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方案

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方案

GW-40

1
3
钢筋调直机
GT4/12

1
4
电焊机
ZX-400

2
6
半自动切割机
J3G-SW-400

1
7
电动套丝机
GLG-40

2

木工机械
1
木工机床

1
2
木工圆锯机

1
4.3安全器具表
序号
安全器具名称数量规格ຫໍສະໝຸດ 备注1安全网
1200m2
检查合格、并到位
2
安全帽
30个
检查合格、并到位
3
安全带
30根
检查合格、并到位
落地式脚手架直接支承在地基上,应认真处理地基,确保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避免脚手架发生整体沉降或局部沉降,地基处理拟采用如下做法:地基应先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回填土须严格分层夯打坚实,上铺木板。(脚手架搭设效果详见下图)
另在综合楼3轴线端搭设施工人员安全通道,跑道宽度1200 mm,栏杆高度1000 mm,跑道上满铺跳板,在跳板上间隔300 mm必须钉一道防滑木条。
(5)所有现场操作人员均应服从管理人员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3.2主要人员配备及职责
3.2.1主要人员配备
主要人员配备表
工种
数量
备注
工种
数量
备注
施工员
2
水电工
4
安全员
1
木工
8
质检员
1
钢筋工
8
材料员
1
混凝土
4
测量工
1
电焊工
2
4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及工器具
4.1仪器仪表
序号
仪器仪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 注
1
经纬仪
3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
3.1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1)参加施工的人员要求体质良好、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并经体检合格。
(2)所有施工人员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过考试成绩合格,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3)所有施工人员经过安全技术交底,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并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
(4)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方案
1 编制
本工程施工方案依据以下重要文件进行编制: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础采用桩基/承台基础,建筑物结构形式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框架柱、框架横梁、框架纵梁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
材料:钢筋:φ-HPB300,ψHRB400
混凝土:垫层C10,基础、柱、梁、板均为C30。
设计参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
6.
根据图纸要求,框架施工缝位置均留设在各层框架梁的梁顶,楼梯部分现进行梁柱的钢筋预留,待主体完成后进行施工。
6.3
6.3.1测量放线
根据原有控制点放出柱中轴线,再根据设计图纸放出梁板柱的实际位置,并用红油漆明显标记。施工过程中要在各施工层施工前进行轴线复测,保证建筑物定位精度符合设计要求。高程测设由该构筑物附近布设的水准点控制。测量仪器为经纬仪和水准仪。
(5)作业前已对参加该项作业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并签字。
(6)施工水、电已接至施工现场,现场施工临时用电经过供电部门检查合格。
(7)施工区域已清理,施工道路通畅,作业场地安全围栏、警示牌齐全。
(8)施工用机械、工器具准备齐全。
6 作业程序及
6.1
建筑物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承台,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框架柱、框架横梁、框架纵梁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基础施工时宜采用分层浇筑,结构施工时采用结构由下至上留设施工缝分段浇注。模板选用双面覆膜木胶板。梁、柱加固采用对拉螺杆、方木、钢管等组合围檩方式。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运输罐车运至现场后使用机械泵送入仓。
脚手架施工时注意:每层板混凝土施工完后,必须先搭设钢筋施工脚手架,脚手架按纵横立管间距2.5米搭设,脚手架步距为1.5米,脚手架搭设好后,每层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作业层每边有两块并排的跳板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支撑系统应注意的事项:
1)严禁使用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的脚手管;
2)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及断裂、有疤节的脚手板;
J6E
1套
检测合格
2
水准仪
DS3200
1套
检测合格
3
钢卷尺
50m
1把
检测合格
4
钢卷尺
5m
若干
检测合格
4.2施工作业工器具表
序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说明

混凝土施工机械
1
砼运输罐车
6m3

2
搅拌站提供
2
混凝土汽车泵

1
搅拌站提供
3
混凝土振捣棒
φ50

3

钢加工机械
1
钢筋弯曲机
GF-20

1
2
钢筋切断机
6.3.2脚手架搭设
(1)脚手架基层处理
针对首层满堂脚手架易发生由于基层沉降导致梁板变形情况,为此在脚手架上升前要求前期回填过程中严格按土方回填施工方案执行,回填料夯实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
(2)脚手架搭设
脚手架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扣件连接方式进行搭设,脚手架搭设的设计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规范有关内容进行。
内架为满堂架形式。内脚手架搭设从-0.8m左右回填土上起,在搭设前确保回填土的压实性满足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并在其上铺设松木板以加强架管的稳定性。在回填区内做好排水措施以免雨水长期浸泡,影响地基承载力。内脚手架让开主次梁位置布置,距离梁柱侧为600mm,中间部分区域不能保持横向间距,作局部调整保证整体受力。内脚手架立杆纵距为1400mm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横向间距1400mm。横杆步距为1700mm。内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加装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每间隔四个柱距加设一道剪刀撑,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4
绝缘鞋、手套
若干
检查合格、并到位
5
防护眼镜
若干
检查合格、并到位
6
安全警示牌
若干
检查合格、并到位
5
(1)施工图纸会审完毕,会审中存在的问题已有明确的处理意见。
(2)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并与相关专业讨论确定,已由总工审批。
(3)设计交底完成,开工报告已编制并报审完成。
(4)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经建筑主管、建筑专业经理审核、总工审批合格。
施工程序按先主体结构施工再进行设备基础(部分设备基础同框架基础同步进行)及建筑并行的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流程为: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基槽验收→垫层施工→放线→钢筋、模板安装→钢筋隐蔽验收→砼浇筑及养护。
结构施工流程为:
抄平放线→搭设模板支撑脚手架→绑扎柱钢筋→柱钢筋验收→柱模板安装→支梁底模安装→绑扎梁钢筋→支梁侧模板→楼板铺设→钢筋绑扎→(管线预埋)隐蔽验收→砼浇筑及养护。
3)生根在回填土上的立杆底部要垫及跳板或道木;
4)在脚手管上安装临时电源线时,必须加装PVC阻燃绝缘管;
5)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由搭设单位和使用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监察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并挂设“脚手架搭设验收牌”后方可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