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亲子高效沟通,从心开始

第12课:亲子高效沟通,从心开始

第十二课:与孩子高效沟通的七大策略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一、这样说话孩子最愿意听我们最常说的话就是:“大道理谁都懂!”,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孩子,给孩子讲道理教育孩子,孩子总是回应一双茫然的眼神,他不是不懂,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后来失望的多了,就变成了听之任之,直至转化成为家长所谓的不听话,逆反了。

对于我们家长朋友来说,和外人说错了话,大不了得罪一个人,但和自己的孩子说错了话,可能就耽误了孩子的发展,让您后悔莫及。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说,孩子才会愿意听?1、善于挖掘孩子的点滴进步要想让孩子听进去你讲的话,就要随时随地表达你对孩子的爱,要教给孩子把事情做正确的方法,而不是一味批评,要真心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孩子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整理干净,会帮妈妈把饭菜端到餐桌上,能主动帮妈妈带小弟弟或小妹妹,能做个礼物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安慰,外出能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在生活的周围经常会听到妈妈抱怨2、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情绪听孩子说话时要全神贯注(不要分心)用“ 唔...嗯...这样啊” 等用语认可他们的情绪(不要提问和给出建议)给他们的情绪一个名称(不要否定他们的情绪)用幻想夸张的手法虚拟实现他们的愿望(不要解释或逻辑推理)3、注意事项:平视他的眼睛,让他感受到你的重视与尊重。

声音平和,不要气势凌人,不要带有侮辱性的字眼儿。

就事论事,不要揭老底,翻后帐。

先肯定其做得对的地方,再指出其不妥的地方。

反复强调一点:孩子,无论你做错什么,父母都爱你。

但是,父母不喜欢看到你怎样怎样,希望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4、以下错误方法,请禁止:谴责。

(我和你说多少次了......)骂人。

(你瞧你这屋子,象个狗窝......)恐吓。

(你现在必须......否则,我就走了啊,不管你了。

)命令。

(赶紧做,等什么呢等,快呀!)道德说教。

(你看你怎么对人家,人家就会这么对你......)警告。

(小心点儿,烫着!)表述自己有多苦。

(瞧我这满头的白发,这都是为了你呀......)比较。

(瞧,人家孩子怎么不让妈妈抱呀,就你......)讽刺。

(明天要考试,你今天没带书回来?你可真牛!)预见。

(你这样下去,长大了就没有人相信你了......)二、批评与破坏性批评的核心作用批评是家长最常用的教育手段。

其目的通常关心的是怎么才能让孩子避免跌倒、别走错路、少犯错误、别做错事,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中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总会有很多限制。

因此,我们要做的和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些信心,让他们愿意并勇于面对曲折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不是指手划脚地说、批评和抱怨,而是用思想给予孩子清晰的方向,帮助孩子有适应性,让孩子充满活力。

期中考试成绩刚刚出来,小明的妈妈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了?在班上排第几名啊?跟成成比怎么样?”一连串的问题让小明非常压抑,他这次考试属于发挥正常,在班上的排名仍然是中等偏下,成成是妈妈单位同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跟成成比是妈妈的一个心结,也一直是小明的一个噩梦,一个无法超越的噩梦。

就像往常一样,妈妈在得到答复之后,开始了第二个程序——数落和责骂:“你就是这点能耐,连一个成成都比不过,你今后还怎么在社会上混。

人要脸树要皮,成成是人你也是人,你怎么就这么蠢,就不能够超过别人一次呢?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你,就不能给我长个脸,你太让我失望了,你看你,考不过人家也没有一个羞愧的样子,长大了也根本指望不了你会有什么出息,我还能有什么指望哦——”。

美国一家咨询机构,曾对儿童进行跟踪测试,结果显示:小孩在成长(0岁~10岁)的过程中,平均要遭受超过两万次的“伤害”!其中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破坏性批评”,这对稚嫩的心灵而言,不啻是一次次人身伤害。

这些痛苦的记忆,深深刻在孩子心中,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导致了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胆小、懦弱、犹豫、忧虑、找借口等消极心态。

什么是破坏性批评?——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对犯错误者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到批评对象的自尊、对其改正错误起着阻碍和破坏性作用的批评。

破坏性批评对孩子的强大伤害:首先破坏性批评会彻底摧毁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心理是简单和开放的,儿童心理学家乔治·欧维尔认为:“孩子没有足够的经验来使他对于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他往往会接受所有大人告诉他的话,并以一种最具有幻想的方式,相信他周围大人具有的知识和权力。

”那些破坏性批评,比如:没有看到比你更愚蠢的人!你就是一个废物!等等,孩子听了以后,往往会用自暴自弃来应对,从而彻底放弃努力、放弃成长、放弃尝试。

其次破坏性批评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稚嫩的,当家长采用破坏性批评以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孩子会感觉受到很深的伤害,尤其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孩子非但不会接受批评,反而会恼羞成怒地对抗批评。

