导朗读。

读出怎样的语气?(羊——得意的语气;骆驼——很费劲,也很不服气)羊和骆驼都不肯认输,怎么办呢?下面请同学们当法官,给他们评评理。

大家的意见都不一致,给他们评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我们看看老牛又是怎么给他们评理的呢?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课件,理解老牛说的话。

(2)指导朗读老牛的话。

(3)讨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以后,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做呢?(四)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这件事情,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能不断的进步!(六)拓展: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学过这篇课文以后对你有什么启发?(七)作业:课后练习第1题、第2题。

板书:骆驼和羊高矮(长处)一抬头,吃到举、扒、伸,吃不着(短处)(短处)跪、低、钻,进不去大模大样,走进(长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三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看懂图意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能力训练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牛的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1.通过看图,观察想象来理解课文。

2.以自己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3.以讨论、总结的方式来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课题。

⑴出示关于两条关于骆驼、羊的谜语。

⑵板书课题《骆驼和羊》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学习第1自然段1、请你一边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生:骆驼和羊都认为自己长得,所以争论起来。

2、指导朗读。

⑴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⑵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⑷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如:“长得高好”读出了肯定的语气,还特别骄傲。

“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读出了不服气地语气。

“我可以……证明……”这句应读出自信肯定、又有些瞧不起羊的语气。

“我也可以……证明……”这一句应读出不服气,不认输的语气。

⑸男女生比赛朗读。

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学习第2自然段。

1、图文结合理解第二句。

⑴小声读读第二句。

然后从图中找到“围墙”,想想“围墙”是什么意思?(如:围墙是围绕园子建起来的墙。

)⑵边指图边提示第二句的内容。

师:园子里种了——生:许多树。

(一起回答,以下同)师:茂盛的枝叶____生: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的枝叶——生:长得特别好的枝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