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蜂养蜂

中蜂养蜂

中蜂管理姓名:黎飞梵学号:201541843105课程:中蜂养蜂学专业:信息工程一班院系:信科院2016年12月摘要:古老文明的中国,幅员辽阔,蜜粉植物源相当丰富,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养蜂有上千年的历史。

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养蜂大国,但与西方养蜂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并不是养蜂强国。

在规模饲养、机械化程度、蜂产品质量与深加工、人均饲养量、人均产值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要想发展规模化养蜂,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道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才能成为世界养蜂强国。

关键词: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我国饲养蜂群约650万群,年产蜜蜂近20万t,蜂王浆 1500 t,花粉1100 t,均占世界养蜂第一位,蜂蜜和蜂王浆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其出口量世界第一。

我国每年出口的蜂蜜超过10万t,蜂王浆900t,蜂蜜产品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

养蜂业是以人工饲养蜜蜂获得蜜蜂产物的的农业生产部门,养蜂业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养蜂业不但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的饲养的蜜蜂主要有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

养蜂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养蜂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地措施,从事养蜂生产致富的养蜂者在我国已不罕见。

每饲养一群蜜蜂一般可获收入100~300元人民币,最多可达500元以上。

另一方面蜜蜂授粉促进农牧业生产。

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价值,要比蜜蜂产品本身的价值高得多。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其增产的价值高于蜜蜂产品的总产值140倍;加拿大农业部的统计为200多倍。

据我国农业部估计,蜜蜂为油菜、棉花、向日葵、油茶等仅4种作物授粉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养蜂直接收入的6~7倍。

1 规模化养蜂的含义规模养蜂是养蜂生产规模经营的简称,乃指生产单位或专业户在一定的内外环境条件下,通过对资金、劳力、饲料、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扩大投入和合理配置,使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适度扩大饲养规模,以获取规模效益的一种养蜂生产的经营方式。

规模化养蜂是当前国内外养蜂生产的发展趋势。

养蜂生产的经营规模,一定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物质条件、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社会服务、养蜂政策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可千篇一律。

养蜂生产只有稳步规模经营才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思想保守或盲目扩大规模都会带来经济损失。

2 规模化养蜂的优点2.1 规模化养蜂可以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养蜂虽然是甜蜜的事业,但经历过养蜂的人都会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与困难。

目前我国养蜂效益较低,只有通过规模饲养后,其经济效益才会大大提高。

2.2 规模养蜂可为现代化和机械化养蜂创造有利条件规模养蜂是以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养蜂工艺过程,并采用先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高效率养蜂生产的一种现代化生产方式,可使蜂场的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和养蜂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2.3规模化蜂场的建立2.3.1 养蜂专业户可以不断扩大饲养规模,不断积累资金和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使蜂场具有一定的生产和市场竞争力。

2.3.2联合是目前我国实现规模化养蜂,发挥集团优势的一条可行之路,其模式有:一类,以龙头企业为主,联合养蜂户;二类,以服务组织(养蜂协会)为主,联合养蜂户;三类,以养蜂专业户为主,成立养蜂互助合作社。

不管以哪种形式联合起来的都可以形成规模优势。

现代化蜂场的建设一定要考虑交通、水电、土地平整等方面的问题。

2.4规模化养蜂可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化养蜂必然要实行蜂场产业化、专业化、产品集约化经营,以求达到更高的效益,这样,生产蜂场就有应用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包括经营管理)的内在需求,以保证规模蜂场的安全,高效生产,就会自觉招聘技术人才和及时吸取科技信息。

3 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首先要研究创新饲养管理技术,使其适应规模化养蜂一人多养的要求,从饲养角度提高管理的劳动生产力;其次要致力研究和使用先进养蜂机具,为规模化养蜂提供保障。

在蜜蜂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四大技术问题是停卵阶段管理、蜂群适时快速发展,蜂产品优质高产和蜜蜂的高效授粉。

停卵阶段管理要解决蜂群安全度过困难季节(度夏与越冬),这是蜂群快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蜂群适时快速发展技术要解决“适时”和“快速”两个问题,这一领域的技术为蜜蜂产品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授粉提供保证。

在蜜蜂饲养管理技术研究中,应以蜂群快速发展为中心,紧密结合蜜粉源与气候情况来制订方案进行规模化养蜂管理。

3.1蜂群快速发展技术3.1.1蜂群的快速发展时期,是指春繁与秋繁阶段。

要想达到理想的快速繁殖目的,首先要有优质的蜂王和丰富的蜜粉源或人工饲料,加上科学全面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病敌害综合防治,才有可能实现预订的方案。

在实际养蜂过程中,秋繁是一年工作的开始,应该在这个阶段把来年的工作规划制订好。

此时蜂群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西蜂彻底治螨防病和繁殖大量的越冬蜂(北方)或培育适龄采集蜂为南方生产冬蜜打好基础。

秋繁时间一般根据当地气候与蜜源情况来决定,放王产卵到第九天,治螨工作就要全面完成。

一定要在子脾封盖前用杀螨药剂喷雾于蜂体,每脾用药 50ml,药物每年要轮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隔天治一次,至不见落螨为止,治螨前一天喂糖水,可增强蜜蜂抵抗力和提高治螨功效。

