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教学目标: 1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2 熟悉文章大意(重点字词句的翻译)3 分析文中刻画人物的方式(细节描写)4 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历史评价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含义,了解历史进程2、学习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手段3、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难点:1、刻画人物的方式及在文中的体现2、如何引导学生公正理性的评价或判断人物教学过程:1、司马迁、《史记》简介2、垓下之围浅析3、项羽的形象分析4、理性客观评价项羽导入:①同学们大家好,大家都下过象棋或者看过象棋吧!大家说说看象棋里面都有些什么啊?说得非常好,但是大家好像忽略了什么东西。

大家只说了棋子,但是棋盘呢!棋盘中间写了四个什么字吧!楚河汉界!对了,由于当年楚汉相争十分的激烈,因此把象棋中的两方对垒看做另一场激烈的战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汉相争的最后一站《垓下之围》发展: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我们先来简单的回忆一下司马迁及《史记》。

大家快速的浏览一下课前导引,了解一下《史记》。

一、作者、背景简介: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

司马迁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学习。

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

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

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

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

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这段历史在电视剧《大汉天子》中有展现,大家可以看看了解一下。

鲁迅评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

二文章浅析②大家请花几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看看文章大概讲了哪几件事?需要注意一下几个字:第一段倒数第二行的“美人和之”“和”读he(四声);第二段第一行“乃上马骑”“骑”读ji(四声);第三段第二行“亦足王也”“王”读wang(四声);111页第二行的“怜而王我”也读wang(四声);最后一段“舜目盖重瞳子”chong(二声),其它书上标出来的都标好写在书上。

文章的层次十分的清晰,每一段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首先来看第一段(请同学翻译,并对不了解的部分进行指正)③分析:第一段讲的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啊?(可提示:霸王怎么样啊?)我们来看看当时项羽所处的环境——四面楚歌,军情是何等的紧迫啊。

换做一般的将领,此时应该是召集部下一起商量怎么杀出重围。

但是项羽这时候却是饮着酒,唱着哀歌。

唱着乌骓马呀,虞姬呀,我该将你们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刚强男人柔情似水的另一面。

虞姬也是伤心不已,悲伤的和着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手下的人听到了都是悲伤不已,没有人敢抬头看项羽。

当时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就自刎而亡了。

当天晚上唱完歌,哭完之后项羽像我们大多数人想得一样选择了突围。

我们来看看他怎么突围的?路上都遇到了谁?做了什么?好,大家来看第二段。

(请三位同学翻译)④这第二段项羽干什么了啊?在哪里?打仗,文章用的词语是“快战”,地点是在东城。

大家注意看项羽突围的时候人数的变化,首先是八百骑,接着过了淮河,只有百余骑,之后是二十八骑,最后剩了二十六骑。

反过来,看看汉军,首先是五千骑追之,后来是数千。

兵力对比十分的悬殊。

大家仔细看看,第二段里面似乎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项羽迷路了,找田父问路。

但是田父“绐”之,绐的意思欺骗。

⑤但是大家说说,为什么田父要骗他呢?拓展:项羽巨鹿之战坑杀战俘,火烧阿房宫,屠城等所以,项羽是一个崇尚武力而且残暴的人,这样的人大家怎么会拥戴他呢!再加上连年争战,受苦的都是这些人民。

所以他们对打仗的人没什么好感。

在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田父要骗他了。

接着讲了第二件事,就是在东城打仗吧!我们都知道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时候天已经亮了,跑不掉了,失去了天时。

然后又迷路了,陷入了沼泽,失去了地利。

然后之前又说到了,不受人民的拥戴,失去了人和。

⑥项羽失去天时地利人和的人,又被那么多人围追堵截。

这时候项羽是怎么做的啊?他对部下说:论打仗,我还没有输过吧!现在这种局面了,我来为大家击溃围困之敌,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不是我打仗不行,是老天要我死啊!于是他斩将、刈旗。

汉军都怕他,退后几里路。

书上怎么说的,他斩汉一将,后来又复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不得不说,项羽勇猛过人。

