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却塔爆破拆除施工方案

冷却塔爆破拆除施工方案

AAA厂煤堆场改造项目建设场地平整施工凉水塔爆破拆除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AAAAAAAAAA爆破有限公司2009年4月1日一、工程概况该塔底部直径47.562m,顶部直径25.948m,最小直径22.9m(位于+48m水平),塔筒壁厚由下向上逐渐缩小,最大45cm,最小12cm。

塔基基础为圆形基础,基础以上均匀分布32对钢筋混凝土人字柱,人字柱垂高5.8m,斜长净长6.236 m,横断面为40cm×25cm;128根支撑柱,支撑柱横断面为30cm×25cm。

该冷却塔距北面煤分析室只有20米,西、南面为空地,东面约40米有发电车间煤分析室。

采用定向倒塌爆破,缺口大小是冷却塔能否按设计方向倒塌的关键,若爆破缺口过小,倾倒力矩将会小于结构的极限弯矩,会出现爆而不倒的现象。

经过多次计算和论证,取爆破缺口圆角221°,冷却塔底部周长为128.59m,爆破缺口处的周长78.72m,保留部分长49.87m。

方案选择:二、爆破方案和爆破缺口范围的确定:该塔为轻型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窄下宽,底部直径大,倾倒难度较大,应防止坐而不倒以及塌而不碎,因此爆破方案采用较大炸高,以获得较大的触地冲能,使薄塔筒触地充分解体。

具体采用“预处理部分塔壁板块,爆破支撑柱的定向倒塌的爆破方案”,方向为正南向。

爆破预先处理缺口为正方形,处理缺口前五个为下3m正方形,上为1.5m宽的长方形,其他缺口为下长3m,宽2m的长方形。

长方形最高5m,最低为2m,梯子形由中心线向后开,爆破缺口圆心角取221°,人字柱爆破20对,留12对。

本次爆破采用雷管段位为,Ms1、Ms3、Ms10、Ms12,除支柱和连接使用Ms1,圈梁预先切割七处,将预处理区分为六块。

内部支柱不承重,所以内部支柱爆破炮孔可以上、中、下各4个,孔距为0.3m。

需打128根。

如图:三、爆破参数的选择:在总结分析试爆结结果的基础上,最后确定爆破参数如下: 最小抵抗(w ) W=1/2B 炮孔间距(a ) a=(1.2~1.5)W钻孔深度(L ) L=H —W (H 为梁柱矩形截面的高度或长边尺寸) 钻孔参数表,见表1支柱钻孔参数表 (1) 支柱钻孔要求① 钻孔时,钻机应端平,钻杆中心线应与支柱端面垂直; ② 钻孔的中心线应与支柱的中心线重合,误差不得超过1cm ; ③ 钻孔深度为支柱厚度的70%,深度误差不得超过2cm ; ④ 孔内的灰渣清理干净,以方便装药;[冷却塔 1]图二 爆破缺口示意图⑤底部第一个孔距地面约3cm;⑥支柱内的钢筋等需调整孔位时,应报告技术人员,由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对孔位进行调整。

炮孔填塞:(1) 所有炮孔,均用炮泥填塞,炮泥用半干的黄泥巴制作。

(2) 每截炮泥的长度,不得超过15cm炮泥填入后,用木质或竹质炮杆将炮泥塞紧,绝对禁止使用金属杆作炮杆。

(3) 前截炮泥塞紧后,才能填入第二截炮泥,并同样塞紧。

(4) 所有炮孔内,需用炮泥全部填满,不留空隙。

(5) 填塞炮孔,需将雷管脚线拉直,并轻紧拉住,防止雷管脚线在孔内打折、弯曲、折断。

(6) 填塞完毕后,将雷管脚线置于炮孔边,以备连接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及起爆点。

装药参数设计=q×a×B×H单孔装药量:单排布孔 Q单——单孔装药量,单位:g。

式中:Q单q——单位体积介质的炸药消耗,单位g/m3。

表2 装药参数表四、起爆网路设计发电厂厂内杂散电流较大,辐射电源较多,为了确保安全和提高准爆破率,决定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联接方式选择并、并、并、串联方式起爆。

根据定向倒塌方向要求,起爆点选在爆破缺口中心,导爆管雷管由中心向两侧方向传爆,由左右两路导爆管网路各引爆,导爆管每处8 根,共198处左右。

采用毫秒导爆管雷管,共分五段,即1,3,10,12段,本次爆破使用改性铵 油炸药。

五、计算公式:建筑物在倾倒触地引起的冲击振动波。

③ 安全振动速度计算方法 根据公式:V=K ′)α(1)式中:R ——爆源距建筑物的距离,单位:m ;Q ——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kg ;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cm/s。

K、a——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按表3选取。

爆区不同岩性的K、a值(摘自<GB6722-2003>)(a) 最大允许振动速度的确定:按GB6722-2003(表4)参数:一般砖房V=2.0cm/S。

本次爆破最大单响药量37kg,R=50,K取150,K′取0.5,a取1.8,经计算V=0.33cm/s。

根据经验,实际爆破震动速度远小于计算值,本次爆破震动对周围建筑是安全的。

六、预防事故的措施表4 预防事故的措施七、爆破飞石、灰尘的安全防护问题装药和堵塞炮孔时,要特别注意保护雷管脚线孔口堵塞物用滋润的黄泥填塞密实,为了更有效防护和控制飞石产生的危害,本次爆破全部采用麻袋和草袋防护,用8号铁丝固定。

进行施工作业时,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在拆除凉水塔时,在凉水塔北面搭设10米高的双排安全防护架;在脚手架上用10#铁丝绑钢隔板进行全封闭;为保证脚手架的稳定,并用条石压在脚手架的底部。

