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介绍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元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 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被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丽江古城 本数据来源于地图,最终结果以地图数据为准。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 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 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 筑群修筑城墙。
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
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
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
世史诗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 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 年),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 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 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 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 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 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 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 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 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 • 丽江古城以中国
保存最完整的少 数民族古镇著称。 由著名的四街坊、 大石桥、酒吧街、 木府等小景点。 这里有全中国最 集中的客栈、最 具民族特色的旅 游纪念品。
古街
•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 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 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 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 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 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 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 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 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 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 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 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 城南门桥旁;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 署衙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 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政府, 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区。 1997年,丽江撤地建市。 2003年,将大研古镇设立为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也包括在其辖区内。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 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 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 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 汉、白、彝 、藏各民族精华,井 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年被 列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 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世界遗产
•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 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 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 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 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 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 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 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 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 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 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 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 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 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
木府
•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
于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
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
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
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
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
•
古• 城•
•
发• 展 大• 事• 记•
• • • • •
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袒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 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 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实 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谈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 民官。
古桥
•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 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 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 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 于明清时期。
•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 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 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 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 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 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丽江古城介绍
•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 城又名大研镇,
• 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 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 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 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 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 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 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 (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 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 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 25000余人。其中,纳西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 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 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