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填空题1.教育组织行为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特定组织内人的()和()的科学。
2.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韦伯等。
3.麦格雷戈的()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理论认为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4.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的概念,用以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
5.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类,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需要和()需要。
6.当人产生某种优势需要又未得到满足是,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转化为()。
7. 群体规范有支柱的功能、评价准则的功能、()功能和()功能。
8.罗杰斯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三个条件是()、()和()。
9.领导权力可以细分为五类,其中,()、()和合法权属于职权,模范权和专长权属于权威。
10.先入为主是对人知觉的()效应。
11.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以下五项修炼:锻炼系统思考能力、追求自我超越、()、建立共同远景目标、()。
12.关于学校的组织系统,可分为学校行政系统、()、学校后勤保障系统三部分。
13.勒温提出组织变革经历“()、改变、冻结”三阶段的理论。
二、选择题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复杂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2.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属于哪种人性假设。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3.根据职业教师的生命周期理论,阶段是个人能否稳定在教师职业上的关键期。
A.实习教师B.新教师C.专业化教师D.专家型教师4.挫折后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撕衣咬手等属于下列哪种反应?()A. 攻击B. 冷漠C. 回归D. 幻想5.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A. 固定比例强化B. 可变比例强化C. 可变间距的强化D. 固定间距强化6.组织正式文件中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编制的、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哪类?()A. 非正式群体B. 正式群体C. 小群体D. 参照群体7.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是什么样的?()A. 合作B. 竞争C. 对立D. 没有关系8.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时,哪种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成绩?()A. 同质群体B. 异质群体C. 混合群体D. 简单群体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A. 命令式 B. 说服式 C. 参与式 D. 授权式10.首先对领导风格进行研究的人是()。
A 勒温B 马斯洛C 卡曼D 亚当斯11.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写到,“我校教师墙壁上布置的所有东西如同在扩展四壁,赋予房间以田野、森林和草场的辽阔意境......每个教室都布置有美术作品的复制品。
这些作品随着情况(季节、教育谈话的内容等等)的变换而更换”,这主要反映了帕夫雷什中学的()。
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行为文化D.制度文化12.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考虑问题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体,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在五项修炼中将其称为()。
A.锻炼系统思考能力B.追求自我超越C.改善心智模式D.建立共同远景1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应该属于()。
A显性知识 B隐性知识 C事实性知识 D原理性知识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1.人的行为是可以解释、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
()2.影响人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
( )3.梅约认为社会交往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4.社会人性的假设认为,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5.复杂人性假设认为人在同一时间,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
()6.工作如游戏、休息一样自然,人并非生来就厌恶工作,而是要看工作的条件如何,这属于自我实现的人性假设。
()7.有需要就有行为。
()8.群体规范的约束功能主要表现在群体舆论中。
()9.职权引起被领导者的只限于外部行为上的机械服从,往往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态度。
()10.不管在什么组织中,在什么情况下都以搞好人际关系为主要的管理手段。
()11.对具有不同职业成熟度的教师要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2.领导效能不仅仅决定于领导者的行为,被领导者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13.学校领导者对所有的教师应采取同样的领导方式。
()14.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应该破除严格的科层管理,强调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和工作时间上的弹性。
()15.学校行为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学校的组织气候。
()16.可以说学校组织的冲突对学校的发展弊大于利。
()17.对学校组织的冲突应该奉行“尽量回避”的原则。
()18.合理的学校组织应该是高耸的、金字塔似的学校。
()19.扁平化学校组织的管理层次少,可以使信息在学校组织中快速传递。
()20.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
()21.“内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内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
()四、论述题1.说明科学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观点。