有时父母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刚刚我也没有说什么重话啊,这孩子怎么就暴跳如雷的了?这往往表明孩子的自尊心曾经受到过伤害,现在不经意间,父母碰到了孩子的“伤”处,他感觉“痛”了。

“你怎么这么笨!我早就知道了。

你这个笨蛋,一点用都没有!真没用,我就当没你这个孩子,唉,当初不生你就好了,你看人家某某,怎么就那样乖!小的时候,父母这样批评我们;成年了,同事、领导如此这般;我们又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正在对待我们的孩子 ......多么可怕,在这个世界上,时刻都在发生“破坏性批评”!第三,破坏性批评会彻底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由于破坏性批评针对的是人,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

但是,如果他总是不断地遭到来自父母的破坏性批评,让孩子倍感内疚。

“孩子,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一点都不争气,一点都不像其他的同学那么好,那么聪明。

你这样怎么对得起爸爸妈妈!”也许,更多的东西孩子不知道,但有一点是知道的,就是我不好,不争气,我要补偿,我要报答。

“你考90分以上,我才给你买玩具,带你出去玩!”还有:“你做到了,妈妈才爱你!”从此,孩子知道了,“爱”并不是无私的,爱是有条件的,甚至是虚伪的。

于是,孩子的心被“功利”扭曲了。

他就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父母讨厌和嫌弃自己,他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愤怒感。

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孩子与家长间在感情上会产生隔阂,严重者还会造成情感分裂,亲子关系彻底被破坏。

事实上,比起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来,亲子关系是否和谐更加重要,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再好的方法也不能发挥作用。

正确运用批评,家长朋友应该怎样做?1、批评的话语只对事件不对人。

明确批评的目的,就事论事,把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清楚地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改什么、怎么改。

2、批评他的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批评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爱。

在告诉孩子错误所在和改正方向的同时,要让他明确感受到父母仍然爱他。

当孩子感觉到家庭环境安全、父母可以信任的时候,就很容易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而不是强词夺理硬撑着。

3、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立场。

我们的孩子没有因为我们做父母的不是什么伟人而嫌弃我们,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不是第一名、没有那么优秀就嫌弃孩子。

4、不能过多纠缠在错误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激励和改进上,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上,要让孩子始终感觉有希望、有目标、有信心。

5、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温和的态度、包容的神情可以缓解气氛,消除对立,使批评在比较自然、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总之,孩子们对批评抵触和畏惧的原因很多,但批评者不讲究批评艺术是最主要的。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进步,一切有损于此、不利于此的话语、举动都是父母应该严格摒弃和杜绝的。

与破坏性批评截然相反的是建设性批评。

其具体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点。

1、牢记批评的目的,就事论事,把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清楚地告诉对方,让学生明白改什么、怎么改。

2、教师要推心置腹、平等待人,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被批评的学生,这是有效批评的基础。

3、面带微笑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这可以轻而易举地吹散笼罩在学生心头的紧张和不安,缓解气氛,消除对立,使批评在比较自然、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4、注意换位思考。

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怎样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呢?设身处地从学生可接受的角度来设计批评的内容和方式,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

5、批评不能过多纠缠以往的错误,重点应放在激励改进上,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

批评时,不要说“你总是……”、“你一直都……”、“你从来就……”等等这样绝对化的句式。

这样,不仅会使我们失去继续教育的信心,而且也容易把学生引入“破罐破摔”的境地。

我们应该多用引发思考、启迪心智、激励上进的语言,让我们的学生一次次脱离坠落的边缘,走上正确的道路。

6、批评要注意场合,给学生留足“面子”,最好单独进行。

不过,男老师批评女学生,特别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不然,很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7、批评要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并重。

要让我们的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我们是真诚地对待他的错误,而不是让他等待批评的忐忑和落寞。

应该相信,只要我们融事理于情感之中,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平等的沟通策略沟就是为通,著名的“沟通位差效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对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研究后得出的重要成果。

调查者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平行交流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平行交流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

案例:兜里边掏出了200元钱给了孩子:“省着点花啊,以后不许这样了!”临出门了又转过头来对他说:别告诉你妈啊!爸爸出去了。

10分钟不到,妈妈又进来了。

做的工作都一样,一进来先教导一番:为什么不给你钱啊,知不知道咱们家这钱都来之不易呀,小孩子要省着花。

孩子还不耐烦呢:“妈!行了,别唠叨了,我知道了!”妈妈又从兜里掏出了200元钱给了他。

临出门的时候转过头来说了一句:“我告诉你,别告诉你爸啊!”这样不仅是沟通不平等,连整个人都不平等了。

今天的家长应该明白,只有与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才能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提高。

当下的父母们有时会纳闷:为什么我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这是因为父母只满足了孩子的生存需求。

在沟通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要在人格上与孩子真正平等,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

这里的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家长放下长辈的架子,不要对孩子动辄发号施令;二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千依百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