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聚酯涤纶行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政策与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耗物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三大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平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料平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平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的权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的基准值取值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量考核指标框架体系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指标体系的企业试算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实施后的可操作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实施后节能减排绩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国内外行业清洁节能生产技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二)单位产品取水量及原料消耗指标统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三)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统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四)污染物产生指标统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意见汇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进一步完善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和部门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评价指标体系已纳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8号)》。
根据该公告要求,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作为发布前的技术审查单位,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负责组织编制《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评价指标体系》,并在6月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国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计划任务书》。
按任务书要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及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涤纶工业长丝分会及节能环保办公室于2016年6月,按三部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要求进行《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项目组接到任务后,项目组组织制订指标体系编制工作计划,开展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在现场调研、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于2016年9月完成《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先后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HJ/T 429-2008)(下文简称“原标准体系”),对降低聚酯涤纶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削减污染物排放强度,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促进聚酯涤纶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7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污染防治政策,需结合这些政策修订原指标体系;同时,随着我国聚酯涤纶行业从“十五”到“十二五”大发展,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加快推动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行业平均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这些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大幅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工艺技术指标,“原标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2007年发布的原指标体系中的建议条款,指标体系修订周期为3年,最长不应超过5年。
伴随着国内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亟需修订原有的“评价基准值”,为新建企业建设和现有企业技改提供技术指导。
新修订的指标体系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发布,替换现行的《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HJ/T 429-2008)。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1)2016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8号公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
(2)2013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
(3)2008年,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
2聚酯涤纶行业概况行业现状到2015年底中国聚酯涤纶产能达到485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54%。
2015年中国聚酯涤纶产量3918万吨,已占世界聚酯涤纶产量的76%,占2015年中国化纤总产量的%,聚酯涤纶的表观消费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近74%。
成为我国纺织原料工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5年聚酯聚合年产能100万吨以上企业达到14家,合计产能占全行业比例%。
年产能40-100万吨以上企业32家,比2010年增加5家,平均年产能约万吨,比2010年提高55%,合计产能3325万吨,占全行业比例%;年产能10-40万吨企业66家,平均年产能万吨,比2010年提高%,合计产能1293万吨。
清洁生产现状分析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聚酯涤纶工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品质提升、节能降耗为显着特征之一的集约化、大型化、自动化装置在聚酯涤纶工业投入运行,给我国聚酯涤纶工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带来显着提升,聚酯涤纶行业推广重点节能减排技术40余项,其中聚酯涤纶行业的低温短流程聚酯技术、废旧瓶片清洗废水膜处理技术、聚酯生产废水中乙醛回收技术等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原液着色纤维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下游印染环节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单位能耗及排放有了大幅度降低,在工艺技术方面,国产化聚酯工艺由五釜流程发展为四釜流程、三釜流程、二釜流程,降低反应温度、减少了停留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大幅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部分企业的综合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设备方面,新的纺丝卷绕机不仅纺速提高,还普遍采用多头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单位能耗降低显着;同时,化纤行业的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企业在计量管理、公用工程综合利用、资源能源利用水平等方面都较以前有所提升。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制度法规体系建设加快。
《聚酯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规范性文件的相继颁布,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和评价手段,促进了节能减排的规范管理。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规模化的装置和单线生产能力使得产品单位能耗逐步降低,行业整体节能水平显着提升。
生产工艺概述纤维级聚酯生产以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连续酯化、缩聚生成具有一定黏度的聚酯(PET)熔体,直纺纺丝或制成切片,详见图1。
图1 纤维级聚酯生产流程排放示意图涤纶长丝以聚酯熔体或纤维级聚酯切片为原料,熔体从喷丝板的喷丝孔中挤出,经侧(或环)吹风冷却固化、上油,并在热牵伸辊上牵伸,最后卷绕成型,详见图2图3。
涤纶长丝分为涤纶预取向丝,由高速纺丝得到在未取向丝和拉伸丝之间的取向卷绕丝,简称POY。
和涤纶牵伸丝由纺丝纺拉伸一步法得到的高结晶度取向卷绕丝,又称全拉伸丝(称全延伸丝),简称FDY, 化纤长丝的拉伸阶段,全部或部分地与变形工艺在同一机台上进行而制成的变形纤维,又称拉伸变形丝,简称D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