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八、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l .效率优先(市场机制配置),兼顾公平 (国家宏观调控)。
l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九、中国目前国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l (一)高度重视研究和调整国民财富的初次分配: l 即从源头上贯彻五个统筹方针,认真研究和把握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它是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 比例关系的关键。 l 1.改革之初,经济学界多数人认为,投资率以 32%左右为宜。但实际上,除少数年份我外,中 国的资本形成率都在34%以上。20世纪90年代则 在37%以上。进入21世纪后还在上升,均在40% 以上。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美国的贫富差距虽然非常严重,但其富裕的人们热心慈善 公益蔚然成风。
l 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巨们生前身后都把万贯 财产捐献给了社会。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已向社会捐 助了上百亿美元,而且还宣布,他死后,将把99.9%的财 产都捐献给社会。
l 2000年1月,盖茨组建了“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成为 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资产已高达270亿美元。
用;价格杠杆;银行信贷。 l 结果:形成派生收入,并最终归结为:积
累基金与消费基金。 l 政府进行第二次分配,是以追求公平为原
则的。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三)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
l 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厉以宁):捐献 等。
l 社会进行第三次分配,是以公民自愿为原 则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二)分配中的效率问题
l 1.效率及其衡量指标: l 效率: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人们对
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做到人 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从定 义中,可以看出,效率包括以下两种: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配置效率:资源的最佳组合,以消除积压或 短缺;
l 技术效率:资源的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四)个人收入:PI l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或DI。 l PDI=PI-个人纳税额。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五、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经济的两大核 算体系
l (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为MPS l 我国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前采
用的。它把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作为国民 收入的唯一来源。 l (二)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为SNA l 西方界定国民收入为全社会一切部门的工 资、利润、利息、租金(不包括间接税) 的总和。
七、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及份额
l 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l 在资本主义社会,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受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支配,故其国民收入的分 配反映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分配的份额上, NI的大部分被资产阶级获得,小部分归无产阶级。 l 在社会主义社会,NI的绝大部分归劳动者共同占 有,国民收入的分配从属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支配。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三)关注国民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l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中国累计受捐款达 94.93亿元人民币,接受衣被9.66亿件,其它物质 折款105.05亿元。这些捐赠使3.6亿人(次)困难 群众受益。
l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 站、点27356个,比上年减少644个。全年直接接 收社会捐款14.2亿元,衣被6850万件,其中棉衣 被1722万件,其他捐物折合人民币8517.6万元; 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8322.5万元, 衣被1319万件,其中棉衣被124万件,其他捐物 折合人民币2897.6万元,使1849.2万人(次)困 难群众受益。
l 1.分配,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的 报酬):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l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 收入分配的一个基本原则。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3.从生产者角度看,生产的成本,即生产要 素的价格。
l 4.从要素供给者角度来看,生产要素的价格, 即生产要素提供者的价格。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全世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
l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并存两大核算 体系。
l 1993年后,联合国要求各国从1993年起各 国统一使用GDP指标,两大体系改为单一 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
l 1952年—1984年,中国采用的是MPS体系; l 1985年—1992年,在中国,MPS和SNA两
种核算体系并存; l 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正式取消MPS,采
用SNA体系,实现了与国际通用核算体系 的接轨。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六、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现代社会的三 种收入分配机制
l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一次分 配)
l 定义: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在与物质生产 有直接联系的各部门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不能忽视两极分化 中国人收入差距会越拉 越大?
l 当我们观察中国经济时,两条曲线总是格 外引人注目。
l 一条是不断下降的恩格尔系数,它表明食 品支出在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的总支出中 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l 另一条则是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基尼系数, 它每一次细微的上扬都会让人愁眉不展, 因为那意味着13亿中国人狭义的分配。 l ▲分配经济学——分配活动、分配关系及
其运动规律。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三、决定分配关系的因素
l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分配的水平; l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主
要是决定分配的原则和形式。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四、国民收入的会计结构或帐户体系:反 映国民收入的五个指标
l 2.国内生产总值:GDP。 l 指本国内由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和单位
投资所取得的收入总和。而GNP是本国居 民和单位在国内、外投资所取得的收入的 总和。 l 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投资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投资的收入)。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二)国民生产净值:NNP l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2.反映社会分配公平(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l 3.反映社会分配公平(平均)程度的另一个 重要指标:基尼系数。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4.基尼系数及其计算
l 基尼系数: l 计算公式:E=A/A+B。 l 现实运行: l (1)A=0,E=0:收入绝对平均; l (2)B=0,E=1:收入绝对平均; l (3)0<E<1:E值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l 不同所有制企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如 国企:税金、利润;工资;企业盈利。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市场进行第一次分配,是以追求效率为原 则的。
l 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l 结果:形成三种原始收入:物质生产部门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企业或集体的收入; 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第二次分配)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2.帕累托最优
l 帕累托最优的定义: l 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l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种表现: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3.分配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实现
l 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要素的价格(分配)——资 源的配置与利用——配置效率与技术效 率——效率。
l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要求: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现实运行:
l 双好: l 双差: l 前好后差: l 前差后好: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效率优先原则:指社会分配制度和分配政 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和国民 经济效率为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把 收入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效益越高收入 也就越多,从而使收入的分配起到调动企 业和劳动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努力提高 效率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2.这样高的投资率必然把最终消费压到了 底线,使得扩大消费和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成了空话。
l 3.有学者建议从2005年开始,投资率不应 超过38%,最好为36%左右,并提高居民 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
l 4.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二)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二是表现在专业性不强,分工不合理等方 面。慈善筹款机构、慈善执行机构职能不 清,筹款机构忙着自己做项目,执行机构 忙着筹款,右手筹钱左手花,不仅降低了 专业性,而且效率低下,并容易导致慈善 腐败。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十、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l (一)分配理论(或要素价格理论):一 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l 定义: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在初次分配的 基础上进行的分配。
l 政府进行第二次分配,是以追求公平为原 则的。
l 原因: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满足 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 体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国民经济平 衡发展的需要;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手段:财政机制。 l 具体渠道有:国家预算(主要);劳务费
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在这一生产过程中 所耗费的折旧后的余额。 l NNP=GNP-折旧(D)。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1)
l (三)国民收入:NI l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以货币计
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的总和。即V+M。它是反映一国综 合国力的综合性指标。由于它最终会形成 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各种收入,如国家收 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等,所以称国民 收入。
l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l 一是表现在慈善机构的数量较少。目前我国的慈 善公益组织大约100多个,而美国1998年豁免减 免税收的慈善公益机构就有120万个。筹款能力 最强的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年 筹款额还不到8000万元,100多家筹款机构的年 收入不到GDP的0.1%。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的信 息交流不足,接受捐赠的渠道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