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学结业论文(2010-2011-2)课头号:临班0625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管08-1班学号:**********姓名:***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摘要:养蜂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产业。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同时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它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养蜂业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
目前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500亿元。
按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到30%测算,全国农作物年新增经济效益就可达160多亿元,蜜蜂为农作物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
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08年全国蜂群数量820万群,蜂蜜产量超过40万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
发展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年养蜂年收益可达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发展养蜂业是满足蜂产品市场需要的重要保障。
2008年全国蜂产品人均消费量仅0.3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发展养蜂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蜜蜂授粉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已知有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
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籽种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我国养蜂业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首先是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
依照2000年-2008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公斤,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其次是蜜蜂授粉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
美国240万群蜂,用于授粉的超过200万群,蜂农的主要收入来自出租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蜂产品只是蜜蜂授粉的副产品;但在我国,蜂农的收入主要来自蜂产品,2009年全国有偿授粉的蜂群比例不到蜂群总数的5%,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
第三是蜜源植物的承载量也完全能满足我国养蜂业发展的需要。
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的统计,2008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1.2亿群蜜蜂,即使按照实际利用率1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
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养蜂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标准化规模生产程度低。
我国养蜂业还属于小农经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蜂场规模小,蜜蜂良种覆盖率不高,蜂群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养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很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
目前,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流蜜期喷洒农药现象普遍,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
三是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
近年来,各地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削减弱化,蜂业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其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蜂农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因此,既要看到我国发展养蜂业的有利条件,也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提高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和蜂农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蜂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一方面大力推广普及蜜蜂授粉技术,促进我国养蜂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然界中,为植物作“媒”的昆虫近千种,究竟哪种昆虫授粉的效果最好?人们比较后发现:为农作物授粉的昆虫中,蜜蜂占80%,其它昆虫只占20%。
蜜蜂不但数量多且授粉质量好,而其它昆虫授粉质量则很差,大部分在采“访”时会损伤朵。
有的只是吸蜜,不采花粉,如蝴蝶和蝇类。
有的昆虫会吃花粉,但带花粉的效果很差,如甲虫,因为它的身体光滑。
甲虫体壁坚硬,除很少携带花粉外,且其咀嚼式口器易于损害花朵。
胡蜂虽吸食花蜜,但以捕食膜翅目昆虫为主,且体光滑少毛,很少携带花粉。