如有少数子脾已封盖,要抽出集中在几箱,然后挂螨扑片即可。

同时要抽出多余空脾,保持蜂多于脾的状态,群内要保持充足的蜜粉并隔天进行奖励饲喂,促使蜂王积极产卵,尽量使子圈扩大。

饲料中可配些助消化和防病药物,如酵母片、大黄苏打片等,抽出的空脾要进行消毒并保存好。

3.1.2 南方饲养的西蜂在秋繁阶段,要求做到以繁蜂为主,兼顾采蜜。

最好在流蜜期间培育一批优良健壮的新蜂王,用于更换老劣蜂王或作为贮备蜂王,也可掌握时机进行全场分批换王。

中蜂除了不需要治螨,其他可以采用西蜂的管理方法。

3.1.3春繁蜂群的主要工作,总的要求是保证蜂群能够顺利恢复,加速繁殖,使蜂群健康发展,缩短复壮时间,尽快养成强群,能够及时充分地利用主要蜜源。

此阶段除了促使蜜蜂飞翔排泄,保温以及适时加脾外,其他按秋繁方案实施。

3.2生产期管理要点经过春繁的发展,蜂群已进入强盛阶段,也正是生产时期,此阶段要及时调整蜂群组织生产,保持强群集中力量采蜜,结合产浆,兼顾流蜜初期造脾和流蜜后期繁殖,这是流蜜期蜂群管理的基本原则。

流蜜后期,抓紧恢复群势,做好繁蜂工作,这是连续追花夺蜜的关键举措。

3.3蜂群停卵阶段的管理3.3.1南方蜂群夏秋停卵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越夏条件,减少对蜂群的干扰,保持饲料充足,抽掉多余空脾,做到蜂脾相称,注意遮阴防晒,做好降温增湿工作,防敌害,完成秋繁前综合治螨防病工作。

减少蜂群的消耗,保持蜂群的有生力量,为秋季蜂群的恢复和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饲养中蜂在此时期要及时了解蜂群情况,处理出现的问题,做到蜜足、密集、防病敌害、合并弱群,促王产卵以及防止蜂群迁飞。

3.3.2 蜂群越冬停卵阶段管理的目的是为保持越冬蜂的健康和生理青春,减少蜜蜂死亡,为春季蜂群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主要任务就是使蜂群安全越冬,把越冬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须具备充足的饲料、一定的群势、健康无病、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黑暗安静的环境。

南方蜂群可放宽蜂路,撤去覆布,不用保温进行冻蜂,促使保持蜂群安静,弱群要进行合并或补强。

尽一切努力减少蜂群的活动和消耗,保持越冬蜂生理青春进入春季增长阶段。

3.4 现代人工育种技术选育良种,调换劣种是养蜂成功与否的关键,培育良种蜂王是整个蜜蜂育种技术的核心。

育王技术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选种和人工杂交育种。

由此看来,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当中人工育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每个蜂场必须具备的。

3.4.1蜂种选育:纯种选育就是不与其他品种杂交,在该品种内通过选种和繁育提高品种的经济性状和生产力,还可作为培育高产蜜蜂、杂交和新品种的材料。

选育要在蜂群独立发展条件下进行,并要有一定数量的蜂群,一般一个品种不少于 50~100群,蜂王交配要实行严格控制,如用时间调隔或人工授精等。

选种要以整个蜂群为选择单位,不能仅根据经济性状的考察、生产力的测定以及形态鉴定来作为育种的科学依据。

3.4.2 科学人工育王:人工养王能够按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蜂王,可为规模化养蜂提供有力的蜂种保障,优质新王是饲养强群和生产时期提高蜜蜂采集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可以选用种蜂的一日龄的幼虫来培育,结合良种繁育工作,为蜂王的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总之,培育优质蜂王要选择天气温暖气候稳定,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

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每天傍晚对于种群和哺育群要进行不间断奖励饲喂。

在进行人工养王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择父母群。

平时就要选择蜂产品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

父群是提供雄蜂的蜂群,母群是提供蜂王的蜂群,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要选择和使用多个父母种群。

在选种的过程中,不能只考察蜂种的优与劣,还必须考察蜂种的纯与杂,只有那些既优又纯的蜂种,才可能将其优良种性稳定地遗传下去,这是选种时切不可忘记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受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优劣,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 天前开始培育雄蜂。

(3)准备哺育群。

哺育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

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且具有大量的哺育蜂和采集蜂,蜂的数量要密集,做到蜂多于脾,蜜粉充足,至少10框以上的蜂群作哺育群,在移虫前 2~3 天就要将育王群组织好。

一般巢箱继续让蜂王产卵,继箱调整 6 张脾作哺育区,育王框放在两张幼虫脾之间,培养蜂王基数 30 个左右为宜,不管外界蜜源如何,最好每天傍晚用蜂蜜水进行奖饲,同时用天然花粉制成花粉团放在框上饲喂,直到王台全部封盖为止。

饲料中可配些增强体质等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如牛奶、葡萄糖等。

(4)移虫。

移虫养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

首先在育王框的横条上粘上10个蜡碗,3 条共 30 个左右,并在蜡碗内倒进一滴蜂蜜后放进哺育区中间让蜜蜂清理 2~3 个小时,取出把蜂抖去,在每个蜡碗内点浆,即可进行移虫。

经过选择的母群,提供幼虫的种群要先控制蜂王产大卵,移虫前 6 天的下午从继箱抽空脾让其产卵,到移虫那天刚好有许多适龄幼虫,移虫前一天傍晚要喂糖,促使小幼虫浆水丰泽,以便保证移虫质量,提出的虫脾一定要用蜂刷扫净蜜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