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说明1. 概述1.1 工程概况杭州恒生科技园项目地块位于杭州市余杭区。
余杭地处杭州湾北部,从东、北、西三面呈弧形环绕杭州主城,是杭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通往苏皖的门户。
随着沪杭高铁的建设和通行,标志着杭州与上海即将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而余杭作为杭州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区,将是‘同城效应’的最先受益者。
区内拥有北美软件园、民生药业、欧文斯科宁等项目,同时阿里巴巴淘宝城、联强国际、亿脑科技等高技术产业园也将相继落户。
该区域产业形态完整、强势。
项目地块(包括一、二、三期工程)南侧为文一西路,东侧与东北侧为闲林港,西北侧及西侧为规划道路。
项目位置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本项目规划用地由三个地块组成,分别为位于东南的一期工程地块,位于东北的二期工程地块和西南的三期工程地块。
项目整体规划条件为:总用地面积面积84666㎡,容积率≤2.6,绿化率≥20%,建筑密度≤40%。
本次设计为三期工程,其用地面积28608㎡。
1.2 工程性质和组成三期工程由两栋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六栋多层办公、地下室组成,两栋高层建筑功能为办公楼和商业,裙房功能为商业配套及车库,地下室平时功能为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等,战时功能为二等人员掩蔽所、专业队掩蔽所、装备掩蔽所。
1.3 建设规模1.3.1 建筑面积(1)总建筑面积: 140175㎡(2)地上建筑面积:113994㎡其中高层办公建筑面积: 51760㎡多层办公建筑面积: 22396㎡商业建筑面积: 9298㎡(占地上建筑面积的8.3%)汽车库建筑面积: 22506㎡(3)地下建筑面积: 26181㎡(4)计容积率面积: 113994㎡1.3.2 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室外地面至建筑屋面)北高层楼 22层高度85.70m南高层楼 21层高度81.90m裙房 6层高度24.70m多层 5层高度18.60m多层 6层高度22.20m1.4 设计范围1.4.1 完成本项目及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电气、估算和区域管线等设计。
1.4.2 本设计不包括绿化景观设计、特殊内部装修和弱电设计。
但区域内预留通信通道,楼内预留弱电机房及管井。
2. 主要设计依据2.1 杭州市规划局余杭规划分局提供的本地块规划技术指标及红线图2.2 杭州市余杭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2.3 与甲方签定的合同2.4杭州市规划局余杭分局提供的红线图及地块规划技术指标。
2.5 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及规定: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 100-98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3. 建设场地和自然条件3.1 建设场地本工程(三期工程)位于项目整体用地的西南侧,其东侧为已建的一期工程,南侧为文一西路,西侧和北侧为规划道路,其中西侧规划道路已建成。
三期工程地块呈矩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150米,用地面积约28608㎡。
现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文一西路的市政管网已施工完毕。
3.2 场地地质条件场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地面地势较为平坦,原始地面高程在2.72~5.66m之间,地貌类型单一。
4. 设计思路4.1设计立意本项目临近西溪湿地,沿用当地的风貌特色,反映该区域特有的自然脉络是本设计的初衷所在。
同时也是对自然与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本设计以水系为分割,以绿化为纽带,将用地重新划分,并有序地重新组织,使得项目自身在保持有序、有机,分区明确的同时,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4.2设计理念理念一:建筑与环境共存建筑需要依托于周围环境而存在,无论作为建筑实体还是环境要素,它都需要融入到整体中,与其它部分共存共生。
本项目东面及北面拥有良好的自然水系及景观,南面为城市主干文一西路,使得本设计考虑更多的是更好地衔接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及最大化地利用周边良好的景观资源。
理念二:恒生科技园由多种不同业态构成(包含商业、办公、会议等),将不同的产业内容分区、分期划分,使得区域明确,功能清晰。
地块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划分为一至三期。
本工程为三期工程,主要功能为办公及商业,与一期、二期功能相辅相成。
4.3 设计要求建筑工程等级:一级消防类别:一类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 6度地下室人防等级:甲类核6级、核5级、常6级、防化丙级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覆土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第二篇总图、建筑和结构5. 总图5.1 总平面布局本项目集中布置高层办公及商业裙房,两栋高层形成点、线形布置,在基地的西南角形成城市形象的一个转角面。
西南角的商铺外立面成为城市连续界面的一处空间节点,自由活跃的造型成为这一空间的一抹亮色。
东面的多层区呼应一、二期建筑,形成独栋和双拼两种形式,过渡了整个园区从多层到高层的过渡。
5.2 消防环道及消防登高场地三期工程地块内设有消防环道,与一期、二期消防车道相互连通。
在北楼的北侧及南楼的南侧分别设置消防登高场地,以满足规范要求。