前面的他自己也说道了,他力拔山兮气盖世。

这里我们看出了他的勇吧!现在来看第三段乌江自刎(两位同学翻译)项王这时候跑到哪里了?乌江。

可是后来他怎样了?自刎而亡。

于是我们不难知道这一段讲的是项羽乌江自刎。

这段也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大家看看项羽到了乌江边上,亭长已经桋船待了。

但是他并没有渡过去,而且把自己的马赠给了亭长。

然后再看后半部分,他在谁面前自刎的啊!马童。

为什么赠给马童呢?因为他是项羽的故人。

项羽想送他个人情。

我们看这两件事,他把自己最心爱的宝马赠给来帮自己的亭长,又把人头送给故人。

我们平时只说为朋友两肋插刀,但是他连头都送人。

不得不说项羽是一个特别讲义气的人。

⑦可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好不容易杀出重围,这时候却要自杀,那刚才不是多此一举么!早知道和虞姬一块自刎了。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他自杀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这说明他知廉耻吧!然后看第二段他要为诸君溃围,说明他是想为部下杀开一条血路。

但是到了这里发现不行了。

然后他觉得大丈夫应该死得顶天立地,不能让敌人侮辱活捉。

所以这一系列的因素促使他在乌江之刎。

李清照钦佩他这种知耻重义的行为,于是写下了《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太史公评(两个同学翻译)司马迁把项羽的迅速崛起联想到了是不是因为他是舜的后代的缘故呢!因为当时项羽的实力并不强,起于农亩之中。

三年时间就率领五路诸侯灭了秦国,分封天下,发号政令。

虽然最终没有取得好结果,但是他这样的功绩自古以来还没有呢!于是司马迁将项羽归于本纪中,本纪就是记述帝王的,课件司马迁对他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陈胜吴广是归于世家,那是记述诸侯的。

但是看到本文后半段“及羽背关怀封楚”开始。

我们来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评论项羽失败的原因的。

第一句“及羽背关怀封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判己,难矣”。

引入:巨鹿之战,及项羽杀楚怀王。

⑧为什么说放逐义帝,王侯判己那么重要呢?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三国的曹操。

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名正言顺。

项羽当初是打着恢复楚国,用的是楚怀王的名义。

现在却把他杀了,然后诸侯们都认为背信弃义,乱成贼子。

而且他把天下分成五份,自己回到了楚国。

但是大家知道一句话叫“逐鹿中原”,中原就是现在的西安河南等地。

因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

项羽却离开这里。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出项羽是一个缺乏政治远见的人。

继续往下看“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⑨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呢?骄傲自大,逞英雄而不学习古人。

认为天下是靠武力来治理的。

大家知道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诸侯,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完全可以杀了刘邦,但是他没有。

之后又有一个彭城之战,他又可以杀了刘邦,也没有。

只觉得我把他打败了就行了。

可见他的军事思想是多么的单纯啊!最后一部分,这个就很明显了。

项羽至死都认为自己的失败不是因为打败的缘故,是天要亡我。

司马迁说“岂不谬哉”,多么糊涂的人啊!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至死不改的人吧!总结:司马迁在这里既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过程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批评了他自矜武力以经营天下的错误,对他的失败给予了惋惜与同情。

司马迁的评价公允深刻,而且寓有作者的身世感,使项羽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具备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四项羽的形象分析前面我们看到项羽是一个有情有勇有义的人,知耻重义。

是一个生的伟大,死得光荣的大丈夫。

而且用三年时间就建立了那么高的功绩。

却是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四面楚歌的时候他还在儿女情长。

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

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搴旗,再现当年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姿。

然而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

在乌江的时候,项羽的宁死不辱,知耻不苟活的顶天立地。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说他原本可以东山再起的,但是不愿意,因此又可以说是自暴自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丈夫必须能屈能伸。

韩信都受了胯下之辱呢!⑩同学们,你们对项羽作何评价呢?假设项羽渡过乌江了,你认为他最后会成功么?为什么?如果你是项羽你会怎么做?毛主席在项羽的失败身上得到的教训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同学们,你们在项羽身上学到了什么呢?延伸1:大家看到文章后面的赏析,里面对整篇文章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里面讲到了《史记》的记录手法,大家想想如果按照时间顺序而不是人物活动来写的话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那就会成这样了,多少多少年,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围住,突围成功到了乌江边上,最后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而亡。

大家觉得历史是这样的话会有意思吗!所以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了这些细致的描写,我们才能够知道项羽是这样的一个有血有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人。

延伸2:大家看看延伸阅读,看看少年项羽是个怎样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什么,杜绝他的什么缺点。

提示:半途而废、胸有大志等。

注:板书是按照您当初在黑板上写的版本改得一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