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园林树木学
1 园林树木的概念
1958年以前,我们将园林树木称为观赏树木,但园林树木不仅只具有观赏作用。现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即要美观、但大多数要具有抗污染和防护功能。其概念如下:
园林树木:指种植在公园、厂矿、机关、学校、街道、风景区等具有防护、美化观赏作用的树木,我们称其为园林树木。
园林的范围:城市绿地,城郊风景区,也包括城镇或农村庭院。但目前主要指城市及城郊风景区。
园林树木的特点:
(1)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因树木原是野生的,它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大不相同。城市温度高,气候干燥,大气污染严重。因此,园林树木必须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2)俱有美化,防护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功能。
2 园林树木的分类
2.1 植物分类方法
最早的在古希腊时(公元前381年)亚里斯多德及其学生(植物分类之父),它们对480多种植物进行描述,分成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四大类,在每一类下面又分为野生的、栽培的、水生的、陆生的;有利的、无利的。
18世纪瑞典林奈根据植物雄芯的数目、长短、排列方式、心皮有无,花的有无,把植物分成24纲。
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物种类型统一,是因为来源的一致”。即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血缘关系进行分类。
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这是现在通用的自然分类法又叫系统分类法。
(1)种的概念: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生存条件的很多植物个体的总和。
种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其性状是稳定的。可以遗传,但经过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产生变异,往往出现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
以“桃”为例,它在植物中的分类情况如下:
界 植物界
门 种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离瓣花亚纲
目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蔷薇科
亚科 李亚科
属 梅属
亚属 桃亚属
种 桃
2.2 植物命名法
现在国际通用的植物学名用拉丁文,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第 2 页 双名法: 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词作为植物的学名。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词字为种名。双词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的缩写。
如: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
Ginkgo 为属名;
biloba 为种名,是形容词“二裂的”意思;
L. 为命名人Linnaeus的缩写。
2.3植物园林应用中的分类
2.3.1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 具有体形高大、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分枝点高、寿命长等特点。
根据高矮分为:大乔木(20米以上),中乔木(11~20米),小乔木(6 ~ 8米)。
根据四季叶片生长状态分:常绿乔木、落叶乔木。
根据叶形分为:阔叶乔木、针叶乔木。
如:香樟、女贞、桂花、山茶、广玉兰、毛白杨、榆、朴、槐、栎、七叶树等。
2、灌木 没有明显主干,多呈丛生状态,或自基部起分枝。按高度分:大灌木(2米以上),中灌木(1~2米),小灌木(1米以下)。按生长习性分:落叶灌木和常绿灌木。
如:天南竹、海桐、含笑、构骨、大叶黄杨、夹竹桃、蜡梅、木槿、榆叶梅、本香、莲翘、月、季等。
3、藤木类 凡植物不能自立,必须依靠其特殊器官(吸盘或卷须),或靠蔓延作用而依附于其他植物体上的,称为藤本,亦称为攀缘植物。藤本也可分为落叶藤本和常绿藤本。.常绿藤木:如常春藤、络石、薜荔等;落叶藤木:如紫藤、地锦、葡萄、金银花、猕猴桃等。
4、竹类 属于乔本科的常绿乔木或灌木、干木质浑圆、中空而有节,皮翠绿色;但也有呈方形、实心其他颜色和形状,不过为数极少。如:毛竹、刚竹、孝顺竹、慈竹、若竹。
5、花卉 指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香郁馥,具有观赏价值得草本和木本植物,但通常多指草本植物。根据花卉生长期的长短及根部形态和对生态条件要求分为: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和水生花卉。如:千日红(一年生花卉)、虞美人(二年生花卉)、一串红(宿根花卉)、郁金香(球根花卉)、荷花、睡莲(水生花卉)。
6、匍地类 指园林中种植低矮草本植物用以覆盖地面,干、枝等均匍地生长。如:铺地柏。
2.3.2 按树木的生态习性分类
1、按温度因子分类: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半耐寒树种。
2、按水分因子分类:耐旱树种、耐湿树种。
3、按光照因子分类:阳性树种、中性树种、阴性树种。
4、按空气因子分类:抗风树种、抗烟害和有毒气体树种、抗粉尘树种和卫生保健树种(能分泌和挥发杀菌素的芳香分子)。
5、按土壤因子分类:喜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贫瘠土树种和海岸树种。
2.3.3按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分类
观赏树木的分类,以美观、实用、双方兼列,并注意其固有形态,求一较合理的分类,可分为观林木、观花、观果、观叶、观枝干、观形等六类。
赏树形类(形木类):镘头柳、塔柏、球柏、雪松
赏叶类(叶木类):轴榈、马褂木、羊蹄甲、五角枫、鸡爪槭、紫叶李
赏花类(花木类):白兰花、桅子花、茉莉、米兰、含笑
赏果类(果木类):金银木、平枝栒子、紫珠、火棘、石榴、荔枝、柿子
赏枝干类(干枝类):豹皮樟、榔榆、白千层、木瓜、白皮松、龙枣、龙桑、龙第 3 页 须柳、游龙梅、垂枝榆、龙爪槐
赏根类(根木类):榕树类、梅、楸、山茶、落叶松
2.3.4 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
1、孤植树类。树形美观、观赏价值高,在园林中适用于孤植树种,树木本身可独立成景。比如世界五大公园树:(1)日本金松;(2)金钱松;(3)雪松;(4)南洋杉;(5)巨杉。
2、庭荫树。在庭院中栽植的冠大荫浓、以遮荫为主,兼顾树形等观赏价值的乔木。银杏、悬铃木、樟树、槐树。
