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电大《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新版作业答案《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一、错、错、错、错、错、错、对二、1、C, 2、A,3、C,4、B,5、B,6、D,7、C,8、B,9、A,10、B,11、C,12、C三、ABD、ABCD、AB、BCD、ABCD、ABCD、QBCD、ABCD、AB、AC、AC四、1、试述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价格条款的主要内容。
答:价格条款的主要内容有:每一计量单位的价格金额、计价货币,指定交货地点,贸易术语与商品的作价方法等。
2、试述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主要作价方法。
答:货物的作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固定价格、滑动价格、后定价格、部分固定价格,部分滑动价格。
五、案例一:合同未成立。
理由:芬兰的公司对包装条件做了实质修改,构成反要约。
案例二:合同成立。
理由:该要约系不可撤销要约,在接到要约的当天,A&AT即以电话将告知绿色公司表示完全接受要约。
合同日期就为10月11日,理由是在要约未规定承诺的方式下,以电话告知比邮寄的方式快,符合《公约》第二十三条规定。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二第一至三题参考答案一、对、对、错、对、错、错、错、错、错、错、错、错二、CCACA ACABB DDDBB BABAB B三、ACD、BC、BCD、ABD、ACD、BCD、ABCD、BCD、ABD、ABC、ABD、BCD、ABD、AB、ACD、AC、ABD、AC四、1、试述承运人的责任与承运人的责任豁免。
答:(一)承运人的责任。
《海商法》第47、48、49条规定了承运人必须履行的最低限度责任:(1)承运人须在开航前和开航时恪尽职责使船舶适航,其具体含义有三点:a、在开航前与开航时船舶适用于航行;b、船员的配备、船舶装备和供应适当;c、船舶要适合货物的安全运送和保管;(2)适当和谨慎地装载、搬运、配载、运送、保管、照料和卸载所运货物;(3)按照约定的或习惯航线或地理上的航线将货物运往卸货港。
承运人的责任豁免。
《海商法》第51、52、53条列举了14种情况下免除承运人依法承担的责任。
它们是:(1)承运人对船长、船员、引水员或承运人的雇佣人员,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为、疏忽或不履行义务。
(2)火灾,但由于承运人的过失所引起的除外。
(3)天灾、海上或其它可航水域的危险和意外事故。
(4)战争或武装冲突。
(5)政府或主管部门的行为、检疫限制或司法扣押(6)罢工、停工或劳动受到限制。
(7)海上救助或者企图救助人命或财产。
(8)托运人或货主、其代理人或代表的行为。
(9)货物的自然特性或固有缺陷。
(10)货物包装不良或标志欠缺、不清楚。
(11)经谨慎处理仍未发现的船舶潜在缺陷。
(12)非承运人或其受雇人、代理人过失造成的其它原因。
(13)运输活动物固有的特殊风险造成的活动物灭失或损害;(14)依照协议或法律或惯例将货物装载载舱面上,因这种装载的特殊风险造成的货物灭失或损坏。
2、试述什么是共同海损、单独海损和单独费用。
答:共同海损指海上运输中,船舶、货物遭到共同危险,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和合理地作出特别牺牲或支出的特别费用。
单独海损是指货物因承保风险引起的不属于共同海损的部分损失。
单独费用是为了防止货物遭受承保风险造成的损失或灭失而支出的费用。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三一、判断错、错、错、对、对、对、错、错、错二、单选三、多项选择ACD. BC. BD. ABD. ABC. ABC. ABCD. . ABD. AC四、1、试述国际投资争议的类型。
答:国际投资争议是指因外国私人投资问题而引起的各种争议。
国际投资争议依其产生的场合、起因及其性质,可以分为契约与非契约争议两大类。
(1)契约争议。
契约争议是指投资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因对契约的解释、履行、修改或废除而产生的争议。
包括:一般投资契约争议和特许协议的争议。
(2)非契约争议。
非契约争议是指在东道政府或其机构与外国投资者并无投资契约关系的情况下,同东道国方面原因或投资者的行为而引起的争议。
主要包括:a国有化争议;b东道国管理行为争议;c东道国发生内乱、革命等引起外国投资者财产损失的争议;d投资者行为引起的争议。
2、试述《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赋予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特权和豁免。
答:公约赋予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相应的特权和豁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诉讼程序上,除公约另有规定外,针对机构的诉讼只能向与机构有某种特定联系的会员国境内的有权管辖的法院提起;(2)在资产方面,机构的财产和资产,应免受搜查、征用、没收、征收或通过行政或立法行为的其他任何形式的扣押;机构的一切财产和资产应不受任何性质的限制、管制、控制以及延期偿付;(3)在档案与通讯方面,机构的档案无论在何地都不受侵犯,会员国对机构的公务通讯应对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公务通讯同等对待查;(4)在税收方面,对机构及其资产、财产、收入和公约授权经营的业务和交易,应免于一切税收和关税,机构还免于承担征收或缴纳任何税收或关税的责任;(5)机构的官员在执行公务中所履行的行为,应免于诉讼程序。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四一、对二、A、三、ACD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的经济贸易争议包括哪些?答: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现行的《仲裁规则》第2条,其受理案件的范围为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这些争议包括:1、国际的或涉外的争议;2、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或台湾地区的争议;3、外商投资企业相互之间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国其他法人、自然人及/或经济组织之间的争议;4、涉及中国法人、自然人及/或其他经济组织利用外国的、国际组织的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资金、技术或服务进行项目融资、招标投标、工程建筑等活动的争议;5、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特别规定或特别授权由仲裁委员会受理的争议五、信息技术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向澳大利亚公司发电···双方发生争议。