八、安全警戒9.1警戒距离警戒距离为:以待爆构筑物的围墙外为起点200m。

9.2警戒标志与信号(1) 警戒标志用白灰或警示带划出警戒线和警戒点的位置;在警戒点处,立上小旗明示。

起爆前,在公路和通道处用警戒带隔出警戒线。

(2) 信号起爆时,起爆指挥员、警戒员之间分别用无线对讲机进行联系,确认警戒线内无人员后,指挥员下达指令,请各警戒点注意,倒计时“5、4、3、2、1、起爆”。

(3) 警戒撤消起爆完成后,经技术与安全人员对起爆区进行安全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报告指挥点,由指挥长下达。

可发出撤消警戒的命令,开通公路和通道的交通。

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爆破区域围观。

九、人员安全(1) 参加本次控爆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破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上岗,且作业证的等级及作业范围与本次控爆的性质及级别相符。

(2) 参加本次控爆施工任务的操作人员,须参加过爆破安全岗位培训,并持爆破员证、安全员证、保管员证、押运员证上岗。

(3) 参加本次控爆施工作业的辅助人员,在进场参加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4) 所有参与施工作业人员,均需听从安全人员、技术人员、业主方、公安人员的指挥,服从安全生产要求,严禁违章、违规作业。

(5) 所有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一律佩带安全帽,空中作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佩带安全带。

(6) 整个施工作业期间,所有作业人员一律不得饮酒。

(7) 在同一垂直作业立面内,不得有上、下同时作业,以免落物伤人。

(8) 所有施工机械的操作手,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机手,严防非专业人员动用机械,以避免发生机械故障及机械伤人事故。

(9) 机械作业时,配备专职指挥人员,对机械手进行指挥,并用无线对讲机与机手保持联络。

(10) 在作业场地周围,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围栏或隔离网,并上悬挂醒目提示及警示标志。

指派专职巡视人员在围栏周边巡视看守,劝阻无关人员接近施工场地,以防落物等伤及他人。

十、火工品及安全措施(1) 火工品的运输、保管,由当地公安机关批准的民爆公司专职押运人员、保管人员进行,火工品的使用均按公安部门的专项要求进行,由专业人员持证负责,火工品的领用及退库均实行登记及签字手续,火工品的数量每日检查并核实,发现短缺时,必须立即清查;(2) 当实施控爆前需开始装药时,火工品才由当地公安部门指定仓库运至厂区内。

(3) 火工品的存放,按公安部门的要求,在安全地点进行临时存放,一旦使用完毕,立即送交当地公安部门指定的专用仓库存放。

(4) 当火工品进入工点起至爆破结束止,爆区范围内严禁吸烟和明火;(5) 炮孔认真回填堵塞,防止冲孔及飞石;在装药部位用加厚加强方式进行近体防护,在有可能伤及的重要建(构)筑物及设备处用脚手架、竹夹板等进行特别防护,确保控爆作业时不伤及周围的任何建(构)筑物和设备。

(6) 装药、联网结束后,剩余的火工品及时收检,指定专人保管,以防流失。

并及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指定的火工品保管人员,将剩余火工品运至专业仓库存放。

(7) 在大雾、雷雨天气,不得起爆。

若条件允许,尽量不在夜间起爆;(8) 布孔、验孔、装药、堵塞、联网、警戒等工作均需由两名专业人员交叉检查、复核及确认,并将有关技术参数记录在案,严格按审定的技术方案及《规程》作业。

(9)重点保护方向上,若有门、窗等空腔,也需用草袋进行全断面遮挡。

(10)防护、堵塞、联网工作需至少由两名专业技术人员交叉重复检查;(11)施爆时,切实做好警戒工作,警戒线内的人员需全部撤离,在各路口等地做好安全警戒工作。

(12)其余未尽事项,均按GB6722-2003的规定及业主方安全保卫制度执行。

十一、技术故障(1) 最终施工方案应有相应资证的技术人员及工程人员,经讨论、论证后确定,在工程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修改,修改后的方案须经技术人员审批。

(2) 最终实施方案需经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当地公安机关的主管人员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 未尽事宜,均按GB6722-2003执行。

(4) 方案设计人员必须亲临现场进行驻场指导、督查方案的实施;(5) 现场至少有一名技术人员或工程负责人员驻场指挥、组织、检查施工过程,确保设计文件的实施。

十二、紧急预案爆破工程是具有风险的工作,安全防护工作一旦失误有可能引发事故,如早爆、拒爆、因爆破失控造成周边人员伤亡、附近建筑物和地上、地下通讯、水、电、气管道设施损坏,为此,我公司特制订应急预案,以减少可能引发事故时的损失。

首先应迅速确定事故条件下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予以落实,防止引发次生灾害和扩大事故损失。

通过事故原因分析,确定处理方案并予实施。

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应认真总结教训,提出书面处理报告:(1)、事故、事件发生后,立刻拔打68974119、68974120电话,寻求AAA 消防、化工园区医医院的专业帮助,并组织力量赶赴事故发生现场,配合当地公安、消防、医护人员全力组织抢救处理。

(2)、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保护,并及时向各有关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保护事故现场应做到:①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与封锁;②对现场应尽量保持原状,并通过录象、照相、测绘等固定现场原始状态;③严格保护现场的物证,非现场勘察人员不得提取或移动。

(3)、迅速由事故单位及有关部门组建成事故处理机构,必要时可组建信息、警戒、急救排险、后勤等若干小组,各尽其职,做好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十三、施工进度安排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