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数学是学科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并“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
本文就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
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
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
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
”这就要
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挖掘出社会生活的数学素材,创设数学情景,组织学生有兴趣地思考与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到数学的普遍性。
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两个班级中创设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第一节课在一(1)班教室中教学,很多学生对于方向的辨认不是很清楚,总是感觉到很抽象,会把方向说反。
第二节课我把一(2)班的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找太阳出现的方向,联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以此为固定方向,让学生辨别教室和自己家的方位。
教师再稍加引导,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指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游戏活
动。
活动开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10元,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
在活动中:每个学生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等等。
用同样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进行评比。
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说出买了哪几个商品,每样商品买多少钱。
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学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的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等都体现数学的某种规律,让学生经历和认识这些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能有效地强化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超市的购物小票,请他们解释一下小票上的数据。
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位、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再苦口婆心地去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已经是轻松自如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呈现数学知识的多样化。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这样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数学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题材宜多样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式方法的呈现上,应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要把教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表达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让学生求异求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多种技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艳华.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J]. 2013,1
[2]卢小华.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013,11
[3]杨永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新疆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