2.社会人的基本人性假设是怎样提出的?谈谈对“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3. 结合实际,谈谈人性假设在学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4.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教师需要的特点激励教师的积极性?5.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举例说明。
6.结合实际谈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学校管理中有什么意义?7.理想的学校领导者的权力模式是怎样的?为什么?举例说明。
8.你认为学习型学校有哪些基本特征?五、案例分析题某校明文规定:“教师要搞好团结,服从校长统一领导,不准吵架斗殴,否则罚款50元。
”结合你对学校冲突的影响及管理的理解,谈谈你对该校做法的见解。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心理、行为规律2.泰罗、法约尔4. 社会知觉5.尊重、自我实现6.目标、动机7.约束、行为矫正8. 真诚、接受、理解9. 奖赏权惩罚权10. 首因11.改善心智模式、开展团队学习12. 学校教学系统13.解冻二、选择题1.B2.A3.B4. C5.C6.B7.A8. A9. C10. A11. B12. A三、判断题1.√2.×3.√4.×5.√6.√7. ×8. √9. √ 10. × 11. √ 12. √13. × 14. √ 15. √ 16. × 17. × 18. ×19. √ 20. × 21. ×四、论述题1.说明科学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
其主要观点:(1)注意对物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2)只强调工作的高效率,而忽视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3)对人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
2.社会人的基本人性假设是怎样提出的?谈谈对“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人的基本假设是由梅约依据霍桑试验所提出的。
社会交往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是社会人的一个基本假设。
对它的理解主要有:(1)人不仅有自然人的一面,更具有社会人的属性,社会交往需要是组织中人的基本需要;(2)在管理活动中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可以成为激励因素。
主要表现为,组织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使被管理者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被人接受,以及身份感得到充分地满足。
3. 结合实际,谈谈人性假设在学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说明人性假设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2)根据学校组织的特点说明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管理;慎用经济人假设。
4. 教师需要特点:强烈的精神需要和朴实的物质需要。
教师的精神需要表现在:(1)创造成就需要突出;(2)强烈的求知欲,渴求能力和人格的完整、完善和发展;(3)重视社会评价。
激励措施:(1)尽可能及时地、准确地掌握教师需要的动向,正确对待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2)注意教师需要的个体差异,并为教师多种需要的满足提供诱因。
(3)在满足教师一定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应该特别注重教师精神需要的满足。
(4)正确调节教师的需要。
5.(1)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将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课程上,并且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亲其师,信其道”。
(2)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乐于并敢于大胆参与课堂活动。
反之则情况相反。
(3)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
师生关系营造的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大脑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活动的有效性。
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6.(1)卡曼于1966年首先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它以领导四分图为依据,加入被领导者的成熟度这一因素,认为领导类型应该适应组织成员的成熟度。
在被领导者趋于成熟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要做相应的调整:组织成员成熟度:很低——较低——高——很高领导方式: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
(2)学校领导者在管理、使用和培养上对不同成熟度的教师应该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
7.(1)由合法权、模范权和专长权组合成的一个权力三角形,奖励权和惩罚权在中间,对外围的三种权力予以支持和补充。
(2)合法权是确立学校组织中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的最基本的权力。
专长权和模范权共同构成权威,以被领导者的尊重和认同,以及感情来支撑合法权。
(3)当以上三种权力不足以维持领导者的合法地位或遇到挑战时,奖励和惩罚作为二级权力组合,以外部强制力起作用,迫使职工服从,维持和增强校领导的地位。
8.其一,学校有持续发展的学习机制。
尤其强调老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反思不断学习。
通过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学校全员学习。
其二,有高效能的学校结构与学校团队。
学习型学校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学校的中间层次少。
并且学校组织是柔性化结构,学校不仅建设有年级组、教研组等刚性学习团队,而且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学校建设有跨年级和教研室的教学项目组等创造性的临时团队。
其三,学校领导的新作用体现在:学校领导者是员工形成共同教育价值观的启发者,是学校学习活动的发动者,他推动可行的学习型学校领导措施,从而使学校从传统的科层化管理转化为以学习文化环境创设为核心的柔性管理。
其四,学校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
学校的共同愿景包括学校组织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学校组织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五、案例分析题①学校冲突的两重性,既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