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规划概述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南宁港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南宁港的功能和性质,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以《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08-2020)》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为指导,规划范围为XX市辖区范围内的右江、左江、郁江及红水河等河段的岸线,规划涉及河段总长474.1km。
本次规划利用港口岸线36.692km,其中货运岸线29.505km,客运岸线4.540km,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647km。
规划利用港口岸线中已开发利用岸线3.114km。
规划货运岸线33处,客运岸线34处,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3处。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南宁港划分为六景港区、牛湾港区、中心城港区、隆安港区、XX县港区和马山港点。
六景港区为核心港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六景工业园区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危险品运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功能。
牛湾港区为重要港区,为XX市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货运输,积极拓展保税及现代物流功能。
中心城港区重点发展旅游客运,货运功能逐步退出。
隆安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运输。
XX县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
马山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
南宁港重点规划建设10个公用码头作业区和4个旅游客运码头,其中六景港区规划建设六景转运站作业区、八联联营厂作业区、覃寨村作业区、杨村作业区、新兴村作业区、鹤笋作业区和飞龙作业区;牛湾港区规划建设牛湾作业区;隆安港区规划建设宝塔作业区;XX县港区规划建设石村作业区;中心城港区规划建设亭子、民生、蒲庙和青山旅游客运码头。
规划公用码头作业区将形成码头岸线长11.988km,全部为深水码头岸线,可建120个深水泊位,陆域面积782.7hm2,年通过能力为货物5840万吨。
1.2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目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4年修订稿)、《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15〕25号)、《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2017 年)、《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07 年)、《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08-2020)》、《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法规及上一层次规划相符,与《XX市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控制规划(修《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编)》、2020 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 年调整)》、《XX市主体功能区规划》、《XX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XX县城总体规划、《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广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同级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总体相协调。
部分规划岸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XX市水功能区划》(南府复〔2012〕107号)、《XX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XX市生态功能区划》、隆XX县城总体规划、XX县县城总体规划存在一定不相符之处,应落实本规划环评提出的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及影响减缓措施。
1.3规划方案调整建议经分析,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在规划规模、发展目标、港区布置、功能定位及配套设施规划上基本合理,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环评认为需对部分岸线规划进行优化调整,调整方案如下:(1)将中心城港区三江航道站岸线调整出XX市邕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工程二级保护区范围外。
(2)对位于XX县南乡镇西津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六景港区高山岸线,由于周边无规模工业园区,且附近工业企业的物流运输也并不依赖水运,因此,建议取消该岸线。
(3)牛湾港区牛湾作业区部分规划作业区进入XX区长塘镇洞江村冲么坡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建议缩减牛湾规划岸线长度、优化牛湾作业区规划范围,将牛湾作业区调整出XX区长塘镇洞江村冲么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外。
(4)对位于XX县百合镇南岸村南岸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XX 县港区南岸岸线,由于该水源地属于地下水,南岸岸线前沿郁江水域属于该水源地取水口下游排泄区,规划岸线实施不会对水源地取水水质造成直接影响,建议将缩减南岸规划岸线长度,避免进入XX县百合镇南岸村南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
1.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
表9.1-3南宁港规划岸线负面清单如下:(1)中心城港区杨美客运岸线,六景港区塘孔、白沙、长古坪客运岸线及秋江、飞龙、平塘江口、南乡、高山货运岸线禁止设置排污口。
(2)中心城港区XX市区航标维护、上尧、沙井、陈东、南宁航道管理局基地、西郊、南宁航道养护中心、三津站、上灵站、忠良等支持系统/客运岸线,应严格控制开发时序,在XX市完成邕江取水口上移工作、并撤销现行的XX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前,禁止开发利用。