5.3 交通设计恒生科技园整个地块主出入口设在南侧文一西路和西侧规划道路上,其中西侧规划道路上的出入口亦为三期工程的主要出入口。
整个项目内的道路内部环通,并通达各个地块。
三期办公楼群集中设置一层地下汽车库,地上裙房部分设有5层停车库,极大满足该区域内大量的停车需求,并使得与一、二期之间干扰最小化。
5.4机动车位配置恒生科技园三期工程按《余杭区建设项目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试行)》配置机动车位,即办公按1.5个/100㎡配置机动车位,商业按1.0个/100㎡配置机动车位,自持物业按0.8个/100㎡,加上一二期所缺的108个,经计算共需配置机动车位约1276个,现方案中设计了1278个机动车位,能基本满足使用需求。
5.5绿化布置景观的设计主要围绕外部空间进行设计,项目一、二期地块由南至北的曲线水带为整个项目的景观主轴,而三期的东侧多层区的组团内部作为绿化节点,联系了一期和三期的景观空间。
在三期裙房屋顶上设置了部分屋顶花园,以增加三期绿化设计的层次。
5.6 无障碍设计小区内部道路均设盲道,有高差处均以坡道处理。
5.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整体指标三期工程指标5.8 消防设计详见第四篇6. 建筑6.1 平面功能设计三期工程由两栋高层办公建筑和商业停车裙房建筑以及多层办公组成,高层裙房一层设置了办公门厅、商业门厅、管理办公室、食堂、零售、餐饮、银行等功能,还设置了机动车库出入口,二层为食堂和大开间的餐饮、银行等,三层为足浴和餐饮以及车库,四、五层为停车库。
北楼六层为健身、会议中心。
多层办公设有,门厅、办公空间。
6.2 立面造型设计本地块位于自然景区附近,项目置于一个有水有山的大环境中,让人联想到写意的中国山水图画。
由此,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因一期二期是以中式风格为主的多层建筑,采用传统的青砖、木材去表达亲近自然的意愿,所以三期高层建筑尽量避免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墙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避免高层建筑在这一氛围中过于突兀,与周边的多层办公区呼应,同时也减少玻璃幕墙带来眩光等问题。
整个园区风格统一,沉稳大气。
6.3 剖面及垂直交通设计:6.3.1 层高设计:建筑层高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而设计:地下室层高为4.2m(地上建筑投影范围内为5m);裙房一层层高为4.9m,二到三层层高为4.5m,四到六层层高为3.6m;北楼层高为3.8m,南楼办公部分层高为3.8m。
6.3.2室内外高差:高层区室内外高差为0.2m;多层区室内外高差为0.3m。
6.3.3室内垂直交通:北楼号楼地上为22层,主楼设2部防烟楼梯,6台1150 kg的客梯和1台1150kg的后勤服务电梯兼消防电梯,速度为2.5m/s。
南楼办公部分地上为21层,主楼设2部防烟楼梯,6台1000 kg的客梯和2台1150kg 的后勤服务电梯兼消防电梯,速度为2.5m/s。
商业裙房另外布置了6-8部防烟楼梯和6台电梯以满足商业、汽车库、员工食堂等功能的疏散和垂直交通需要。
6.4 墙体:+0.000以上外墙采用200厚B06级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砂加气砌块),内墙为200/120厚B05级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地下室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人防区内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其它为200/120厚混凝土多孔砖。
6.5 室内外装修6.5.1 屋面:(1)地上建筑屋面为刚性防水屋面:防滑地砖面层(500*500*12),15厚1:2水泥砂浆粘贴,40厚细石混凝土(内配Φ6钢筋双向间距200㎜)刚性防水层,按开间设分仓缝,缝内嵌防水油膏,5厚白灰砂浆隔离层,50厚泡沫玻璃保温板,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最薄处50厚泡沫混凝土找坡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2)设有覆土的地下室屋面为种植土屋面:屋面覆土1000厚种植土,土工布过滤层, 塑料排水板, 40厚细石混凝土(配筋)刚性防水层, 按开间设分仓缝, 缝内嵌防水油膏, 5厚白灰砂浆隔离层, 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6.5.2 楼地面:(1)地上建筑公共部分(电梯厅、大堂)为磨光花岗岩地面:30厚磨光花岗岩面层,20厚1:2水泥砂浆(干硬性)结合层,素水泥砂浆结合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卫生间为防滑地砖防水楼地面:防滑地砖面层(离缝法素水泥浆勾缝),15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2厚防水涂料,最薄处10厚1:3水泥砂浆找坡兼找平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地下室为细石混凝土楼地面:耐磨防滑漆面层,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4 @150钢筋网),110厚C15混凝土找坡(最薄处30厚),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板,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C15混凝土垫层,素土碎石夯实。
(4)其余楼地面为水泥砂浆楼地面:20厚1:2水泥石屑面层压光,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6.5.3 内墙:(1)卫生间内墙为面砖内墙:面砖面层,10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200厚砂加气砌块。
(2)地下室内墙为涂料墙面:白色防霉内墙涂料,8厚1:2水泥砂浆粉面,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200厚混凝土多孔砖或混凝土墙。