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解析


28-29 逻辑思维能力
30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观择一
3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2 阅读理解能力
33 写作
模块一 教师职业理念 课程架构
职业理念
教育观 学生观
1、教育观概述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之“教育观”
综合素质 课程架构
《综合素质》题型分析
题型
题数 每题分值 总共分值
单选题 共29小题 2分
58分
材料分析题 共3小题 14分
42分
写作题 共1题
50分
50分
注意: 1、满分150分,合格分数线一般为70分; 2、是否通过分数=卷面分数×0.8 来计算。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4.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前 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步骤一:从___号烧瓶倒入___号烧瓶......”“显徽 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拖住___......”这说明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范
倡导三维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 以学科为中心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师生地位 突出教师中心主义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课程评价 强调甑别与选拔
强调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课程管理 课程刚性化管理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答案】D 【解析】班主任孙老师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违背了实施素 质教育的方法,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你,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 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 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2.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9.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 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 利于( )。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答案】A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6.小(2)班的孩子们在“六一”汇演的节目排练时, 洋洋和健健总是不能跟着刘老师做动作,站在原地发呆。为了不影响班 集体的表演效果,刘老师不让他俩参加演出。刘老师的做法( )。 A.恰当,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 B.恰当,教师应维护班集体荣誉 C.不恰当,教师应引导全体幼儿参与集体活动 D.不恰当,教师应要求幼儿必须参与集体活动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10.绘画活动中,菲菲在纸上画了个黑色的太阳,此 刻吴老师恰当的作法是() A.批评菲菲的画不合理 B.耐心问问菲菲的想法 C.帮助菲菲将太阳画成红色 D.要求菲菲画出红色太阳
【答案】B 【解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教师观
1、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模块一:职业理念(三观)主要出题形式: 1、单选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 2、材料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14分,共计:14分。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第二讲:学生观 第三讲:教师观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持有的看法 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 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 和态度,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 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即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教育观核心:教育目的 既“教育为了什么”
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 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
面向所有学生
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 数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畸形 教育
各课程平等对待
学科课程:重视所谓的“主科”
使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 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 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 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 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答案】A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 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一起分享收获,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的 做法( )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B 【解析】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加知识,而通过知识的分享以及老师的点评 又能进一步拓展学习资源,因讲:教育观
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教育结构 教育方法 课业负担 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
以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 为目的,唯分是举
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 会审美的教育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素质 素质就是既包括先天的生理素质,又包括在后天环境和教育 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第一,生理素质。主要有身高、体重的正常发育,消化、循 环、内分泌等主要生理系统的健康和良好教育,以及良好的运动 和适应能力。 第二,心理素质。包括直接承担人的认识过程的智力因素和 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及构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的智力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 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以及审美的知识和情趣等等。 这三种素质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来说,生理和 身体的素质是人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 质基础。
【记忆诀窍】:提素个性创两全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基本要求 2、德育为先,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举 3、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①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逐步建立起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 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 4、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答案】C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7.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 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台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 者为中心”,在韩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育者自身作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课 堂参与和积极性,故本题答案选A。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5.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 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 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校长把素质教育简单当成是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对素质教 育的理解太片面,故选A。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8.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 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 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老师并没有因为陈涛总是不会还爱举手回答问题就训斥他, 而是在课后积极帮助鼓励他,说明老师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故选B。
【答案】B 【解析】考题通过常规行为判断应为错误行为,排除选项A、C。剩B、D两个 选项再进行二次辨析。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本的社会实践课程被数学课所剥夺,也就 是单纯的以学科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择B。因D 选项为体现出团结合作内容,故不选择。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综合素质》考点分析
题号
历年考点分析
01-04 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简称“三观”
05-12 教育法律法规(8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13-16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爱2人1终身)
17-25 文化素养(历史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素养)
26-27 信息处理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