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风偏瘫及脊髓损伤康复

中风偏瘫及脊髓损伤康复


仅有极细微屈伸
•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可作勾状抓握,但不能 伸指
•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肩0度肘屈90度下前臂旋 前旋后肘伸直盲可取90度; 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 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 展活动
• 出现相对独立的协同运动活动;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
肘伸直肩外展90度;肘伸直
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
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功能障碍分器官的病损 (impairment)、个体水平的残疾(disability)和社会水平的残障 (handicap)。
1、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U)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中国(CSS)、
美国(NIHSS) 2、日常生活活动评定(ADL)
Bathel指数、FIM(功能性独立评定) 3、运动功能评定
Bobath、Brunmstrom、Fugl Meyer。
4、Brumstrom偏瘫恢复六个阶段
ⅠⅡ 逐渐明显
Ⅲ Ⅳ ⅥⅤ 逐渐恢复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痉挛 分离运动
精细运动
速度运动
偏瘫恢复六阶段
上肢

•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 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中脑、脑桥
姿势反射
延髓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脊髓
牵张反射
调控水平
人体反射与调控水平
反射
体位
阳性 反 应
脊髓
屈肌收缩反射
伸肌伸张反射
交叉性伸展1
交叉性伸展2
脑干 姿势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 性颈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 颈反射
仰卧下肢伸展
仰卧一侧下肢 屈曲 仰卧一侧下肢 屈曲 仰卧下肢伸展
仰卧头中位, 四肢伸展 膝手位
动脉血栓性脑梗塞
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 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OCSP分型临床亚型(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
全前循环梗塞(TACI)三联征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三联征的两个 后循环梗塞(POCI)椎基动脉综合征,同侧颅神经瘫痪及对侧 感觉运动障碍 腔隙性梗塞(LACI)即纯运动性轻偏瘫
• 我国新发病例超过150万。 • 每年造成数百亿人民币损失。 • 美国300亿美元损失。 • 我国是以药物为主体急性脑卒中基本治疗模式。 • 脑血管发病现状——关键是防治和模式转变。 • 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但有
时间窗问题,需要快速抢救模式。美国接受溶栓比例 由2%上升为19%。
肌力丧失
0-5级肌力
量变化 肌力训练
失去正常的肢体运动功能,表现为粗大异常运动模式。
中风的高级中枢神经受损,低级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 于是出现脊髓反射异常亢进。上肢屈肌共同运模式和下肢伸肌
共同运动模式,严重妨碍肢体正常运动。
1. 联合反应: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患侧肌肉收 缩
2. 共同运动(联带运动):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 项活动时引发一种组合运动,没有 选择性运动。
(2)运动功能恢复机制
1.功能代偿方面 a 同侧大脑支配 b 大脑两侧半球联系
2.抑制解除后神经功能联系再通: 结构性、传递性和功能性
3.神经再生 出芽现象是脑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
础之一,分再生性出芽及侧枝性出芽。
4.其他相关学说 体感训练、心理及神经易化

四、康复评定
功能评定意义在于辨别患者障碍所在、障碍严重程度,评价预后、 结局、指导治疗及学术交流。
中风后期康复——中风早期康复——卒中病房 国家科技九五、十五攻关项目 1. 脑血管病早期康复 2.脑血管病康复三级网络建设 3.急性缺血性中风辩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 (灯盏细辛注射液)
二、中风分型及主要临床特点
中风分型、疾病严重程度、治疗状况、(溶栓抗凝,降纤, 活血化淤)康复策略
中风因病变部位、性质、范围不同,可出现不同临床症状 和体征,并组成复杂临床综合征。
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
下能使踝背屈
健腿站,病腿可先屈

膝后伸髋在伸膝下作
踝背屈(中心落在健
腿上)Hale Waihona Puke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Ⅵ
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
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
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
能完成合并足的内外翻
表 运动系统的神经支 配
运动统合水平
形态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
大脑皮质
稳定型精细动作
基底核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
小脑
中风早期康复
一、概况
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又称脑 卒中或中风,主要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血管痉挛,闭塞或 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功能 损害。
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溢血、蛛网膜 下腔出血年发病率 400—700/10万、年死亡>150万、全国存 活600-700万,致残率75%. .
LACI-腔隙性梗塞
中枢性偏瘫与周围性偏瘫区别
原因 等级及范围 障碍点
康复过程
本质 训练原则
中枢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一组肌群或整个 肢体弛缓、痉挛 姿势反射、异常运动 模式、运动控制丧失 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分离运动 质改变 以纠正异常运动模式 诱发随意运动为主
周围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一块或几块肌肉
肩前屈30-90度时前臂旋前和 单独伸展
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
上举过头
•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 无明显辩距不良,速度比健侧 度和标准性比健侧差 差(<5s=
下肢
阶段
I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在坐和站立上,有宽、 Ⅲ 膝、踝、协同性屈曲
坐位屈膝90度以上,

可使足后滑到椅下方,
三、中风康复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有学者统计,存活中风病人中,10%无明
显残疾而恢复工作,40%遗留轻度残疾,40%需 特殊设备辅助,10%需专人照料。
H Rnsk 报导经康复处理的偏瘫病人,90% 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其中30%恢复工作。
治疗组 90%恢复步行 24%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对照组 60%恢复步行 5%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次后原有很多脑部西替见批批替7-17页)
大梗塞 (5cm以上)
中梗塞 (3-5cm)
小梗塞 (1.6-3cm)
腔隙性梗塞 (1.5cm以下)
多发性梗塞
中脑梗塞
脑桥梗塞
LACI-腔隙性梗塞
PACI-基底节梗塞
PACI-皮层梗塞
TACI
POCI- 脑桥梗塞
延髓梗塞
大 脑 中 动 脉 高 密 度 征
紧张性迷路反 射 调整反射 颈调整反射
脑皮质 平衡反射 仰卧倾斜反射
坐位反射
俯卧位
仰卧头中间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