蓟马及螨类个体极小,长时间停留在花中,基本上只起自花授粉的作用。
以上所述各类昆虫由于形态、生理及行为的不同,它们的传粉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蜜蜂能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等进行异花授粉,尤其是在自然昆虫随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大大减少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过着群居生活的蜜蜂来授粉。
除植物花的特殊构造适应蜜蜂进行异花授粉外,蜜蜂本身还具有利于给植物授粉的特点。
(1)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
蜜蜂具有专门适应采集花粉的特殊构造,有灵巧花粉刷,花粉栉、花粉耙和花粉蓝、并且周身长有绒毛,便于粘附花粉,采集时也不损伤花朵。
(2)蜜蜂采花专一性,对大面积农作物授粉有利。
(3)蜜蜂可以根据授粉需要预先大量饲养和繁殖。
(4)可利用运输工具把蜜蜂运送到需要授粉的地方,并且可以根据进行人为协调,合理安排授粉蜂群,达到充分授粉的目的。
(5)蜜蜂有贮存食料的习性,连续不停地进行采集活动。
(6)利用蜜蜂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训练蜜蜂面要授粉的地方进行采集活动。
由此可见,蜜蜂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最理想的授粉者。
虽然人类的主要粮食由昆虫授粉占的比例比较少,但很多国家中与植物食品等量的动物性食品,如牛及羊等食用豆科牧草与传粉昆虫密切相关。
人类食用半数的脂肪及油料作物—油菜、向日葵、棉花、黄豆等也靠昆虫传粉结实。
果树、蔬菜等也离不开昆虫传粉,提高产量。
至少可以说,人类食物的三分之一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昆虫传粉。
近代农业生产实践证明,蜜蜂为粮食作物(主要指荞麦)、油料作物、牧草、绿肥、果树、蔬菜等授粉,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据报道,美国约有400多万群蜜蜂,有100多万群蜜蜂被美国农场、果园租用给90多种作物和果树授粉,每次每群的租金为5~7美元。
其蜂蜜和蜂蜡的总产值每年为一亿美元。
利用蜜蜂授粉增产的价值比蜂产品收入高20~100倍。
法国由蜜蜂授粉农作物增产的价值约5千万法郎,比蜂产品多13~15倍。
蜜蜂在这些国家享有“农业之翼”的美誉。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国家经过蜜蜂授粉的果树一般增产40~50%,向日葵增产20~25%,油菜籽增产30%。
因而规定,授粉蜜蜂免收运费,并付给报酬。
根据苏联阿赛拜疆农学院库里也夫教授的多年试验,用蜜蜂进行品种内异花授粉,使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23~25.9%。
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养蜂研室的试验证明,借助蜜蜂进行异花授粉使“2421”品种的棉铃重量增加11.2~14%,种子重量增加6.6~8%,皮棉重量增加34.8~40%,纤维平均长度增加60%。
我国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研究也做了许多工作。
试验结果有蜜蜂实验区比无蜜蜂实验区油菜籽增产20%左右,苕子增产1~7倍,皮棉增产22.7~38%,砀山酥梨增产15%。
辽宁省大连市多年利用蜜蜂为苹果授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1976年至1978年三年中,利用蜜蜂增产的苹果就有5万多吨,为农民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
温室黄瓜经蜜蜂授粉产量提高30%以上。
需要蜜蜂授粉的农作物大宗品种有 7个,果树有十多个,牧草近10个。
蜜蜂对其授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1990年,全国产蜜近20万吨,按每吨3000元计价,约6亿元;蜂王浆近1000吨,按每吨15万元计价,约1.5亿元;若包括蜂蜡、蜂花粉等各类蜂产品在内,养蜂直接经济收入8-9亿元。
通过蜜蜂授粉后,全国的油菜能增产菜籽5000多万kg,按每公斤2元计算,增值1亿元;向日葵由蜜蜂授粉后,增产效果相当于扩大种植面积20万公顷,按每公顷1500元的最低收入,总产值3亿多元。
全国共600多万公顷棉花,如其中的一半利用蜜蜂授粉,授粉后皮棉增产38%,按每公顷870kg产量,可增收皮棉99万吨,约增值59.4亿元;全国油茶200万公顷,若以1/2面积由蜜蜂授粉,按2倍的增产比例估算,可多产茶油1亿公斤,价值2亿多元。
综合以上四大宗作物的授粉增产效益就已超过60亿元,是养蜂直接收入的6-7倍。
若将经济林木、瓜果等的授粉收入计算在内,实现社会效益至少是养蜂收入的10-15倍。
由于人们对蜜蜂传粉的经济效益日趋重视。
很多国家把养蜂传粉为现代化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据苏联有关文献报导,蜜蜂授粉增产效果,荞麦为35%-40%,棉花为20%~25%,向日葵为40%~45%,温室蕃茄为22%~40%,温室黄瓜为50%,葡萄为33%~45%。
家养长吻(6.35 mm)的蜜蜂为红三叶草授粉可增产40%,羽扇豆增产38%,亚麻增产49%。
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报导。
在我国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等单位也作了不少工作,证明其增产效益明显。
大体是,大豆为11%以上,棉花12%以上,油菜18%以上,牧草30%以上,向日葵可达34%,荞麦可达50%,苜蓿种子可增产1倍以上。
果品增产也很显著,柑桔为25%~35%,苹果为20%~47%,梨为30%~50%,荔枝可高达2倍多。
瓜类增产比果品还要明显。
参考文献【1】马德风等. 1993.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 北京:农业出版社, 180-181、203、247-248、260。
【2】王维午. 1991. 国外蜜蜂授粉概况. 蜜蜂杂志, (7):32。
【3】李绮曾. 1986. 谈养蜂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河北农业科技。
【4】邱金灿,徐国钧. 2000. 论蜜蜂授粉与农业效益. 养蜂科技,。
【5】陈盛禄主编. 2001. 中国养蜂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6】邵有全.2001.蜜蜂授粉.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7】罗方. 1989. 植物授粉的媒介(译). 中国养蜂, 4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