(3)中心城港区青秀山站、青山、五象、良庆站、万达茂客运岸线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及规模实施,在项目实施前,应征求青秀山景区管理机构的同意意见。
(4)牛湾港区牛湾作业区规划新增散货用途的泊位尽量设置在位于作业区中部的9#~13#泊位,在邻近作业区边界的岜平村及烟墩村完成搬迁以前,禁止对距这两处居民点较近的3#~5#泊位新增散货用途。
(5)六景港区六景转运站作业区禁止对六景转运站作业区邻近六景工业园区水厂厂区的泊位(1#、2#泊位)新增散货用途。
1.5规划方案实施环保要求(1)目前广西尚未颁布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在今后规划实施过程中,对与批复的广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不符的规划内容应予以调整,确保当地环境水平不降低。
(2)对于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用地规划不相符的中心城港区西郊、陈东、上尧、民生、亭子、五象、青山、万达茂、龟山、蒲庙旅游码头以及各水上公交站点,与隆XX县城总体规划不协调的隆安港区港口支持系统岸线,与XX县县城总体规划不协调的XX县港区两段港口支持系统、麦屋村、蒙屋岸线,编制单位应及时与相关规划部门或管理机构进行协调,在下一阶段相关规划修编时对上述岸线或项目予以考虑,确保规划港区用地需求。
(3)规划中心城港区XX市区航标维护、上尧、沙井、陈东、南宁航道管理局基地、西郊、南宁航道养护中心、三津站、上灵站、忠良岸线位于现行的XX 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
建议XX市政府加快实施邕江取水口上移方案并撤销现行的XX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消除对规划实施造成的环境因素限制。
(4)目前XX市尚未颁布邕江取水口上移方案,在今后规划实施过程中,对与批复的XX市邕江取水口上移方案相关管控要求不符的规划内容应予以调整,确保XX市邕江饮用水水源不受规划实施影响。
(5)根据《左江佛耳丽蚌调查报告》(广西水产研究所,2005年),左江在江西扬美镇附近江段有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瘤丽蚌分布记录,规划中心城港区扬美旅游码头岸线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应对评价范围内底栖生物进行详细调查,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多瘤丽蚌的影响程度。
(6)为减轻规划岸线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南宁港规划岸线优先考虑依托所在地市政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议各地加快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尽可能将港口污水纳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保护纳污水体的水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
(7)建议海事部门尽快成立有资质的船舶污染物接收企业,对船舶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置。
(8)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对未纳入本轮规划内容的现有隆安老港码头(即隆安水运服务站)、XX县港务所码头等老旧码头予以清退。
在完成清退前,这些码头应当落实好水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的防范工作,以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及居民用水安全。
1.6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1.6.1环境敏感区(1)水源保护区规划江段及沿岸共分布有集中式取水口共计60处,包括县级以上集中式取水口10处,乡镇级集中式取水口13处,村屯级集中式取水口37处。
本轮南宁港规划涉及9处水源地保护区,其中XX市市区水源地6处、乡镇级水源地1处、村屯级水源地2处。
(2)生态敏感区评价区域分布有生态敏感区包括1处风景名胜区(自治区级)、1处湿地公园(国家级)、18处鱼类“三场”及洄游通道。
(3)重要社会关注区南宁港各港区影响范围内分布的居民集中区共涉及82个。
1.6.2水环境1.6.2.1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05年至2017年XX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按年均值评价,雁江、蒲庙、六景等3处断面部分年份水质超出水质目标要求,溶解氧是影响江河水质的主要指标;其余监测断面水质均能满足水质目标要求。
1.6.2.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港区污水主要包括船舶污水、生活污水、机修含油生产污水和集装箱洗箱污水,其产生量决定于规划水平年港口设施的数量及其平均产污水平。
船舶污水主要包括压载水、洗舱水、舱底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等。
经咨询XX市海事局,XX市目前没有接收船舶污水及固体废物的专业机构,到港船舶舱底油污水如上岸接收处理,应向海事部门申请,由海事部门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有偿接收处理;船体自带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将船舶污水处理达标后运至海事部门许可的区域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
港区生活污水优先考虑通过后方市政污水管网接入所在区域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置,没有接入条件的,应通过自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一级标准后排放,对受纳水体影响较小。
生产废水通过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并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环境影响不大。
船舶废物、船舶污水等未按规定处理随意排放入河,散货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洒落入河等行为,均可能使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难降解的污染物在河底沉积物中累积,造成污染影响。
应通过督促到港船舶严格执行污水处理排放及废物回收上岸的规定、优化装卸工艺减少货物洒漏量等措施减轻港口运营对河底沉积物的不利影响。
1.6.2.3环境保护对策及影响减缓措施(1)对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岸线,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XX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4年修订)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XX市邕江取水口上移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