问:(1)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来电构成要约否?为什么?(2)澳大利亚公司复电构成承诺否?为什么?(3)澳大利亚公司与信息技术公司是否成立买卖合同?为什么?(4)假设合同成立,由哪个公司投保?信息公司还是澳大利亚公司?(5)如果澳大利亚公司另行购买替代货物,是否有权向信息公司索赔差价?为什么?(6)假设澳大利亚公司在本国法院起诉,法院应该如何处理?(7)该案应该使用的法律是哪国法律?答:1不构成要约,此来电系对对方要约的承诺2不构成承诺。
因其对包装条款提出了模糊的要求,有了实质性的改变3双方未订立合同。
理由是信息技术公司对A&AT公司的反要约未做承诺4如果合同成立,基于CIF方式,应当由信息技术公司投保5没有权利。
此权利的前提是有订立合同6驳回起诉。
因双方约定在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解决7因双方都《纽约公约》会员国,且事先皆未约定适用哪一国法律,所以本案应当适用仲裁地国即:英国法律六、专题讨论(只可参考并从中来谈个人的看法,不能照抄)一、企业可以从WTO中获得的利益WTO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体制,其目标就是保持市场开放,为企业营造一个自由、非歧视、可预见、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WTO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主持贸易谈判还是进行贸易政策审议,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
各国政府经过谈判,改善了市场准入的环境,使企业可以把这些贸易减让转化为贸易机会。
1、给货物和服务的出口商带来的利益第一、进入市场的安全性对于货物贸易,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关税都受到了约束,不再提高。
因此,由于关税削减而改善的市场准入环境就有了保障,进口国不会突然采取提高关税或其它进口限制的措施。
对于服务贸易,各国承诺,不会超出各国服务减让表所列的条件和限制而限制外国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提供者。
这些由于各国承诺的约束而带来的安全性,使得出口商可以在一个确定性的环境下进行投资和制定生产计划。
第二、进入市场的稳定性WTO要求各国实施统一的规则,各国有义务确保其海关估价和检验符合强制性的标准,发放许可证也必须遵守有关协议的规定,因此提供了进入市场的稳定性。
2、给原材料和其它生产投入的进口商带来的利益企业为了生产出口产品,往往需要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和服务。
WTO的基本规则要求,进口产品支付了关税后,就不应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并且在边境所适用的规定,必须与协议所制定的统一规则一致。
这些都便利了进口。
进口商的需求因此可以不受延迟,并且不会有不合理的花费。
此外,关税约束还能够保证进口商的进口成本不会由于关税的提高而有所增加。
二、WTO给企业创设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两个方面,都是企业针对政府所享有的权利。
一个是国内生产商和进口商对其政府所享有的权利,另一个是出口商在其利益受到外国政府行为的影响时所享有的权利。
1、国内生产商和出口商的权利WTO的许多协议都要求成员通过立法,对其国内生产商和出口商规定某些权利。
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内的法律制度实施这些权利。
对于另外一些权利,政府则应"尽最大可能"确保有关企业可以充分享受。
应实施的权利包括《海关估价协议》要求政府授予出口商的权利,即在海关对申报的价值的真实性或准确性有疑义时,出口商有权证明这些价值;出口商有权要求海关当局书面说明其申报的价值被拒绝采用的原因,以便对这一决定向更高的当局上诉。
政府应"尽最大可能"保证的权利包括《进口许可程序协议》所指的权利,即许可证应在收到申请后的一段特定时间内颁发,出口商有权期待在此特定时间内得到许可证。
当然,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满足规定的条件。
例如,企业有权要求政府采取保障措施或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但该企业必须证明其代表足够的产业。
2、出口商的权利例如,在进口国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出口商有权提供证据。
当然,如果进口国调查当局没有给予出口商这种权利,出口商并不能直接要求更正,而是应当向其本国政府提出,由它与进口国进行双边磋商,并在必要时提交WTO解决这一争端。
三、企业在WTO中的作用1、有效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了解WTO的制度,有利于企业帮助其政府充分利用WTO的机制,监督各项协议的实施,解决争端。
只有在出口企业将营销中遇到的由于外国违反协议而产生的问题提请本国政府注意时,本国政府才有可能在有关的委员会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政府也只有在企业提出问题并提供有关信息时才能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提起诉讼。
2、影响未来的谈判企业的责任并不只限于向政府提出已经出现的问题,企业还可以密切跟踪WTO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WTO的诸多协议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谈判就此结束了。
在实施阶段,还常常举行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的谈判,而在对有关协议的实施情况进行审议以决定是否需要修改有关规定时,情况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