3、行道树。主要种在道路两旁,构成街景,并给行人和车辆遮荫的一类树木。其要求抗性强,耐修剪,分枝点高2.5m以上的能适合城市生态环境的。如毛白杨、槐,悬铃木、重阳木、榆、七叶树、毛岩子、小叶榕、木麻黄、石粟。
4、绿篱树类。树型饱满、枝叶茂密、易于修剪成形的树种,常用来划分空间、隔离用。主要起防范作用,能分隔空间屏障视线,作雕像,山石的背景。榆、侧柏、桧柏、雪柳、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小蜡等。
5、垂直绿化树。主要为藤木类植物。用于垂直绿化的一类树木,一般作棚架、廊、门、灯柱、枯树的立面绿化,如紫藤、凌霄、地绵、金银花、络石。
6、地被植物类。用以铺盖地面的低矮灌木和匍地类植物。
7、花灌木类。利用花卉的色、形、味来营造多彩的景观的植物。(1)作为高大乔木同地面的过渡,丰富边缘线,其一般具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2)有的植于草坪区路边;(3)有的做基础栽植;(4)有的在栽培群落中作下木;(5)还有的可布置成专类园。牡丹、月季、杜鹃、丁香、连翘、榆叶梅。
8、盆栽及造型类。主要指运用人工种植、造型独特的盆栽植物用来造景。要求树干姿态古曲、叶型小,生长较慢,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木,榔榆、梅、日本五针松、龙柏、罗汉竹等。
9、防护树类。具有防风、防沙、固堤、防火等功能的植物,用于城市的防护带,如高压走廊、河堤等。
10、室内装饰类。主要选用耐阴性强、观赏价值高、无毒、有特殊寓意的植物,用来装饰室内景观。
3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3.1 植物与环境
环境:指气候、土壤、动物、植物、人等组成的外界因素的总和。
环境因子:在任何综合环境中,都包含着许多性质不同的单因子,如气象因子(光、热、水、气);土壤因子(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人为因子(利用、改造、发展、破坏、污染……)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单因子即为环境因子。每一环境因子在综合环境中的质量,性能等都会对植物起着主要或次要;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作用。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而不可缺少的因子称其为生态因子。如气候、土壤等。
生态习性:一种植物长期的生活在某种环境里边,对环境适应而形成的习性叫生态习性。
生态类型:有相似的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性的植物属于同一个生态类型。如在水里生长的植物叫水生植物,陆地生长的叫旱生植物,盐碱土上生长的植物叫耐盐碱植物。
生态幅:各种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强度的适应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死亡,这种适应范围,叫做生态幅。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 第 4 页 (2)环境因子综合作用于植物:相同(相似)的环境条件长期作用于不同的植物,往往形成植物外貌上的相似性;不同环境条件长期作用于植物,就产生不同类型的植物;
(3)植物长期生活在综合环境中,经过长期的适应,而生活下来,与此同时形成了这种植物对这种环境的要求——生态习性;
(4)每种植物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
3.2 温度因子
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一日中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良好;
一日中昼夜温差小或恒温,植物生长差;
我国大部分地区植物在日变幅为10—15℃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
2、突然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1)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强大的寒流以及夜间辐射降温引起的低温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树木开始出现受害的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低温越接近临界温度,植物受害越严重。低于临界温度时死亡。根据临界温度是在0℃以上还是以下可以把树木受害的情况(分成)冻害与寒害。
寒害:因0℃以上低温造成树木生理活动(如光合、呼吸、蒸藤、吸收)的降低和体内代谢平衡的破坏,而使树木受害,这个现象我们称其为寒害。
冻害:温度降到0℃以下(冰点)使植物细胞间式细胞内结冰引起树木受害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冻害。
(2)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当温度超过最适范围继续上升时,也会对树木产生危害。主要使(细胞)原生质发生质变,凝固,新陈代谢平衡被破坏。而生长受抑的现象,如持续高温树木则死亡。另外,高温使树木蒸藤作用加剧,土壤蒸发量加大,出现干旱,使树木根系吸不上水而萎蔫,严重时使树木死亡。
3、温度与植物分布
由于温度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因而也制约了树木的分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植物分布广;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弱,植物分布窄。
3.3光照因子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从这个意义来讲,没有充足的光照,绿色植物则不能生存,而且O2的来源也受到抑制,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光对树木的影响包括光谱成份和光照强度两方面:
1、光谱成分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1)红光:能促进CO2的分解和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促进种子的萌发、茎的伸长;
(2)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3)青光、蓝紫光:能抑制树木的伸长而形成粗壮的形态。同时也是树木细胞分化的最主要光线。
(4)红外线:促进树木茎的伸长,增加树木的体温。
(5)紫外线:抑制茎的伸长,引起树木的向光性,促进花青素形成。
2、光照时间长短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每日所需的光照时数一般为12—14小时。延长日照时间,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或延长生长期;缩短日照时间,可以抑制植物生长或缩短生长期。
3、光照强度对树木的生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