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九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听过蔡桓公讳疾忌医 的故事吗?
扁鹊是春秋时良医,名闻天下。 有一次,扁鹊因事路过齐国,去拜见蔡桓公。谈话中他发现桓公的神色 不正,就说:“您患病了!现在病在肤肌,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就要加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什么病。”扁鹊见桓公不信,只好告辞。 他刚走出宫门,桓公就对左右的人嘲笑说:“这个医生是个好名利的人, 想通过治没有病的人的病,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过了五天,扁鹊又碰见桓公,看了看桓公的脸色,便严肃地说:“您的 病已经进到血脉,再不治病情就要恶化了!”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只好 悻悻而退。 过了五天,扁鹊特地去探望桓公,他看桓公的脸色十分难看,就大惊失 色地说:“不好!您的病已经进到肠胃了,再不治疗有生命危险!”桓公一听 此话,顿时翻了脸,便拂袖而去。 又过了五天,扁鹊见到桓公,远远一望,转身就走。桓公感到很奇怪, 连忙派人前去追问。扁鹊摇摇头对来人说:“病在皮肤里,用汤药可治; 病在肌肉里,针灸可以去病;病在肠胃里,还可以用清火的药剂抢救;病 入骨髓,那是注定要死,无可挽救了。现在桓公屡次拒绝医治,已病入骨 髓,我也无能为力喽!” 桓公听了回话,似信非信。五天以后,他突然遍体疼痛,病疾骤发,这 才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去请扁鹊。哪知扁鹊早已料到桓公不可救药,又怕 加害于己,便躲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毒攻心,不治而死。
9.1.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联系的根本内容 发展的根本动力
联系具有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
试试看:
矛盾
请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举例说明世界三大领域 中都存在着矛盾。
陶渊明《桃花源记》
想一想:从哲学角度看, 这个没有“矛盾”的世 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
NO
同化、异化
遗传、变异 作用、反作用 正极、负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自由、纪律 先进、落后------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 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 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弗朗西斯〃培根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
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植物 发芽 幼苗 发育 开花 结果 死亡
一个高个子身高于门,必须弯腰进门;一 个矮个子进门也学高个子的样弯腰,成为笑 话。 文革时期,什么问题都搞"一刀切"。高寒 山区普遍要种双季稻,不种的,要进"学习班 ","反右倾"。结果一片"风收"。实行"以粮 为纲"的方针,不准搞多种经营。某生产队, 因地制宜,种了十多亩药材。公社领导发现 了,把队长抓到公社反省,给全队'群众办学 习班,由公社武装部长带领民兵把十多亩药 材犁掉,补种水稻。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麻鞋,妻子擅长织白绢, 想迁家去越国。有人说:"你们将会贫穷。麻 鞋是脚穿的,臼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一 贯赤脚走路,喜欢披头散发。"这个鲁国人不 听,去越国一年后,贫困而返。
小结
世界观原理
矛盾普遍性
方法论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矛盾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关键
树 叶
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 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指同类事 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指不同事 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A、是正确的,符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观点 B、是正确的,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C、是错误的,违背了事物是联系的普遍 性原理 D、是错误的,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 性关系原理,共性存在于个性中
D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③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初任高职
任职中期
意气微平
任职末期
抑郁不振
低头弯腰
意高气盛 挺胸凸肚
后短前长 前后一样长 前短后长
(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 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含义、地位
要求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马克思主 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 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 有世界.我们一分为二就是个普遍现象.”毛泽东上述论断的 含义是( ) ①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 的。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即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③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 位④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 始终 A.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 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一龙九种,种种有别”。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德] 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 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 ——福楼拜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一)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 有其特点.包括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 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 同一事物在它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 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葡萄 失去了水分
葡萄
葡萄干
另一方面, 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 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第三,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 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中 国 人
个性——共性
黄 种 人
人
动 物
生 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区分 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随 着场合的变化普遍 性和特殊性也是可以变化 的。
2.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 体的历史的辩证统一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
( )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
2、顾客批评某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为人们 服务的思想,该售货员则回答:“我是为人民服务, 又不是为你服务”这个售货员的观点,从这些上讲 ( )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指同类事物所共同 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指不同事物的 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 结
一方面矛盾的普 遍性寓于特殊性 中,并通过特殊 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也离不开 普遍性,不包含 普遍性的事物是 不存在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
自然界
吸引、排斥 化合、分解 生产力、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
民主、集中 积累、消费
知、不知
人的思维
真理、谬误
高雅艺术,低俗艺术
老师和学生
教 与 学
同 学 之 间
学习方法与成绩
A
B
C
D
自然界
A B C D
人类社会
A B C D、矛盾将要消亡 B、矛盾发展壮大 D、新的矛盾运动开始
①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④
解析: 毛泽东的论断主要体现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观点。 ①④都是矛盾普遍性原理的体现。②没有提示矛盾普遍性 的内涵,把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简单地等同于两点论 是不对的。③表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 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 在。
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普遍性含义的理解,ABC说法 是片面的,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D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表现 在( ) A、普遍性就是特殊性 B、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 普遍性
1、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 2、“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共性:含果酸, 糖类,多 汁。。。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
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体现: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殊性表现出来。
如果葡萄失去了水分,它还能被称为葡 萄或水果吗?这说明什么?
共性:多汁
小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特殊性
特殊性
白种 人
特殊性 黑种 人
黄种 人
人
普遍性
特殊性
动物
普遍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一)原理: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 有的。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 可以相互转化。
议 一 议
1、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 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 性”? 2、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 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重要意 义:
1.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结合本国特点 和基本原则 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 级专政、共产党领导、马克 力落后又不平衡——多种 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方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